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系统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的基础。当前,广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方面,存在衔接不紧密、不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简单雷同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多个“中高本”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掌握各层次院校在培养目标方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方面等的情况,加强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之足,并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系统衔接、教学组织等方面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 中高本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
  项目资助: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粤教财【2014】440号)
  课题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077(粤教高函【2014】205号)
  目前,广东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高职、本科衔接存在许多问题,很多课程重复,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界限不清。为此,2015年2月至5月,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教学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项调研工作,收集了广东省目前已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的5份中高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其他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共22份;访谈了13名专业负责人、13名教学系主任(含课题组成员)和46名骨干教师(含课题组成员)。我们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了解各层次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思考,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科学衔接、教学组织改革等建议,努力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层次科学定位、课程设置与人才目标定位相配套的方向改革。
  一、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衔接的主要问题
  (一)中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边界”和“接口”模糊,就业岗位重叠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的各阶段专业名称不同,按国家标准,专业名称分别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和土木工程(本科)。
  经对8所中职学校8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把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在建设行业中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工人”或“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应用型技术人才”;8所中职学校把人才就业的目标岗位群进行定位,100%定位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75%为造价员、监理员,63%为资料员和测量工等技术工人。可以看出,中职的建筑施工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次要就业岗位为造价员、监理员、资料员、测量工等技术工人等。
  经对12所高职学校的14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高职学校把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或高级)技术技能人才”。12所高职学校把人才就业的目标岗位群进行定位,100%定位为施工员,86%为造价员,79%为监理员和资料员。可以看出,高职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资料员,次要就业岗位为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测量员、绘图员等。
  经对6所本科高校的6份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从事设计、规划、施工、咨询、监理、投资及管理工作”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所本科高校把人才就业的目标岗位群进行定位,50%定位为工程师,50%未明确目标岗位。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目标工作领域主要是设计、规划、施工、咨询、监理、投资及管理工作。
  由此看出,在專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程中,中高职的定位出现“边界”和“接口”模糊、重叠较严重的问题,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都为第一线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测量员等,主要工作领域是施工、监理、造价,存在低水平竞争的问题。这对于中高职人才培养不利于突出各自技术优势和特色,也不利于专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有效衔接并实现互补。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有明显的提升,但为数不少的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容易造成人才培养与实践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二)中、高、本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课程重复严重,不能体现知识能力的层次递进关系
  中高职本科开设的课程模块大致可分为:建筑构造与识图、测量技术、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建设监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地基基础等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学时对比见表1,课程模块占各阶段学时总数比例及开设率对比详见图1:
  经对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理论课程体系中,中职、高职、本科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别,从中职相对简单的课程向本科比较复杂的课程过渡,但课程设置的重复情况严重。经前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由于中高本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重叠,而课程体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开发的,必然存在课程重复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在人才培养为同一目标岗位的情况下,除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还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中职生、高职生、本科生毕业时达到施工员这一岗位所有的职业能力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目前普遍存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就业岗位重叠的实际情况下,需要就同一岗位的能力进行分级,借鉴原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做法,对施工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体系体现不同层级的能力需要。
  在实训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中发现,中职阶段较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实操,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约为62%;高职阶段比较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约为54%;本科阶段注重学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结构设计能力,实践教学主要是课程设计方面,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约为28%。这反映了本科课程设置仍保持传统的学科体系特点,实训课程体系存在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坚持厘清中、高、本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
  国家层面对于培养目标的确定,中职定位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定位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定位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紧缺,中职学校虽然把操作技能工种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就业和需求调研都显示,除了测量员操作岗位,目前其他操作工种很少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中职开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就是技能、技术与管理的综合体。因此,在现阶段,中高本培养目标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程度分寸的要求不同:中职技能强,技术要求一般,管理要求较低;高职技能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管理要求较高;本科技能一般,技术要求高,管理要求高。这样,才能使中高本各有所倾向,各突出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中高本培养人才有机衔接。
  (二)系统化、科学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中高衔接、高本衔接,不但要解决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高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接受教育的問题,而且也要兼顾中高职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因此从中高本学生的就业岗位、知识能力、职业发展差异入手,找到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接口,按就业岗位、知识能力差异和职业发展来设置课程,将升学和就业问题同时兼顾。课程设置上可分为分级课程(中高本分阶段开设)、衔接课程(中高本各阶段开设,内容分层递进)和实训课程。
  2.中高职和高本衔接课程:需要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明确教学计划,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在完成中高本不同学习阶段分层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差异化、互补性设置,统筹规划,分层教学。
  3.实训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因而在中职阶段应加强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单项技能训练,如建筑工种实训、施工测量放线实训。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因而在高职阶段应加强岗位相适应的综合技能训练,如施工方案编制实训、施工组织设计实训、工程造价编制实训。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施工员、结构设计师、监理员,因此,本科阶段主要是训练结构设计能力和解决较难工程问题的专项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中高本各阶段的实训项目设计,应由浅入深、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对实训的组织,由简单流程向复杂流程、 由单项能力训练向多项能力训练、 由专业能力训练向职业综合能力训练递进。
  目前中高职三二分段对接已开展了若干年,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已经实施了中高职衔接的学校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情况来看,中高职课程重复的情况有所减少,重复课程在内容上也能较好地体现层次递进,但在高本衔接上,目前本专业在广东省还未开展,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中高本”系统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调整,需要教育行政管理者和中职、高职以及本科院校加强沟通联系,协同研究,采取合理过渡、块块科学分割等措施,才能不断培养出目标定位科学的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2.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56-60
  作者简介:
  陈淳慧(1974年3月),女,籍贯广东潮州,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与管理、高职教育,邮编:510520,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赵琼梅(1966年),女,广东广州,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邮编:510440,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王文杰(1976年),女,籍贯河南,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高职教育,邮编:510520,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因为时代的变迁从而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小学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应转变对学生的管理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是对教育观念的革新以及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探讨,思考如何将学生管理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教育观念革新;小学;学生管理  前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阶段,是关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摘要: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形成推动集体前进的正能量。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初中生生思想观念新颖,意识超前,性格鲜明,不墨守陈规,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喜欢标新立异,有活力,好冲动,好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和主流的一面;但同时,由于中学生思想不成熟,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分辨是非美丑能力较弱。这些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正
摘 要:小学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学定教,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G62-4  一、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
摘要:初为班主任,在管理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先上好语文课,让學生喜欢自己,然后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学习。面对个性学生,要对症下药。要学会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经验;老师  初为班主任,却早已不是初为人师了。工作七年,却仍然视班主任一职为洪水猛兽。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才硬着头皮走入了班主任行列。等到真正置身其中,可谓感慨良多。  2010年9月走马上任,终于不再
本文以巨桉Eg5生根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及农杆菌GV3101和LBA4404介导Eg5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两种农杆菌的遗传转化体系,经GUS染色和PCR检测证实获得了农杆
本文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四个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图像、地面调查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分析了区域土地生态景观格局动态监测系统开发的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管理为单位进行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品德的形成,习惯的培养,健康人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依赖于班级管理来实现。在班级管理中,追求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和高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字:班级管理 教师 学生  【分类号】G715.1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产生管理的艺术性和高效性呢?  一、班
【摘要】《易经》凝聚了上古时代华夏祖先对宇宙的朴素认知,他的阴阳学说以及由此归类的八卦和推衍出的六十四卦圖,可以总结和概括班级管理中的很多意象。  【关键词】周易 班级管理  【分类号】G635.1  所谓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的目的。这里,我们从《易经》角度来谈谈班级管理。  
广义盘革菌属(Aleurodiscus s.l.)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木材腐朽菌,能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其中一些种类为药用菌,有的种类还可以产生抗生素。该属与广义韧革菌属(Stereum 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