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电脑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专业 中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任务驱动教学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作为培养面向地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向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非常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多年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指导上机实验,并将“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实施,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1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设计是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为指导。“任务”可以是具体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为问题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掌握知识的要点,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任务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要对学生有吸引,难度适宜,任务量适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完成欲望。
  2.2解析任务
  布置完成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在教材和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需要用到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亲自上机演示和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
  2.3学生自行实践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高标准地完成设计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2.4评价任务与展示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并进行恰当的深化和提炼。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所以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这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学生完成任务后,学生相互间进行评比、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挑选出几个优秀学生作品,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制作思路及实现过程。
  2.5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记忆、理解,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3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3.1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后,教师并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下转第88页)(上接第86页)作留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目的。
  3.2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学习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
  3.3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可充分自我发挥,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了锻炼和熏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4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需注意的问题
  4.1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细致分析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本人认为应用软件的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则不宜采用。
  4.2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别的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优点,其他教学手段也有独到之处。因此,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4.3任务设计要明确、具体
  不要过于简单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个体的工作或制作某件作品。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4.4设计的任务难度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4.5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最好在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使任务驱动法的各步骤环环相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中专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创新型教学法。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參考文献
  [1] 杨爱鑫.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全作教学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6.
  [2] 江林升,田素诚.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08.8.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使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英语活动课的交际教
期刊
期刊
2012年1月9日,小肥羊宣布私有化议案已于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获得通过,这也预示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收购连锁火锅企业小肥羊(00968.HK)最后一道坎已经顺利通过,小肥
摘 要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加强教学方法、教材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创设有效的、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 教育观念 教学改革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课程教学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新知识,加强学生的数学应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学,中职学校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中职学校也渐渐的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推动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互动式分层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 改革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发
期刊
期刊
期刊
A special Fe_3O_4nanoparticles–graphene(Fe_3O_4–GN) composite as a magnetic label was employed for biodetection using 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 sensors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