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Dieulafoy病经内镜治愈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ieulafoy病是罕见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病变常见于贲门与胃交界处的胃体小弯侧。亦可发生于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中华外科杂志 ,1992,30∶567],但尚无发生于食道的报道。

其他文献
为反映我国内科专业学者利用科技文献的实况,我们对《中华内科杂志》所引用参考文献(以下简称引文)作如下分析与评价。
期刊
患者男,49岁。因持续发热3月余,于1991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6月底无诱因发热,伴腰骶部酸痛及乏力、多汗。曾查ESR40mm/1h,多次尿蛋白(+~++)。7月~10月中旬住外院期间,仍无规律发热,体温最高达40.3℃。用氟哌酸治疗4天后腰骶部酸痛消失。以后又出现指趾小关节疼痛,伴晨僵、体重下降约12.5kg。血象:Hb90~41g/L,WBC6.6~9.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12
期刊
肺炎支原体(MP)感染虽然常见,但却缺乏有效的实验诊断手段。最近,我们建立了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ABC-ELISA)试验检测MP抗原的快速诊断方法,并对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期刊
报告42例胸膜间皮瘤,其中局限型10例,弥漫型3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气促和胸腔积液。X线和CT扫描见胸膜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或伴胸腔积液。病理检查示良性纤维型4例,恶性上皮型25例,肉瘤型6例及混合型7例。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胸腔镜检是确诊最佳方法。良性者手术切除后至今无瘤复发健在,恶性者3年生存率为8.8%。本组资料表明:局限型治疗首选切除术,预后最好;对伴有胸腔积液的恶性弥漫型经胸腔
对50只单侧肾切除的糖尿病(DW)Wistar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以及巯甲丙脯酸(Capt opril)治疗影响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观察。结果发现DM大鼠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体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及肾皮质内前列腺素(6酮-PGF1a)/血栓素B2比值等均较非糖尿病大鼠明显增加。尿蛋白排量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单侧肾切除的DM大鼠早在3个月时即可表现
期刊
应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衰(CRF)贫血报道较少。我们应用小剂量(平均量100U·kg-1·w-1)治疗非透析CRF贫血32例,每周皮下注射1次(18例)或2次(14例)。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法对非透析CRF病人的贫血均可取得较好疗效,而且可使高血压等副作用显著减少。
环丙沙星针剂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肾毒性研究不多。我们对35例肺感染患者应用环丙沙星静滴时,观察了其对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初步显示有一过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值得注意。
期刊
脑垂体后叶素因收缩小动脉功能确切、止血效果肯定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咯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别较长时间持续静滴该药的病人在停用后,出现一过性多尿,尿量24小时竟达6400毫升,从而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现报告我院所见6例,并就其产生机理进行讨论。
期刊
近年来二尖瓣脱垂(MVP)与主动脉瓣脱垂(AVP)越来越多见,在发达国家居瓣膜病发病率首位。根据我们的资料其相对发病率亦逐渐上升,合并症多而重,儿童或青少年期即发生心衰而需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可能与我国风湿热(RF)发病率高有关。
期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存在着炎症细胞活化,因而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OFR)。由于患者清除OFR功能降低,致使体内OFR积蓄,成为自由基链锁反应的始动因子。近年来认为自由基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是COPD和肺心病的重要致伤因素和防治环节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辅酶Q10是体内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及直接膜稳定作用。但在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存在内源性辅酶Q10不足。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