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技术,选用瘤胃内容物(瘤胃液)作为混合菌源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处理,瘤胃液接种量为5%,料水比为1∶1,39℃,厌氧发酵72 h。对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特性进行分析,并
【基金项目】
: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09C12068),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00997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技术,选用瘤胃内容物(瘤胃液)作为混合菌源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处理,瘤胃液接种量为5%,料水比为1∶1,39℃,厌氧发酵72 h。对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发酵前后豆粕微生物指标和pH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豆粕经瘤胃液发酵后,氨基酸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3%,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得到降解,小分子多肽明显增加。此外,发酵豆粕的pH值显著下降(P〈0.05),菌群结构上菌落总数极显著增加,霉菌和大肠杆菌菌群显著降低,而有益的乳酸菌极显著上升(P〈0.05)。本试验证实了瘤胃内容物可作为豆粕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手工劳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历程,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化”趋势将向社会的各个领
选取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36头,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1组(双低菜粕组)在对照组饲粮基
3月12日,春意融融,草长莺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顺利举行。大会发布了《2019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榜单显
试验选用体重70kg左右、日龄相近、体质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5头,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分为对照组、试验1、2、3、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500、1000、1500、2000mg/kg
为了保证柞蚕的生长,试验调查除草剂对柞蚕的毒性、后期生长的影响。20%克无踪(百草枯)水溶液对柞蚕有很强的直接接触毒性,所以在柞蚕场的周边尽量避免使用克无踪(百草枯)除草剂。
近年来,江干区十分注重优化创新生态,先后组建了针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百人汇人才联盟''江干区科技产业发展协会''江干区知识产权协会'等平台,助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属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本文综述了ZEA的污染现状及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现状,并且总结了ZEA的可能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