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营口市是全国沿海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专家论证的充分就业试点城市,目前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方案正在实施中。采取多种对策,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劳动力供求结构,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实现营口市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
【关键词】充分就业;思路和对策
营口市于2007年正式提出了建设 “充分就业城市”的战略目标,得到省劳动保障厅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肯定。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方案通过了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论证,正式步入推进实施阶段,也使营口市成为全国沿海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专家论证的试点城市。
近些年来,营口市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注重改善民生,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就业问题。以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为强大动力,依托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就业的增长,实现了营口市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应对就业挑战,发挥优势,破解难题,寻求并紧紧抓住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机遇,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劳动力供求结构,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营口市构建充分就业城市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为实现营口市充分就业城市目标,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危机挑战,全力推进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借助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以港口发展建设为龙头,加速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项目进园区、产业集约化发展方向,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为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指导,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渠道减缓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稳定。
一是启动项目带动就业工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主线的同时各区范围内要推进商业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的建设。二是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对企业就业岗位的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及用工变化的最新情况。三是开展就业维权服务。从“抓重点、强基础、拓亮点、上水平”上狠下功夫,在所有工地建立“工地工会”,扎实推进农民工集体合同制度。四是严格规章制度充分保障就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建制覆盖率达到93%以上,切实做到“劳有所得”。五是服务企业稳定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企业力度,深化重点企业结对帮扶制度。
二、重点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一,应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制度是可以使得那些按正常渠道无法获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得到资金上的支持。第二,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关系。第三,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推动困难群体就业
第一,政府应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业问题。要建立政府就业专项基金,实行小额贷款担保,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要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第二,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还没就业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调查工作。二是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可供选择的公益性岗位。三是对上岗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余缺岗位及时安置大学生特别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上岗就业。第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二是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多渠道推动农民工就业。四是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抓紧完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营口市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保证营口充分就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全市所有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营口市创业促就业的创新模式。营口市在创建充分就业城市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营口市以创业培训为核心,以创业促就业为目标的创业就业机制与模式,走出一条创业就业的新路子。
五、拓宽劳动力供给渠道,推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营口市在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的就业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积极引导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劳务协作。提高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六、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一是合理预测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及结构情况,并做好规划工作。二是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准确掌握全地区劳动力就业及失业情况。三是加强就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加强公共培训体系建设。五是要完善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政策,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六是建立就业预警机制,采取专项政策措施,缓解就业引发的各种矛盾。另外应依托社区,联系政府与社区就业者,为促进就业服务。
七、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建立和完善再就业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措施。第一,根据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与“两法”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第二,进一步完善劳动执法监察制度。第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引导企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规范用工制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企业利润与员工收入同步增长的激励机制。企业必须保证工资等收入与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解决企业各层次用工需求。
劳动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社区、群团组织和劳动者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发挥优势、破解难题,实现营口市充分就业目标。
作者简介:韩长菊(1963-),女,中共营口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充分就业;思路和对策
营口市于2007年正式提出了建设 “充分就业城市”的战略目标,得到省劳动保障厅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肯定。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方案通过了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论证,正式步入推进实施阶段,也使营口市成为全国沿海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专家论证的试点城市。
近些年来,营口市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注重改善民生,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就业问题。以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为强大动力,依托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就业的增长,实现了营口市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应对就业挑战,发挥优势,破解难题,寻求并紧紧抓住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机遇,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劳动力供求结构,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营口市构建充分就业城市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为实现营口市充分就业城市目标,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危机挑战,全力推进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借助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以港口发展建设为龙头,加速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项目进园区、产业集约化发展方向,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为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指导,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渠道减缓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稳定。
一是启动项目带动就业工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主线的同时各区范围内要推进商业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的建设。二是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对企业就业岗位的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及用工变化的最新情况。三是开展就业维权服务。从“抓重点、强基础、拓亮点、上水平”上狠下功夫,在所有工地建立“工地工会”,扎实推进农民工集体合同制度。四是严格规章制度充分保障就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建制覆盖率达到93%以上,切实做到“劳有所得”。五是服务企业稳定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企业力度,深化重点企业结对帮扶制度。
二、重点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一,应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制度是可以使得那些按正常渠道无法获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得到资金上的支持。第二,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关系。第三,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推动困难群体就业
第一,政府应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业问题。要建立政府就业专项基金,实行小额贷款担保,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要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第二,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还没就业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调查工作。二是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可供选择的公益性岗位。三是对上岗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余缺岗位及时安置大学生特别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上岗就业。第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二是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多渠道推动农民工就业。四是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抓紧完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营口市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保证营口充分就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全市所有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营口市创业促就业的创新模式。营口市在创建充分就业城市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营口市以创业培训为核心,以创业促就业为目标的创业就业机制与模式,走出一条创业就业的新路子。
五、拓宽劳动力供给渠道,推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营口市在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的就业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积极引导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劳务协作。提高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六、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一是合理预测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及结构情况,并做好规划工作。二是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准确掌握全地区劳动力就业及失业情况。三是加强就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加强公共培训体系建设。五是要完善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政策,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六是建立就业预警机制,采取专项政策措施,缓解就业引发的各种矛盾。另外应依托社区,联系政府与社区就业者,为促进就业服务。
七、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建立和完善再就业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措施。第一,根据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与“两法”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第二,进一步完善劳动执法监察制度。第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引导企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规范用工制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企业利润与员工收入同步增长的激励机制。企业必须保证工资等收入与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解决企业各层次用工需求。
劳动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社区、群团组织和劳动者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发挥优势、破解难题,实现营口市充分就业目标。
作者简介:韩长菊(1963-),女,中共营口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