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小腿软组织损伤严重且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瓣的血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将其近端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伴行静脉吻接,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该方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携带背阔肌肌皮瓣15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胸脐皮瓣9例.结果
【机 构】
: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小腿软组织损伤严重且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瓣的血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将其近端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伴行静脉吻接,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该方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携带背阔肌肌皮瓣15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胸脐皮瓣9例.结果 36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至2.5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在小腿无可供吻合的血管时,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BRAF(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homolog B1)是一种癌基因,位于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上.2002年以来,学者们相继发现在黑色素瘤中存在高频率的BRAF突变,这种T到A的突变发生在第15号外显子激酶结构域的单个位点,导致第600个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BRAF~(V600E)),从而激活RAS/RAF/MEK/E
人体美虽有其基本特征[1],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套完整的参数能够完全地描述人体美.容貌美是人体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人们欣赏人的容貌,通常是对面部软组织进行评估,而非能直接评估到面部骨骼.因此,通过对面部软组织形态的测量,以对面部轮廓和面部器官进行评述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研究的方向。
目的 研究水蛭素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大鼠"Mc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水蛭素实验组(水蛭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水蛭素组局部注射3 ml(30 ATU)水蛭素,生理盐水组则注射3 ml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后分别检测两组皮瓣的存活面积百分比,并取皮瓣近、中、远段(即Ⅰ、Ⅱ、Ⅲ区)组织做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右手滚筒挤压伤后0.5 h来万江谷涌康怡医院就诊.检查:右手示、中、环指自近节指横纹以远脱套伤,脱套的皮肤自手指掌侧裂开,背侧保持连续性,但是有明显压痕,骨骼和肌腱完整.皮肤自近节以远无血运。
自2006年以来,我们应用颞侧耳前滑行皮瓣修复眼睑前层(包括皮肤和眼轮匝肌)较大缺损16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5~45岁,平均27岁。眼睑缺损形成原因:放疗术后3例,车祸外伤2例,瘢痕松解切除后5例,肿物或色素痣切除后6例。缺损部位:上睑缺损5例,下睑缺损11例,上下睑均缺损3例。
目的 探讨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颌面部高流量静脉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对38例颌面部高流量静脉畸形患者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电压6~8 V,电流80~100 mA,电量为:10~20C/cm2(病变面积).结果 38例中32例仅进行了1次治疗,5例因体积较大进行了2次治疗,1例则行3次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治愈21例,占55.26%.部分治愈者为17例,占44.74%,总有效率为100%,且随访期间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中华医学会2011年显微外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已定于2011年9月23~25日在浙江省台州温岭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中华显微外科临床基地——浙江台州骨伤医院协办。
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尾骨处背侧,称为尾部藏毛窦[1].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V-Y皮瓣修复创面的方法治疗藏毛窦患者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2008年4月左手热压伤后0.5 h来我院就诊.检查:左手掌背侧深Ⅱ~Ⅳ度烧伤,伴有骨骼、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其中左示、中、环、小指末节毁损;
目的 探讨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与外板劈除术联合矫治低角型方颌畸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11月,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与下颌骨外板劈除术联合矫治31例低角型方颌畸形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用术前、后定位标准面像、X线头影测量等方法评价其矫正效果.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经术后6~24个月随访,均无张口受限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虽有13例术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