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鲁迅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章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他的文章是早期白话文学的翘楚,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广大学子,但是近年来,鲁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势却不容乐观,"鲁迅难"现象出现。
  关键词:鲁迅 中学语文
  一、鲁迅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
  鲁迅作品的文学性是文学界所公认的,虽说是弃医从文,“半路出家”,但鲁迅在文学上的贡献和造诣却不容小觑,他参加新文化运动,大力支持白话文创作,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努力在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文字简练单纯,常常善于用一条条细线勾勒出事情和实物的真实面貌,如《社戏》一文,“盼看社戏—去看社戏—回忆社戏”一条线贯穿始终,文章首先写跟随母亲回到平桥村,表达自己对于平桥村这一乐土深切的喜欢,再从看戏的过程里多角度表现平桥村的人与物的美好,是这封建社会中的一块净土,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场景、水乡风情、民俗风貌就像生活那样真实、自然,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刚刚脱离文言文的时代,鲁迅先生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告诉了世人原来白话文一样可以写出如文言一般深刻隽永的文字。
  除去文学性之外,鲁迅作品的思想上也具有深刻的力量,处于乱世之中,对百姓麻木的怒其不争会放大到最大化,鲁迅先生的文章基本每一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并且放到现在依旧适用,他看到的东西,是将长期存在于国人身上的东西,具有极其深刻的思想性,他总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那些封建残余的弊端,当时是社会状况是令他失望甚至于绝望的,他的小说里无论哪个人物都渗透出一种深沉的“悲”,在一种古旧的固执和身世感中,摆脱不了宿命的走向失望和绝望,但是同时,他的希望又像烧不尽的野草一样隐藏于文章之中,他会说“救救孩子”,他的心中还有平桥村这一净土,他仍然在引导读者去发现那一丝丝微末的希望。这些文章里面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并且能从那些曾经血淋淋的经历里唤起学生高度的主体意识与追求自由的精神,这样伟大而沉重的思想是谁也学不去的。
  除去以上两点,鲁迅的文章在语言上也具有深刻的价值,其文学构思、语言表现都具有登峰造极的高度,如《社戏》里那段经典的环境描写,从嗅觉、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多方面的去描写周围的环境,以此衬托孩子们去看社戏轻松愉悦的心情,这样的语言是需要中学生们去模仿学习的,还有《故乡》里闰土的转变,《祝福》里祥林嫂的悲剧,这些文章都有巨大的可以分析学习的地方,这也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语文学习上的价值。鲁迅的文章文章,即使拗口,即使百般不愿,但是在课后的强制要就背诵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文章是充满了鲁迅特色并且具有美感的,他的那些文字,又短又隐晦,曲曲折折,但却能一阵见血的指出人性的弊端所在。
  二、“鲁迅难”
  鲁迅虽在文学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那段历史渐渐远去的今天,鲁迅似乎并不太被学生们理解,中学校园里甚至长期流行这样的段子:‘“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一代作家却成为大家的梦靥,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反省的现象,笔者认为“鲁迅难”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在于其含义过于深刻。这里并不是说含义深刻的作品本身有问题,恰好含义深刻是鲁迅作品的一大优点,只是当同一作者多篇含义极度深刻的文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里长期出现,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疲累甚至逆反之感,并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大部分还是应该停留在语言基础和修辞训练里,相比之下,鲁迅的作品实在是有点过于深刻了。如《阿Q正传》中阿Q精神胜利法背后的被封建社会长期操控的麻木,《故乡》里造成闰土变化的原因,都是需要细细思考深究的。而其作品语言拗口,有时候读通一个句子都需要好几遍才能理解,其内涵也需要层层深究才能捕捉,这样的文章大量存在,对中学生来说的确比较吃力,所以“三怕周树人”的现象出现也是能够理解。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生活于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所拥有的大都是幸福的,所以思想也是处于一个懵懂、单纯的阶段,对鲁迅所描绘的那种黑暗是没有切身的体会的,虽说文字也很具有感染力,但中学生不完全具有那种经历和心智是不能切实的体会到的,读鲁迅的作品也常常是从表面去看,自然不会体会到其深层次的含义,也就不能领会鲁迅文章的深意。
  其次是老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多数老师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语文主要是教学生怎么去拿高分,从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也就使语文在学生面前失去了它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比如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做过分的解读,什么都要去究其表现了什么,如鲁迅先生在作品里写到“窗帘是蓝色的”,老师读到这句话的解读是,蓝色代表着忧郁,用在这里能深刻的而表现出鲁迅心里为担忧云云,但是此刻鲁迅的内心却是:窗帘真的是蓝色的。这是一个笑话,但是却深刻的反映出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对鲁迅作品进行一个过于解读的现状,有些句子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描写,但是教师却执着于去追究那些作者都没意识到的隐喻,有些甚至是在强行究其意思,这样的工作做多了,也就使作品本身具有的语言和思想上的美打了折扣,缺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鲁迅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文难。”“三怕周树人”,周树人终究也是语文的一部分,鲁迅作为现代文学史至关重要的作家,其作品也必定是众多课文里的重中之重,且其篇目众多又难以理解,学生自然讨厌这样“背得最多”又“考得最多”的篇目,偏偏无形的考试压力还在不断的压上来,又是难点,又是重点,学起来还并不那么有趣,学生“怕”也是可以理解,而与其说学生讨厌鲁迅,还不如说学生讨厌的是“必背篇目”。并且这样看来,“鲁迅难”,究其实质不过在于“语文难”
  三、“鲁迅难”之出路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数量有被删减,但即使删减了,相对于其他作者来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数量也是不少的,鲁迅“淡出”教材这并不是一个多让人应该大声争论的现象,相反,鲁迅“淡出”教材即篇幅数量的调整,实际上是其政治功能性的淡化,而其作品的经典地位并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消减,鲁迅以一个新的形象重新回到人们视野,难道不是对鲁迅“经典内涵”更丰富和立体的展示吗?
  其次,教学过程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身阅读文本,解读文本,进行深入思考,而不是仍然是老师主导课堂,把一切都讲了,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经过自己的讨论与思考,学生还是不能掌握到鲁迅文章里的深层次思想,而经过自己一步步推导得出的结论,学生顯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最后,要具有自己的思想,独立的进行文本解读,而不是过度依赖教参进行一个模式化的答案输出,对于很多教参来说,其知识更新是不完备甚至处于一个落后状态的,长期以来的教学中对这篇课文是怎么解读的就沿用以前的成果,很少去关注外界对这篇课文的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所以教参的储备其实是处于一个停滞状态的,这便要求老师们需要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需要参考的时候要多关注外界的新的研究成果,做到自己先把这篇课文理解透,不为得出答案而去套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
  总之,鲁迅的作品有其深刻的价值,是值得广泛的存在于课本当中的,但是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还需要老师更加用心,开创新思路,对文本的解读也需仔细的思考、探究,力求让学生理解到鲁迅作品里真正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出现“三怕周树人的”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倪艳萍:《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钱理群:《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01
  [4]陈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鲁迅:《鲁迅小说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财务会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课程,对帮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财务会计相关能力等均有重要作用。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则对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帮助教师积累会计专业教学经验、提升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等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论述基于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进校即进厂,招生即招工,使人才人才培养以工作为导向的进行。高职院校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建设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讲,以往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偏颇,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组织不确定,缺乏教学评价体系等,因此,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的对教育的投入也有所增加。国民素质较过去而言有很大的提升,加上国家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创新的路上。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有很高的知识素养,国家也有很好的政策补助,创业创新不失为一条就业的好道路。但是就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结果来看,虽然有相关想法的大学生很多,但是真正去做并且做成功的很少。本文就针对"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创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西文化的失衡愈发严重。在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即通过"EGP+中西文化"的课程设置、增加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选材、提高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建立建立一套以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等全方位,多渠道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中国文化素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走
期刊
摘 要:聊斋志异中以狐狸为主角的故事很多,其中以悲剧收场的比例不少,经过探索发现其情节的转折起伏与弗莱的四时结构模式很符合。因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出发研究人狐恋悲剧的叙事模式,分别为四时结构的具体体现,悲剧下的原因。  关键词:四时结构;悲剧;原因  一、四时结构的具体体现  《聊斋志异》中人狐相恋悲剧中可用四时结构分析的典型代表的作品有15篇。  《狐妾》初相见女狐抛红巾为春——狐姐牵缘终成亲欢好为
期刊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取决于职业教育体系格局完善。目前分割式的、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尽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管理的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的浪费、生源的盲目抢夺及就业环节的无序竞争,都引发我们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协作办学有意探索。然而在两者衔接的实践中因政府的缺失产生诸多问题,政府必须从职业教育体系格局完善角度,发挥其在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方向把握、协调促进和保障
期刊
摘 要:机械工业领域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社会生产提供最直接的动力支持。如今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机械工业领域的自动化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趋势和方向,时下运动控制技术已然成为机械工业自动化的前沿方向。本文重点探讨运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情况。  关键词:机械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技术;运用研究  构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域和行业多种多样,其中机械行业无疑是一
期刊
摘 要:在晏几道的二百多首词中,其中有五十二首写到"梦",且"梦"字共出现59次,平均每五首就有一首词写梦,其数量之多,频率之繁,在古今词集中极为罕见,以致其《小山词》具有一种如梦如幻,灵动飘渺的风韵。本文试从晏几道词的具体篇目入手探讨晏小山的词中的梦境。  关键词:晏几道;梦词;分类  工于言情是小山词的主要特色,但他很少直抒胸臆,往往采用婉曲的表达方式,选择富有特征的形象和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运
期刊
摘 要:关于生命,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思想家都进行过不朽的探索,這也是人类终其一生所需要思索的哲学命题。而生命教育在我们的中学教育这一环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此文中,笔者将对选自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和《紫藤萝瀑布》通过详细分析作出比较研究。  关键词:生命、价值、教育  “不朽是种无聊的玩意儿,生命也鲜有乐趣。糟糕的是,死亡非常可怖,似乎你也为此打不定主意是否主动让自己去见鬼:你还要活很
期刊
摘 要:王士祯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神韵说",我们在学习这一诗歌理论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他的诗歌创作中蕴含着深深的"禅"意,王士祯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之所以它融入了"禅"意,原因不止是单方面的。本文从诗歌理论分析入手,结合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背景,对王士祯诗歌中蕴含的"禅"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王士祯 禅意 香祖笔记  一、社会历史背景  王士祯作为明末清初文坛泰斗,他的诗歌内容以抒发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