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唯物史观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Zh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强调唯物史观是一切研究工作的指南.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将唯物史观成功运用于研究和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活动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探索,也是典范之作.比起具体的实践成果,更重要的是获取成果的过程.毛泽东通过实地调研,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查证农民运动真相,并深入剖析社会现实,坚持和运用阶级观点和生产力理论分析中国农民阶级各阶层的革命态度,阐明贫农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指出组织和武装农民群众是其基本方法.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深入学习有益于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继续坚持、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
其他文献
党建引领是实现有效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与本质要求.立足乡村场域,湖北宜昌许家冲村形成的治理经验提供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范本,其背后体现出深刻的责任政治逻辑.“许家冲经验”昭示,党建引领是“观念—结构—行动”三个要素协同作用构成的机制.观念层面上,党建引领需要通过宏观的静态观念与微观的动态观念凝聚共识;结构层面上,有效社会治理以党建为核心构建“一核多元”与“三治合一”相融合的村治体系;行动层面上,党员和其他行动者的执行力是盘活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
新时代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巩固,有利于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有利于西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有利于西藏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有利于美丽西藏建设,同时也面临着反分裂斗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错误思想思潮的影响、社会建设有待加强、美丽西藏建设任重道远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应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物质基础、厚植文化根基、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特别法人,经历了新中国土地改革后的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发展历程.近年来,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政经分开”改革,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完全剥离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其具有设立和存续上的特殊性和必然性.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和存续上的特殊性,即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破产能力,能够适用破产程序,也只能是保护其存续的重生程序,从而避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资格消灭后再重新设立的繁琐程序,避
对空间场景进行精挑细选和仔细打磨,是战时中国文学节庆纪念叙写的重要策略.在战时中国文学作品中,群众性游行与武装检阅等节庆纪念仪式,主要上演于广场、街道和战地三大空间场所.特定的空间场所与特定仪式操演相互作用,最大程度彰显了特定群体的战斗精神,原本客观冰冷的空间由此转变成主观化的象征性空间.战时中国文学的节庆纪念叙写,热衷于为不同派别的节庆纪念挑选不同的空间场所,结果不同的空间场所便会成为政权话语交锋的阵地.当战时中国文学的节庆纪念叙写聚焦于同一个空间场所时,殖民者的顺民塑造意图与受殖者的反向回应诉求在节庆
路遥笔下的女性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路遥也一直固守他创作理念中女性“应该”成为的样子,而忽视了女性“本身”的属性.从路遥对具有知识背景城市女性的仰望心理、采用以道德来固守女性成长的叙述方式、萌发描绘理想型女性的希冀意识,都能看出路遥厚重的土地意识与传统意识.路遥也开始在他的一些短篇作品中对“新”女性有了描述,但呼声太弱,他在维系“真善美”温度叙事的同时,也朦胧地开始了他的女性启蒙叙事.
青藏高原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早已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随着中国统一事业的发展和藏传佛教教派的发展,藏传佛教传至祖国其他地区,这不仅增进了青藏高原与祖国其他地区在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促进了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上的重大发展.藏传佛教优秀的爱国人士们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和谐、边疆的稳定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中国奇迹背后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创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境界.这种新型市场经济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政府与市场观,但西方世界对此认同较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就要警惕关于中国道路的“趋同论”“异端论”“过渡论”三种错误思潮,科学认识和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精准识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三大关键性特征.
对西藏民居壁画多层面美学梳理与学理分析,综合藏汉民族的历史文献和民俗审美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进行论述.西藏现当代民居壁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象,以及藏汉民族在民俗文化上的同构共性和艺术样式上的“类质同象”性,显示其象征意义的美学内涵和自古以来藏汉民俗文化间就存在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当代民居壁画等民俗文化是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的美学价值.
迫于英国在南亚地区疯狂扩张的压力,光绪朝清廷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的宗藩关系.尽管清廷采取诸多措施去增强这一关系,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宗藩体制观念,其失败之结果在所难免.最终,英国通过《普纳卡条约》彻底控制了布鲁克巴,从而昭示了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传统宗藩关系的瓦解.
对农村风景画的细致描绘以及忧郁、怀旧的情调,使得《铁木前传》在风格上非常接近“乡土小说”.虽然孙犁有延安经历,多次强调自己受鲁迅和“左翼”文学影响,但小说中对待农村、农民的态度与“五四”“左翼”乡土小说存在很大不同,其展现出的特质更接近“京派”乡土小说.这种“接近”不是对“京派”乡土小说原封不动地继承,《铁木前传》中“桃花源”的消失、人物“社会属性”的出现,是孙犁在“同调”基础上进行的“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