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对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更加重视。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往往会由于通风不良而引起火灾、水灾或者是其他地质灾害,因此煤矿通风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调整煤矿通风降低事故隐患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煤矿通风;煤矿生产;安全生产;安全事故
中图分類号 T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12-0201-01
煤矿通风工作是煤矿生产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煤矿通风的有效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煤矿通风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是确保煤矿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1 煤矿通风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矿井的自然条件以及通风结构,通常情况下,煤层的地质构造都比较复杂,随着挖掘的深度不断增加,其要承受的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也就越大,这时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也就越高。另外,煤层容易发生自燃,引起爆炸、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如果通风设施不够完善,则矿井内通风不顺畅,影响井内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容易传输错误的监测数据。这些自燃因素的存在,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1.2 人为因素
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一,使得煤矿企业在提高系统安全性能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事故,也仅仅是停留在事后处理的被动状态,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那呢管理。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煤矿企业管理者对于通风工作也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在人员配置上,缺乏专业的通防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为主因的管理缺陷,从而导致作业人员违章冒险的事情发生。
2 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
2.1 环境因素的调整
1)制定详细的管理防范,针对矿井通风和瓦斯等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对通风系统和瓦斯控制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测和预报,进而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2)在进行矿井开拓时,首先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矿井通风的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在矿井内有足够的风量。另外,应当确保通风设施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才能够有效提高通风质量。
3)加强矿井内的机电设备管理,不断强化通风机的管理,确保矿井内能够保持通风顺畅。
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中需要加强对瓦斯抽放系统的设置,建立专用的通风设施,采用各种瓦斯治理措施,使瓦斯、地质、矿压治理得到有效的协调和治理,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将管理制度不断落实到位。
5)加强矿井内的安全工作。首先做好防火、防尘工作,加强对矿井内的安全评估工作和通风能力评估工作的重视,确保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6)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井内安全设施和装备。在矿井中的各种仪表和设备等要配备齐全,并且适时对井内瓦斯、粉尘、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将数据上传到上级的监控系统。通过设置专门的瓦斯监测人员,对井内的环境进行巡查和评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释解决,消除井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1)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进行煤矿生产时,应当将其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明确,构建一个集监控、管理为一体的瓦斯控制体系。同时,将事故救援体系不断的完善,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将救援工作实行产业化管理。
2)创造良好的通风安全习题。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将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防卫工作的第一步,同时将人员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尤其是针对管理者,更加要加强其素质建设,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通风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将通防人员的要求由量化逐渐向着质化的方向改变。针对职工收入的分配政策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虽然通防人员相比一线职工,收入要稍微少一些,但是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却十分重大,因此应当不断加强激励政策的影响,对现有的分配制度进行完善,使费配给制能够更加向着危险工种倾斜,同时注意将岗位工种的要害程度进行明确划分,对岗位进行责、权、利的重新配置,以此激励通防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通防队伍的稳步前行,消除以往在煤矿生产中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
3)对瓦斯安全评价工作进行细化考核,能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测。在煤矿生产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评价标准,并且在施工完成后,对安全验收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将矿井工作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消除以往闭塞的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4)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在煤矿通防人员队伍中,加强对管理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岗位责任制制度。将以往传统的理论培训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块训练,将系统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利用每天或者是每周固定的时间,结合实际工作对其进行讲解,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会使职工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加重视,并且将相关的技术规范都牢记在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强了职工面对自然环境时的应变能力。
5)推行人本管理,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3 结束语
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是确保煤矿施工安全的主要环节,对制约煤矿通风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选择有力的防范措施,通过人力、物力以及环境多方面同时调整,使矿井生产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确保矿井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也能有效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促进煤矿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张庆华,陈忠明,余禄荣.龙滩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优化方案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12.
[2]马维忠.探讨煤矿通风安全评价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3]吉红对.浅析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青春岁月,2011,20.
[4]秦华礼,刘铁敏.加强中小煤矿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J].煤矿安全,2003,10.
[5]王英明.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州煤炭,2010,06.
关键词 煤矿通风;煤矿生产;安全生产;安全事故
中图分類号 T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12-0201-01
煤矿通风工作是煤矿生产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煤矿通风的有效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煤矿通风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是确保煤矿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1 煤矿通风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矿井的自然条件以及通风结构,通常情况下,煤层的地质构造都比较复杂,随着挖掘的深度不断增加,其要承受的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也就越大,这时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也就越高。另外,煤层容易发生自燃,引起爆炸、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如果通风设施不够完善,则矿井内通风不顺畅,影响井内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容易传输错误的监测数据。这些自燃因素的存在,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1.2 人为因素
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一,使得煤矿企业在提高系统安全性能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事故,也仅仅是停留在事后处理的被动状态,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那呢管理。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煤矿企业管理者对于通风工作也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在人员配置上,缺乏专业的通防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为主因的管理缺陷,从而导致作业人员违章冒险的事情发生。
2 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
2.1 环境因素的调整
1)制定详细的管理防范,针对矿井通风和瓦斯等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对通风系统和瓦斯控制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测和预报,进而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2)在进行矿井开拓时,首先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矿井通风的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在矿井内有足够的风量。另外,应当确保通风设施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才能够有效提高通风质量。
3)加强矿井内的机电设备管理,不断强化通风机的管理,确保矿井内能够保持通风顺畅。
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中需要加强对瓦斯抽放系统的设置,建立专用的通风设施,采用各种瓦斯治理措施,使瓦斯、地质、矿压治理得到有效的协调和治理,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将管理制度不断落实到位。
5)加强矿井内的安全工作。首先做好防火、防尘工作,加强对矿井内的安全评估工作和通风能力评估工作的重视,确保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6)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井内安全设施和装备。在矿井中的各种仪表和设备等要配备齐全,并且适时对井内瓦斯、粉尘、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将数据上传到上级的监控系统。通过设置专门的瓦斯监测人员,对井内的环境进行巡查和评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释解决,消除井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1)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进行煤矿生产时,应当将其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配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明确,构建一个集监控、管理为一体的瓦斯控制体系。同时,将事故救援体系不断的完善,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将救援工作实行产业化管理。
2)创造良好的通风安全习题。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将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防卫工作的第一步,同时将人员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尤其是针对管理者,更加要加强其素质建设,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通风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将通防人员的要求由量化逐渐向着质化的方向改变。针对职工收入的分配政策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虽然通防人员相比一线职工,收入要稍微少一些,但是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却十分重大,因此应当不断加强激励政策的影响,对现有的分配制度进行完善,使费配给制能够更加向着危险工种倾斜,同时注意将岗位工种的要害程度进行明确划分,对岗位进行责、权、利的重新配置,以此激励通防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通防队伍的稳步前行,消除以往在煤矿生产中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
3)对瓦斯安全评价工作进行细化考核,能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测。在煤矿生产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评价标准,并且在施工完成后,对安全验收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将矿井工作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消除以往闭塞的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4)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在煤矿通防人员队伍中,加强对管理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岗位责任制制度。将以往传统的理论培训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块训练,将系统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利用每天或者是每周固定的时间,结合实际工作对其进行讲解,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会使职工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加重视,并且将相关的技术规范都牢记在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强了职工面对自然环境时的应变能力。
5)推行人本管理,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3 结束语
煤矿通风的安排调整是确保煤矿施工安全的主要环节,对制约煤矿通风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选择有力的防范措施,通过人力、物力以及环境多方面同时调整,使矿井生产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确保矿井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也能有效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促进煤矿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张庆华,陈忠明,余禄荣.龙滩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优化方案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12.
[2]马维忠.探讨煤矿通风安全评价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3]吉红对.浅析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青春岁月,2011,20.
[4]秦华礼,刘铁敏.加强中小煤矿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J].煤矿安全,2003,10.
[5]王英明.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州煤炭,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