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男生范金和(化名)来做心理咨询时,带着几分羞涩和腼腆,紧皱着眉头,止步在咨询室门口。我热情地请他进来,待他坐定后,便告诉他心理咨询的原则。我示意他放松一些,把内心的烦恼倾诉出来,以便我能更好地帮助他。他点点头,开始细声细气地叙述。
青春男孩,
“痴恋”帅哥哥难以自拔
“我狂热地喜欢上了我的哥哥。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心理变态呀?”范金和满脸的焦虑,仿佛做了什么罪孽深重无法饶恕的事情。我告诉他,先不要忙着下结论。
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的哥哥其实不是亲生哥哥,他是我爸爸结拜兄弟的儿子,他叫刘一步(化名),比我大两岁。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因此,我们来往比较频繁。小时候,我就经常和爸爸一起去他家玩。他长得很帅,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很好。可惜,我们一直不在一个学校上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越来越崇拜。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被人欺负了。当他得知后,从学校跑来,帮我教训了欺负我的同学。从那以后,我对他更加敬佩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去贵州搞建筑,我和妈妈、爷爷、奶奶在家,本来妈妈也要去贵州,但因爷爷生病住院需要人照料,所以没去。爷爷住院的那段时间,我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做作业,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可以抽一点时间偷偷地溜到哥哥家里玩。半年后,爷爷去世了。爸爸回来料理完爷爷的后事,便和妈妈一道去了贵州。这时我爸已成了包工头。父母去贵州后,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爸妈每年春节才回来一趟。我感到很孤独,能给我慰藉的唯有哥哥。上初中后,我成了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来我都会跑到哥哥家里。不过,那时哥哥正在读初三,几乎每月才回家一次。所以,我只能期盼着他回来的日子早点到来。而且,即使他回来了,我们见面的时间也很短暂,一则是因为他很忙,二则是因为奶奶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所以,每次我们都是匆匆相见,每次相见他都告诉我一些学习技巧、为人处世的方法,还给我说一些学校里的趣事。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恨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太短。后来,我有了手机,和哥哥联系更方便了。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全省闻名的重点高中。我高兴极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告诉我,他会在高中等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哥哥所在的学校。哥哥上高一后,不断地发信息鼓励我,告诉我他在高中的情况,还把初三的复习资料全部给了我。我从心里对他感激不尽。在频繁交流中,我渐渐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接到他的电话或短信,我就会充满学习的动力。后来,我考上了他那所重点中学,终于可以和哥哥在一个学校里学习了,我既激动又兴奋。可是,因为他上高三,每天学习很紧张,我们也只能短信或电话联系。上高中后,我在班里没有一个好朋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我谁都不想搭理。我发现我就喜欢和哥哥聊天,和他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开心。直到前几天,我在他的QQ空间里发现了他和一个女生的亲密照,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心如刀绞。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朋友,除了和哥哥联系之外,很少和同龄人一起交流。我不敢想,如果有一天哥哥和我断绝了来往,我会怎么样?我很困惑也很痛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同性恋?邓老师,我该怎么办?您一定要帮帮我!”
一厢情愿的“同性依恋”,
才是问题的根源
听完范金和的叙述,我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担忧。为了确认他是不是同性恋,我追问道:“你说你很喜欢你哥哥,那么,你有没有想要和他发生更为亲密的行为呢?比如把他视为性幻想的对象甚至想和他发生性关系?”
范金和不住地摇头,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只是想和他一起玩,一起聊天,觉得心里很有安全感,有力量感,很舒服。”于是,我很果断地对他说:“你不是同性恋。”因为按照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精神医学会对于同性恋的定义: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很显然,范金和的情况不属于同性恋的范畴。那么,他的情况又属于什么问题呢?
发展心理学认为,一般来说,个体从童年到青年在异性交往方面先后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恋爱期这四个阶段,最后步入婚姻殿堂。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经历。但处于两性疏远期阶段,有的个体会产生同性依恋,具体表现为:两个女生(男生)之间形影不离,互相用诸如老公老婆之类的昵称,甚至在公众场合搂搂抱抱,举止亲密,并且对异性没有丝毫的兴趣,对其他同学的介入也很不愉快,这种关系超越了一般朋友的关系,就像是处于热恋中的情人。而导致同性依恋的原因,则主要有:父母的养育错位,比如把男生当女生养;对异性交往存在恐惧不适,觉得同性交往轻松安全;认同生活中的强者,十分崇拜优秀的同性;追随潮流,以为自己很时髦,比如觉得某个大明星就是同性恋。
分析范金和的叙述,我觉得导致他同性依恋的核心原因应该是强者认同,崇拜同性所致。具体来说,范金和的父母并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他们都在贵州搞建筑,很少回家。而他的哥哥刘一步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男生,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一是形象很帅;二是学习成绩好;三是性格好,还关心他;四是义无反顾地保护他,教训欺负他的同学。再加上范金和和他哥哥离得近,通过互相来往,更加深了他对哥哥的喜欢和崇拜,继而发展到不和他聊天、联系,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虽然,他们没有一直在一起形影不离,但是,对于范金和而言,这就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的同性依恋。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哥哥有女朋友时,痛苦万分,因为他害怕失去一直依恋的对象,继而失去保护,失去安全感,失去快乐。
因此,范金和的问题不是同性恋,而是一厢情愿的同性依恋。当然,如果不及时加以调适,他也可能会真的加入到同性恋的行列。
走出“同性依恋”,
从改善人际关系开始
我把我的分析告诉范金和,让他意识到自己烦恼的根源所在。他点点头,表示认同。在进一步和他做了沟通交流后,我给他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他早日走出目前的困境,开始新的生活。
一是接纳过去的自己。接纳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前提。因此,要接纳自己以前一厢情愿地依恋哥哥刘一步的事实,而不是去抱怨抑或用其他负面的情绪去对待过去的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毕竟,事情已经发生,只能让它成为历史。此外,也不用对过去的自己做一个什么评价,因为那些事本身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相反,应该感谢这段经历,让你能够有幸来到目前的重点中学。这段经历,给予了你无限的正能量。
二是学会主动和异性交往。摆脱同性依恋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与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有利于男女双方在智力上取长补短、在情感上互相交流、在个性上彼此丰富、在活动中相互激励,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自身的成长。首先,要鼓足勇气,树立信心,敢于走出和异性交往的第一步。其次,要掌握技巧,展现魅力。比如说,在与异性交谈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倾听,面带微笑,及时给予一些赞成、点头之类的回应;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多用“请”、“谢谢”之类的文明用语,不说粗话脏话,展示自己的修养;学会发自内心地赞美异性,能够引起对方对你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注意说话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最后,应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展示个人才华。一方面,在活动中可以更加了解女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能通过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女同学更加了解你。最终,通过这样的交流,消除对异性的害羞感,从而阳光自信地与异性交往。
三是拓宽交际圈,丰富课余生活。一方面,除了异性交往外,还应该主动地和家人多交流沟通,倾诉自己的烦恼;和老师聊聊,让老师为自己指点迷津;主动和男同学交往,建立更为广泛的友谊,从而拥有好人缘。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地发展兴趣爱好,让自己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可以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做一些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的辛酸苦辣,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范金和全神贯注地听完我的建议,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真诚地感谢我后,满脸微笑地离开了心理咨询室。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一定会走出困境,拥抱美好的未来!
【编辑:花洁】
青春男孩,
“痴恋”帅哥哥难以自拔
“我狂热地喜欢上了我的哥哥。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心理变态呀?”范金和满脸的焦虑,仿佛做了什么罪孽深重无法饶恕的事情。我告诉他,先不要忙着下结论。
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的哥哥其实不是亲生哥哥,他是我爸爸结拜兄弟的儿子,他叫刘一步(化名),比我大两岁。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因此,我们来往比较频繁。小时候,我就经常和爸爸一起去他家玩。他长得很帅,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很好。可惜,我们一直不在一个学校上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越来越崇拜。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被人欺负了。当他得知后,从学校跑来,帮我教训了欺负我的同学。从那以后,我对他更加敬佩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去贵州搞建筑,我和妈妈、爷爷、奶奶在家,本来妈妈也要去贵州,但因爷爷生病住院需要人照料,所以没去。爷爷住院的那段时间,我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做作业,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可以抽一点时间偷偷地溜到哥哥家里玩。半年后,爷爷去世了。爸爸回来料理完爷爷的后事,便和妈妈一道去了贵州。这时我爸已成了包工头。父母去贵州后,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爸妈每年春节才回来一趟。我感到很孤独,能给我慰藉的唯有哥哥。上初中后,我成了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来我都会跑到哥哥家里。不过,那时哥哥正在读初三,几乎每月才回家一次。所以,我只能期盼着他回来的日子早点到来。而且,即使他回来了,我们见面的时间也很短暂,一则是因为他很忙,二则是因为奶奶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所以,每次我们都是匆匆相见,每次相见他都告诉我一些学习技巧、为人处世的方法,还给我说一些学校里的趣事。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恨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太短。后来,我有了手机,和哥哥联系更方便了。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全省闻名的重点高中。我高兴极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告诉我,他会在高中等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哥哥所在的学校。哥哥上高一后,不断地发信息鼓励我,告诉我他在高中的情况,还把初三的复习资料全部给了我。我从心里对他感激不尽。在频繁交流中,我渐渐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接到他的电话或短信,我就会充满学习的动力。后来,我考上了他那所重点中学,终于可以和哥哥在一个学校里学习了,我既激动又兴奋。可是,因为他上高三,每天学习很紧张,我们也只能短信或电话联系。上高中后,我在班里没有一个好朋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我谁都不想搭理。我发现我就喜欢和哥哥聊天,和他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开心。直到前几天,我在他的QQ空间里发现了他和一个女生的亲密照,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心如刀绞。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朋友,除了和哥哥联系之外,很少和同龄人一起交流。我不敢想,如果有一天哥哥和我断绝了来往,我会怎么样?我很困惑也很痛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同性恋?邓老师,我该怎么办?您一定要帮帮我!”
一厢情愿的“同性依恋”,
才是问题的根源
听完范金和的叙述,我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担忧。为了确认他是不是同性恋,我追问道:“你说你很喜欢你哥哥,那么,你有没有想要和他发生更为亲密的行为呢?比如把他视为性幻想的对象甚至想和他发生性关系?”
范金和不住地摇头,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只是想和他一起玩,一起聊天,觉得心里很有安全感,有力量感,很舒服。”于是,我很果断地对他说:“你不是同性恋。”因为按照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精神医学会对于同性恋的定义: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很显然,范金和的情况不属于同性恋的范畴。那么,他的情况又属于什么问题呢?
发展心理学认为,一般来说,个体从童年到青年在异性交往方面先后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恋爱期这四个阶段,最后步入婚姻殿堂。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经历。但处于两性疏远期阶段,有的个体会产生同性依恋,具体表现为:两个女生(男生)之间形影不离,互相用诸如老公老婆之类的昵称,甚至在公众场合搂搂抱抱,举止亲密,并且对异性没有丝毫的兴趣,对其他同学的介入也很不愉快,这种关系超越了一般朋友的关系,就像是处于热恋中的情人。而导致同性依恋的原因,则主要有:父母的养育错位,比如把男生当女生养;对异性交往存在恐惧不适,觉得同性交往轻松安全;认同生活中的强者,十分崇拜优秀的同性;追随潮流,以为自己很时髦,比如觉得某个大明星就是同性恋。
分析范金和的叙述,我觉得导致他同性依恋的核心原因应该是强者认同,崇拜同性所致。具体来说,范金和的父母并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他们都在贵州搞建筑,很少回家。而他的哥哥刘一步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男生,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一是形象很帅;二是学习成绩好;三是性格好,还关心他;四是义无反顾地保护他,教训欺负他的同学。再加上范金和和他哥哥离得近,通过互相来往,更加深了他对哥哥的喜欢和崇拜,继而发展到不和他聊天、联系,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虽然,他们没有一直在一起形影不离,但是,对于范金和而言,这就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的同性依恋。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哥哥有女朋友时,痛苦万分,因为他害怕失去一直依恋的对象,继而失去保护,失去安全感,失去快乐。
因此,范金和的问题不是同性恋,而是一厢情愿的同性依恋。当然,如果不及时加以调适,他也可能会真的加入到同性恋的行列。
走出“同性依恋”,
从改善人际关系开始
我把我的分析告诉范金和,让他意识到自己烦恼的根源所在。他点点头,表示认同。在进一步和他做了沟通交流后,我给他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他早日走出目前的困境,开始新的生活。
一是接纳过去的自己。接纳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前提。因此,要接纳自己以前一厢情愿地依恋哥哥刘一步的事实,而不是去抱怨抑或用其他负面的情绪去对待过去的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毕竟,事情已经发生,只能让它成为历史。此外,也不用对过去的自己做一个什么评价,因为那些事本身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相反,应该感谢这段经历,让你能够有幸来到目前的重点中学。这段经历,给予了你无限的正能量。
二是学会主动和异性交往。摆脱同性依恋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与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有利于男女双方在智力上取长补短、在情感上互相交流、在个性上彼此丰富、在活动中相互激励,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自身的成长。首先,要鼓足勇气,树立信心,敢于走出和异性交往的第一步。其次,要掌握技巧,展现魅力。比如说,在与异性交谈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倾听,面带微笑,及时给予一些赞成、点头之类的回应;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多用“请”、“谢谢”之类的文明用语,不说粗话脏话,展示自己的修养;学会发自内心地赞美异性,能够引起对方对你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注意说话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最后,应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展示个人才华。一方面,在活动中可以更加了解女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能通过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女同学更加了解你。最终,通过这样的交流,消除对异性的害羞感,从而阳光自信地与异性交往。
三是拓宽交际圈,丰富课余生活。一方面,除了异性交往外,还应该主动地和家人多交流沟通,倾诉自己的烦恼;和老师聊聊,让老师为自己指点迷津;主动和男同学交往,建立更为广泛的友谊,从而拥有好人缘。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地发展兴趣爱好,让自己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可以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做一些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的辛酸苦辣,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范金和全神贯注地听完我的建议,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真诚地感谢我后,满脸微笑地离开了心理咨询室。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一定会走出困境,拥抱美好的未来!
【编辑: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