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降低事故隐患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对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更加重视。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往往会由于通风不良而引起火灾、水灾或者是其他地质灾害,因此煤矿通风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调整煤矿通风降低事故隐患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煤矿通风;煤矿生产;安全生产;安全事故
  中图分類号 T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12-0201-01
  
  煤矿通风工作是煤矿生产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煤矿通风的有效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煤矿通风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是确保煤矿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1 煤矿通风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矿井的自然条件以及通风结构,通常情况下,煤层的地质构造都比较复杂,随着挖掘的深度不断增加,其要承受的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也就越大,这时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也就越高。另外,煤层容易发生自燃,引起爆炸、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如果通风设施不够完善,则矿井内通风不顺畅,影响井内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容易传输错误的监测数据。这些自燃因素的存在,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1.2 人为因素
  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一,使得煤矿企业在提高系统安全性能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事故,也仅仅是停留在事后处理的被动状态,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那呢管理。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煤矿企业管理者对于通风工作也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在人员配置上,缺乏专业的通防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为主因的管理缺陷,从而导致作业人员违章冒险的事情发生。
  2 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
  2.1 环境因素的调整
  1)制定详细的管理防范,针对矿井通风和瓦斯等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对通风系统和瓦斯控制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测和预报,进而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2)在进行矿井开拓时,首先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矿井通风的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在矿井内有足够的风量。另外,应当确保通风设施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才能够有效提高通风质量。
  3)加强矿井内的机电设备管理,不断强化通风机的管理,确保矿井内能够保持通风顺畅。
  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中需要加强对瓦斯抽放系统的设置,建立专用的通风设施,采用各种瓦斯治理措施,使瓦斯、地质、矿压治理得到有效的协调和治理,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将管理制度不断落实到位。
  5)加强矿井内的安全工作。首先做好防火、防尘工作,加强对矿井内的安全评估工作和通风能力评估工作的重视,确保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6)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井内安全设施和装备。在矿井中的各种仪表和设备等要配备齐全,并且适时对井内瓦斯、粉尘、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将数据上传到上级的监控系统。通过设置专门的瓦斯监测人员,对井内的环境进行巡查和评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释解决,消除井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1)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进行煤矿生产时,应当将其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明确,构建一个集监控、管理为一体的瓦斯控制体系。同时,将事故救援体系不断的完善,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将救援工作实行产业化管理。
  2)创造良好的通风安全习题。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将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防卫工作的第一步,同时将人员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尤其是针对管理者,更加要加强其素质建设,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通风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将通防人员的要求由量化逐渐向着质化的方向改变。针对职工收入的分配政策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虽然通防人员相比一线职工,收入要稍微少一些,但是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却十分重大,因此应当不断加强激励政策的影响,对现有的分配制度进行完善,使费配给制能够更加向着危险工种倾斜,同时注意将岗位工种的要害程度进行明确划分,对岗位进行责、权、利的重新配置,以此激励通防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通防队伍的稳步前行,消除以往在煤矿生产中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
  3)对瓦斯安全评价工作进行细化考核,能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测。在煤矿生产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评价标准,并且在施工完成后,对安全验收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将矿井工作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消除以往闭塞的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4)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在煤矿通防人员队伍中,加强对管理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岗位责任制制度。将以往传统的理论培训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块训练,将系统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利用每天或者是每周固定的时间,结合实际工作对其进行讲解,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会使职工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加重视,并且将相关的技术规范都牢记在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强了职工面对自然环境时的应变能力。
  5)推行人本管理,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3 结束语
  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是确保煤矿施工安全的主要环节,对制约煤矿通风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选择有力的防范措施,通过人力、物力以及环境多方面同时调整,使矿井生产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确保矿井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也能有效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促进煤矿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张庆华,陈忠明,余禄荣.龙滩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优化方案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12.
  [2]马维忠.探讨煤矿通风安全评价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3]吉红对.浅析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青春岁月,2011,20.
  [4]秦华礼,刘铁敏.加强中小煤矿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J].煤矿安全,2003,10.
  [5]王英明.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州煤炭,2010,06.
其他文献
介绍大型设备桩基础设计内容及溶洞地基桩基础设计措施。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区电网负荷的增加与配电设备与配电技术间的矛盾成为现在电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配网平台的构建,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网架构,为配网建设分析
10月10~11日,在山东省科协的指导下,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在山东省德州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张厚英、张继民、王邦平教授深入陵县、平原、武城、临邑、禹城、夏津六县市,做了六场專题科普报告,5000多名中小学生现场感受科技魅力。  三位老科学家从各自的专业出发,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    认真讲解了航天工程、南北极科学考察、中学物理等几个方面的科普知识,老科学家以
文章对某LU区易遭雷击的配电变压器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实地测量,结合相关理论对山区配变遭雷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防雷技术措施。
本文以沈阳大学为例首先分析了高校创业大赛对创业教育的影响,接着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影响分析,本文认为,高校举办创业大赛是一件一举两得的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存在许多障碍,缺乏对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的统一评价标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尤为困难。2002年,欧盟开始实施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改革,新的欧盟职业资格
日本自民党前任总裁小泉纯一郎在其当政期间采用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政治手法,使该党传统派阀政治一时间似乎面临消亡的境地。但是,小泉刚离任不久,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泉政治”即
吉林省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但是它的各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市场化。企业经营也仅局限于产品经营这一层次,难以通过资本运营使国有资本向管理和效益好的企业
随着国际环境和东亚区域内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东亚各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东亚合作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然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通
针对胜坨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困难、油藏长期处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开采状态等问题,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出发,优化了T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