委托理财“委托”本质的再认识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托理财中的"委托"究竟属于合同法上委托还是信托法上委托尚无理论的释明。笼统以"委托抑或信托"之二元论主张存有委托合同定性之尴尬,无名化主张则更为空洞。而否认信托说的三个可商榷之处也致使否认"信托"说无力。基于此得出,"信托"才是委托理财委托之本质。
其他文献
针对SCORM和LOM描述学习对象缺少语义方面的不足,利用语义技术,设计内容本体、上下文本体、结构化本体和学习者本体来对学习对象进行描述,并给出了一个基于OWL语言的学习对象描
本文介绍了两则课堂意外生成的教学案例及采取的相应教学措施,并对此进行了教学反思。
学生流失现象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越来越突出,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部分远程开放教育的专科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数据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助学策略和建议。
一、教材分析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课文讲述了黎明时分,山洪咆哮,村党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从容镇定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顺利跨越死亡的小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本文作者塑造了一位不徇私情,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支书。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
在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G20从“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首脑峰会,在匹兹堡峰会上迈出了机制化的第一步。G20机制化原因,从国际体系层面看,是由于国际关系
高效的课堂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课堂,始终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在
教材处理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教学事件,每个教师都知道教材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但是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就不一定了。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的工作经验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采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