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应用研究

来源 :电工电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电力二次嵌入式自动化装置器件严重依赖于进口,国产化率较低。介绍了国产化自主可控技术背景,对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生态链进行分析,并基于国产化自主可控技术给出应用实施方案,完成变电站嵌入式装置整机研制开发,实现了软硬件完全自主可控替代。经过试验验证,测量控制功能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但装置设备的长期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等。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应用研究正在快速发展。基于BDS/GNSS多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将会应用于国际时间比对。同时,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轨通
介绍了生命周期碳足迹理论,并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确定了变电站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范围及碳排放源,计算了变电站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结果表明,变电站碳足迹主要产生于建设阶段与运行阶段,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机电设备、金属结构、混凝土及运行维护的耗能。计算结果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以实现变电站的节能减排及变电站工程的低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