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建筑布局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西双版纳寺院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双版纳总佛寺、勐泐大佛寺、景真中心佛寺、曼阁佛寺,对其建筑布局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以寺院建筑的选址和分布作为切入点,阐述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建筑选址分布的独特之处,结合建筑环境和建筑历史等因素。挖掘出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特色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院;建筑布局
  【abstract】Xishuangbanna temple is the object of study in this article, the total selected sample of Xishuangbanna Buddhist temple, the largest Buddhist temple Mengle、Jingzhen center of Buddhist temples、Mange Temple, specific analysis of its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To the sit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emple architec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ain the distribution of Xishuangbanna Theravada Buddhism building site is unique, combin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other factors. Xishuangbanna Theravada Buddhist temple excavated architectural layout features and typical.
  【keywords】xishuangbanna、Theravada Buddhism、temple、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滇西南是中國唯一的南传佛教传播地区,在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全民信佛,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1】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建筑融合了傣族文化以及小乘佛教文化。在布局上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据传早在公元前3—4世纪,释迦牟尼及其他弟子就曾到西双版纳一带传教,最初未立塔寺,经典亦只口耳相传。公元前69年,缅甸国王派僧团来云南传教,初在景洪地区兴建大批塔寺,不久传教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此后,上座部佛教即在这些地区的傣族中盛行。【2】
  1、佛寺选址
  1.1 选址
  历史上,西双版纳的傣族聚居地区由于周遭横断山脉的阻碍,相对同外界接触较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傣族居民处于自然的农业状态。因而傣族群众基本上采取以彼此相对隔离的村寨为基本聚居单位。【3】由于小乘佛教是傣族的全民性宗教,这样布教赕佛等宗教活动大多只能在分散的村寨中举行,因而各个村寨中均要设置佛寺以满足村民经常性赕佛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一座村寨设一座佛寺,个别的也有几个村寨共有一座佛寺,或一座村寨同时设有两座以上的佛寺。佛教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村寨寺庙除了充作宗教活动中心外,同时还是村寨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1.2 佛寺与村寨格局
  佛寺与村寨的关系在西双版纳地区是十分讲究的。在佛寺建造之初要由僧侣或村寨有知识的长者根据村寨的属相选择吉祥方位来确定佛寺的具体位置,【4】因而佛寺一般选址在村寨中地势比较高的山坡或者傣族寨子的主要入口处。佛寺前大都有较宽敞的空地,空地四周连通村里寨外的主要道路,形成村寨里唯一的公共活动场所——一座神圣的宗教广场。在西双版纳地区,村寨的存在几乎是围绕佛寺及寺前广场而出现的,村寨与佛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5】村寨与佛寺之间的格局由于地势不同,几乎没有哪两个村寨的佛寺与村寨格局是一样的。佛寺的这种重要功能使其在村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对整个村寨的格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佛寺建筑布局
  2.1 总体布局
  在西双版纳地区,小乘佛教建筑在总体布局方面的特点可归纳为:寺院规模不大,建筑群根据实际地形灵活布置,没有严整的中轴对称,建筑类型较少,整个寺院空间较为开阔,没有斋房等辅助设施。建筑之间没有严整的空间序列关系,只有主次关系,寺院以佛殿为中心。寺院一般寺门、前廊、佛殿、鼓楼、经堂、戒堂、僧舍及佛塔组成。寺院四周围墙一般为矮墙或者栅栏,有的寺庙甚至不设围栏。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因而寺庙中普遍种植菩提树。【6】
  2.2 不同等级佛寺建筑布局
  在西双版纳地区小乘佛教佛寺分为四个等级:总佛寺(大总寺)、大佛寺、中心佛寺、基层佛寺。【7】等级不同佛寺建筑的类型也会有区别,因而在建筑布局上,这些佛寺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2.2.1总佛寺建筑布局
  位于景洪市区的总佛寺,是西双版纳领主召片领驻地的最高级佛寺,统领整个版纳地区的所有佛寺。【8】佛寺所在地为一矩形大院,寺院由寺门、佛殿、佛学院、戒堂、僧舍(长老寮)、鼓楼、经楼七部分组成(图1)。在整个平面布局中,没有严整的对称关系,佛殿处于中心位置,其他建筑均是围绕佛殿随意布置。
  图1 总佛寺建筑布局(作者自绘)
  2.2.2大佛寺建筑布局
  勐泐大佛寺是在景洪市南莲山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佛寺依照南莲山的走势进行建筑布局,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寺院由寺门、佛殿、佛学院、僧舍、鼓楼、
  钟楼、连廊、塔、经堂几部分组成。在整体布局上,佛殿、吉祥大佛、菩提树以及万佛塔在同一轴线上,其他建筑随地形灵活布置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对称布局。一些次要的建筑如星期殿、长寿殿在佛殿后面对称布置;各国佛殿也是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   图2 勐泐大佛寺平面布局(作者自绘)
  图3 景真佛寺平面布局(作者自绘)
  2.2.3 中心佛寺建筑布局
  中心佛寺一般由:寺门、引廊、佛殿、鼓房、戒堂、藏经楼、佛塔、僧舍几部分组成。位于勐海县的景真佛寺被当地的居民认为片区的中心佛寺。在景真佛寺的平面布局中,佛殿处于中心位置,其它建筑围绕佛殿灵活布置,佛塔位于佛殿的南边,这也体现了小乘佛教寺院中佛塔与佛殿的一种相对自由的关系。
  2.2.4 基层佛寺建筑布局
  在西双版纳地区,各个村寨佛寺不论它们和村寨格局怎样不同,但在总体布局上它们依然有着许多共同点:村寨佛寺普遍以地名称呼寺名,它们的寺门大都是向东开设的,佛殿朝向一般为坐西朝东。寺院外围大都设有围栏或低矮的扶手墙;在总体布局上没有明确的轴线对称关系,几乎全部呈现出一种没有规律的自由散落的布局形式。村寨佛寺的寺院一般占地面积均不大,建筑布局较为紧凑。佛殿处于寺院的中心位置,其他建筑随意布置,没有严整规范其他建筑的位置。
  位于景洪市城郊澜沧江北岸的曼阁佛寺是傣族曼阁寨的佛寺。寺院建筑群
  为坐西向东的长方形寺院。寺院由门厅、前廊、大殿、戒堂、僧舍、鼓房、走廊组成(图4)。
  图4 曼阁佛寺平面布局
  (作者自绘)
  在以上几种不同等级的佛寺平面布局中,不难看出小乘佛教的寺院在建筑布局上不像汉传佛教的寺院那样要求严格,但是在一些功能上还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在寺院入口处一般会设置广场供居民举行佛教活动;靠近佛殿周围布置的建筑一般为鼓房、戒堂、藏经楼等一些次要建筑,而僧舍一般是设置在寺院的角落。
  3 佛寺建筑
  西双版纳小乘佛教的建筑,并没有统一的规模。但在建筑整体上,它具有一种向上的整体感。比如,寺院建筑的屋顶上尖塔将视觉引向天空,在视觉上有一种向上的指引。
  3.1寺门和前廊
  在西双版纳地区,除了总佛寺以及部分中心佛寺单独设置寺门外,大多数佛寺是利用前廊的山墙面来作为佛寺入口的(图5)。级别比较高的佛寺如总佛寺、勐泐大佛寺的寺门则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图6),屋脊上吉祥鸟或者火焰状的装饰物,在屋脊正中有尖塔指向天空。屋檐下的木板上绘有色彩艳丽的壁画,寺门的两侧有泥塑的守护神兽。大门后,通常会有一段前廊。利用前廊作为作为寺门的佛寺中,前廊一般也为歇山顶式的建筑。一般寺门是朝东方。
  图5 寺门结合前廊(作者拍摄)
  图6 寺门单独设置(作者拍摄)
  3.2佛殿
  佛殿是佛寺的核心,是佛寺中供僧侣及信徒群众日常诵经赕佛,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佛殿一般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通常佛殿四面均有入口通向外面。在佛殿内部只供奉了释迦牟尼本尊的塑像,同时佛殿的屋顶及梁上一般绘制有佛本生和佛传说故事的经变画。在西双版纳地区,佛殿与傣族民居不同的是建筑为落地式抬梁结构建筑。【9】屋顶为坡度较大的重檐歇山顶。屋顶的层次根据佛寺的规格来确定,层次越多,佛寺的规格就越高。如西双版纳总佛寺,通过屋檐层层上叠展现了佛殿的庄重威严以及其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崇高地位。在佛殿的屋脊上一般有动物、花卉、火焰等装饰。屋脊中央置直指天空的塔刹(图7)。
  图7 总佛寺佛殿(作者拍摄)
  3.3 戒堂
  戒堂,傣语称“波苏”。是高僧议经、诵念戒律、商讨佛教事务,自姿羯磨忏悔的地方。戒堂是根据佛寺等级来设立的,只有达到中心佛寺级别的寺院可以建造戒堂。戒堂外观、朝向、屋顶均与佛殿相似。但戒堂一般不设檐廊,只在其中的一端山面开门。在建筑体量上要比佛殿小的多(图8)。
  图8 戒堂(作者拍摄)
  3.4僧舍
  僧舍是僧侣们日常起居的地方,僧舍一般为干栏式建筑。建筑风格与佛殿一致,与其他建筑相比,装饰较为简单(图9)。
  图9 僧舍(作者拍摄)
  3.5 佛塔
  在西双版纳小乘佛教的寺院中,基本都建有塔。佛殿和塔的布局关系较为随意,塔可以建在佛殿前也可以建在佛殿后。佛塔体量一般较小,由塔座、基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图10)。
  图10 佛塔(作者拍摄)
  3.6 鼓房
  在西双版纳小乘佛教的寺院里,基本每寺都设有鼓房。根据寺院的大小,有的寺院是单独设置鼓房,有的寺院则是连接佛殿
  的走廊或者其他建筑兼用为鼓房。鼓房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制与寺院其他建筑一致(图11)。
  图11鼓房(作者拍摄)
  4、小结
  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院的布局,不仅仅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小乘佛教的思想的反映。小乘佛教寺院的所具有的多种建筑功能使得寺院布局具有与其它佛教寺院布局有明显的不同。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院的建筑,体现了傣族文化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融合,展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岩.南传佛教入滇历史简述 [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4):50—54.
  [2]段玉明.南传佛教入滇考[J].佛学研究,1994(0):201-205.
  [3]金少萍.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的村社生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10.
  [4]王松,王思宁.傣族佛教与傣族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8.
  [5]徐伯安.我国南传佛教建筑概说[J].华中建筑,1993(3):22-27.
  [6]候传文.佛陀形象分析 [J].宗教·哲学,南亚研究,2003(1):52-57.
  [7]岩温香.西双版纳—勐巴拉娜西民族文化丛书·民间工艺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6.
  [8]汪榕.佛在云南.[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11—27.
  [9]卢山.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2002(4):93—97.
  作者简介:
  刘胜兰(1989-),女,云南丽江人,西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苏晓毅(1965-),女,云南昆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林业大学建筑系主任,一级注册建筑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既有框架结构的加固,具有很多有效的加固技术,其中隔震技术就是比较好的一个加固技术,因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既有框架的加固,既能加固框架结构,还起到隔震作用。所以推进隔震技术的应用是既有框架加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本文正是对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加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对对已经实施的加固工程项目研究而总结得经验,在本文中,具体从隔震技术的原理、隔震加固应用的具体需要注意的问题,研
期刊
【摘 要】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房屋建筑艺术中有着非常浓重的一笔,同时也是古今中外建筑科技的精华所在。与欧洲、西亚等国家与地区平直甚至上凸的坡屋顶相比,中国传统的下凹曲线型瓦屋顶似乎更显柔美妩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呈现不同的形式。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它不仅为中国古建筑在美观上增加了不少神韵,而且对建筑物的风格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关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大大增多,为了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水利工程,然后从环境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施工方式因素这五方面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最后从加强领导监督,落实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以及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验收这四方面介绍了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的措施。 
期刊
【摘 要】阐述既要充分发挥优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又要切实防范各种审计风险,关键要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为更好地规避风险,在审计方法上就有不少讲究。  【关键词】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审计风险;审计方法  跟踪审计有利于及时纠正和改进有关问题,提高审计监督效能。由于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同,采取的
期刊
【摘 要】功能分区和大尺度的非人性化的城市环境营造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这使得和谐的城市形象逐渐衰退、消亡。场所的文脉精神在城市环境的改造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以使一些有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的老建筑及其营造出的独特的人文情怀得以保留、延续。从而避免城市环境进一步沦为消极的、毫无特点的非人性化空间场所。  【关键词】城市环境;场所;文脉  一、场所文脉与城市环境改造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地下人防工程中的一些地道特点,而且对于地道冬暖夏凉的空气特性,从理论和实际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地下人防工程中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变化等了讨论,得出的结果说明,地下人防工程在冬天,可以为热泵热源提高有效的空气源,而且降低了热泵的消耗能力,而且提高了热泵的有效性能系数。  【关键词】人防工程;能源;空气源热泵  一、人防工程中的自然资源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期刊
【摘 要】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季都会大范围的降雪,形成路面积雪,给交通和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高速公路的畅通,深受路面积雪的影响。交通管理部门一般采用抛洒工业盐等融雪剂加速积雪融化,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太阳能融雪与机械除雪相结合的综合处理积雪的方法的可能性。  【关键词】沥青路面;太阳能电池板;加热管;除雪机  引言  我国北方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进入冬季以后会大范围的降雪,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了加快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不可缺少的农业工作,而灌溉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正常生产。本文介绍了水库经济灌溉面积的选择,通过合理的方式对灌溉面积进行筛选,以保证灌溉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库;经济灌溉面积;优化选择  引言  水
期刊
【摘 要】本文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破坏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破坏形式;预防措施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沥青混凝土以其力学强度高,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施工周期短及维修方便等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5%以上为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但是,有些道路在建成通车后不久,在设计年限内就出现了损害破
期刊
【摘 要】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实现对地形、影像真实状况的反应它可以将地面的影像数据反射到DEM透视的表面,还能将各种自然、人文等数据全部包括进去,从而实现虚拟的三维飞行模式。這对于机场工程建设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及在军用机场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机场;净空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例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