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根——贴近生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从教育到教学再到训练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地位可怕地消失了,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使语文教育成为“折磨人、束缚人、摧残人”的一件事。
  一、语文教育应该要走进生活,而且完全能走进生活。
  第一、从语文的的本质看,语文和生活密不可分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语)。在现代社会,听、说、读、写、算、信息技术是每一位能正常生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生活技能。其中前四种能力就与语文有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素质。因此,一个人如果语文学不好,他就很给在民族大家庭中和谐地生活,更谈不上发展。德国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的影响》一文中指出:语言是形成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和语言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众所周知,语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离开了现实生活中的表象,语言就毫无意义,也不可能产生。语言和生活使多么密不可分啊!
  第二、从语文的内涵看,现实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语文的内涵虽是多样的,但它首先是社会生活的,是用于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语文是随着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得以使用、传播和发展,因而其本身不但是一种文化,还是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谁也不能否认,“生活是文学、文化的本源”这一命题,我们有理由认为语文等同于生活,跟生活同样地丰富多彩。学语文不仅仅是为生活作准备,学语文本身就是生活。语文教育走向生活是有着必要性和可能性的。
  第三、从语文教育的实践来看,现实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学校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第四、从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看,应用于生活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如果我们割裂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一味地“以本为本”陷在死读书、机械地做练习之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不会消失,初中毕业生不会填写银行存款凭条,著名作家考高考语文试卷挂红灯等的现象将终究是个令人笑不出来的辛酸的笑话。因此,我们要本着用语文的宗旨在语文教学内容上力求贴近学生现在与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教学形式上力求在课堂中创设生活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需求,在现实使用中教活语文。
  二、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积极探索走进生活的语文教育。
  第一、教师转变观念,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延伸阅读教学的生活空间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用课文,创设学以致用的语文学习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但单靠教材加大篇幅进行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的積累,从而根本解决语文“服务于生活”这一问题显然不行。解决好“反映生活”与“服务生活”的问题,要深入生活实践,注意从生活中阅读积累,扩大篇章阅读量与篇章阅读范围。
  第三、以人为本,引导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师生共同的心病,教作文、改作文成了折磨人的苦差使,有作文课的日子是学生的“黑色星期”。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学生自己不想写作文,没有激情灵感就是大作家也写不出象样的东西,何况是学生呢?在语文教育走向生活的观念指导下,指导学生写以生活为宗旨的“生活笔记”。使学生摆脱了根据老师命题,应命而作的束缚,由“为教师立言”变为“我手写我口”,改变学生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被动的地位,成为习作的主人。
  第四、联系生活,注重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在教学中开展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灵活地与影视、艺术、戏曲、民俗等生活形式相结合,探究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权利,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研读。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游览观光活动,通过调查与活动开展,加深学生“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认识,同时及时进行积累与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特涅斯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联系生活学语文,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既“导流”,又“开源”,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要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还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而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现以《间隔排列》一课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使我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我们升学教育或是今后其他手段的再教育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技能之一。英语作文,是英语学习的的重要方面,对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为哪样怎样学好初中英语作文呢?  关键词:写作基础 写作技巧 遣词造句  写作被认为是必修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既是英语学习短期目标——考试所要求的内容之一;又
期刊
语言是一种技能,它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大量练习和使用才能形成。英语教学中“说”的有效训练就能使学生在轻松地掌握运用好英语交际,而“说”的训练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  课堂是进行听、说训练最好的场所。为了培养学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可见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要正确引领孩子去阅读,让他们发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愉快的事情。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共同读书
期刊
摘要:初中生物在我国所有的课程当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不仅关乎着我国广大市民的生活,还对社会市场的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也为了能够让中学生在生物的课堂上,学习并了解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就必须要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合理的应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上。因此,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学,对其在初中生物当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生
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系统复习效率,切实提高中考成绩,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现在每个学校都订有一本复习资料,有的教师图省事,复习就完全按照资料上的顺序进行复习,课堂例题就是资料上的现成例题,学生练习也是该资料上的练习,从前至后依次做。笔者认为这种复习方式,教师是轻松的,但复习效果不好,不是高效的复习方式。复习课离不开习题,因此,复习课中习题的处理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习题处理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图、文、声、像、动并茂,激发阅读欲望  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新时期、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加大课改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重视人本教育中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 兴趣 内化 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因此,作为教师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智力背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为达到认知的心理平衡而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学习的活动中。  关键词:创设 有效情境 激活思维 融入生活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