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体会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及手术室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意外事件发生概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且手术室各项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提供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并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对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价值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52-02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场所之一,担负着抢救生命的重要职责,其护理质量更是医院整体治疗与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手术是患者多具有病情复杂,护理难度较大的特点,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不仅易导致护患纠纷,更对患者正常治疗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类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可在管理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不断改进措施使管理方法更加合理、高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2]。本文为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意义与价值,特选取100例手术环责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54例,女46例;年龄20-72岁,平均(46.1±26.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平均(46.1±26.1)岁。对照组中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21-71岁,平均(46.0±26.0)岁。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持续质量改进,包括:(1)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做好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由科室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各类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药物使用、手术室仪器与设备管理、感染防控及消毒隔离等工作,确认每位护理人员的详细职责分工[3]。对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全面分析与讨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记录并制定针对性调整方案,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完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护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每项制度均能发挥实际作用。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完善并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严格遵照规范与标准执行。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工作年限明确职责,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均能有效落实。(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讲座,增强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其对不良事件的防范能力;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与风险意识的培养,帮助其熟练掌握日常工作中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处理办法[4]。(4)建立健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感染预防方案并由可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护士组成防控小组对院内感染进行指导与监督。手术过程中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在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对手术器械及用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清洗工作,避免发生感染;术后对患者家属讲解日常清洁卫生的积极意义,督促其做好个人卫生管理;同时,注意对手术切口做好清洁工作,保持引流管通常并严格遵照流程进行更换引流液袋及拔除导管工作。日常做好病房的消毒通风与清洁工作。在感染防控工作中不断分析与总结,对各阶段可能存在的感染高危因素做好防控工作。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及手术室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意外事件发生概率 观察组手术意外事件发生概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p<0.05)。详情见表1.
  2.2手术室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各项评分指标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其质量管理对各科室尤其是外科系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对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确保护理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准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5],其核心是通过科学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以满足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需求。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积极开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在成立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质量标准及流程,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既能帮助其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操作水平与专业理论知识,还可帮助其不断熟练护理操作流程;由负责人对手术室流程的实施情况、操作规范情况等进行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展开分析与讨论从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这一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全部参与其中,共同探讨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风险因素,既有助于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又能进一步增进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促进其主动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同时,不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对其治疗安全性、舒适性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严格遵照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观察组手术意外发生概率及手术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不断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与效率,规范临床行为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风险意识,对提升手术质量,确保患者治疗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其静,陆美艳,杨艳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126-128.
  [2]刘艳.持续质量改进在皮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139-141.
  [3]羅慧红.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手供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4):146-148.
  [4]汤秀梅.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3):114-116.
  [5]彭伟洁,张启媚.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103-1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为药品运输环节的质量提供保障,为更好地实施药品质量监管提供思路。方法 对我区2019年度开展的43家次药品批发企业跟踪、认证检查报告运输与配送环节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企业运输质量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重仓储、轻运输的情形,药品使用安全风险增加。结论 企业应当加强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对冷藏、冷冻等风险较高的药品,做好运输与委托运输记录,保障记录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  关
期刊
摘要:虽然,医用电梯似乎每日仅负责运送人员与货物,但实际上若其出现了异常情况,则可能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同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形势下,能否做好医用电梯安全管理,对于提高人们的医疗服务体验有着较大影响。故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医用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相应改善策略。  关键词:安全管理;医用电梯;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在血细胞去除患者(包括高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由专人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细胞去除患者共计72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6,常规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项
期刊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旨在满足患者治疗中的各项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而门诊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最为基本的一项组成部分,优化护理流程,制定护理管理标准,使得一切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在流程标准的框架下展开,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主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优化管理展开研究,将其对门诊护理的积极意义发挥出来。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优化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种流程实施全面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共接收疫苗接种儿童89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此阶段未对接种流程实施全面管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共接收疫苗接种儿童97例,将其作为观察组,此阶段对接种流程实施了全面管理。对比接种副反应发生率以及工作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接种副反应总发生率、接种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各项评分、接种总满意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急救时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能否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100名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各50名,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全面干预护理在神经外科急救中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传统护理和细节护理分别的对照应用与实验,对比哪一类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效果更加可观,并观察细节护理的最终成效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手术室没有开展细节护理之前的90例患者,设定对照组,同时在采取细节护理之后患者中设定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对分别开展相应护理之后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一个综合对比,从而分析是否有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采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临床管理效果。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模式,同期观察组则改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结果:2组入组时FPG、2hPG、HbAlc比较中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FPG、2hPG、HbAlc降幅均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95.83%,对照组81.25%,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鼾症,实施低温射频手术治疗疾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鼾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儿均采取低温射频手术治疗,对患儿均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评价患儿手术及康复指标情况。结果:36例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实施,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患儿的打鼾频率与每次持续时间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对儿童鼾症实施低温射频手术治疗的患儿,实施围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手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方法 文章回顾了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湖北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4例,对其采用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达到94.12%(32/34);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