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局部淋巴结试验——噻唑蓝法

来源 :卫生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小鼠耳后皮肤受致敏性化学物质刺激后,耳后淋巴结细胞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增殖,据此来评价化学品是否具有致敏性及致敏强度.该试验周期短,所用动物数少.近年来,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化学工业生态学与毒理学中心(ECETOC)等组织将它列入评价皮肤致敏物的首选方法.但现行的LLNA,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用噻唑蓝(MTT)取代同位素来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程度,探讨其在评价化学品致敏性中应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三硝基甲苯 (TNT)亚慢性染毒后 ,大鼠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 大鼠亚慢性染毒后处死 ,留取肝脏和血清 ,测定有关的生化指标。【结果】 肝脏过氧化氢酶
我们对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的新药依布硒啉进行了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1 Ames试验用标准平板掺入法进行,依布硒啉浓度为1、1
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是存在于豆科植物种子中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及分裂的作用.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已见报道[1
G蛋白即鸟嘌呤核苷酸(GTP)结合蛋白,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上的重要组分,体内外许多激素、递质、毒物和药物等均可通过G蛋白引起细胞内相应的第二信使改变,导致一系列生理生化变
期刊
大鼠30d喂养试验作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之一,应用十分广泛[1].但作为其中常规判断指标的血象、生化等指标却缺乏统一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涂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过去涂料品种仅有4~5类十几种,现在已发展到20余类数百种.生产企业也由百余家扩大到4 000余
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若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而抢救措施是综合性的,我们尝试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通过细胞分离机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弃去血浆,
目的建立分析适合安全性评价试验中Beagle犬心率(Hear rate,HR)的校正QT间期(correct QT,QTc)计算方法。方法171只健康Beagle犬是本实验室7个GLP长期毒性试验所用动物,均购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