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军思想推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事课程是一门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作用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但就我国目前高校的军事課程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课程相对单一,内容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等,在当前的强军背景下,已经是无法适应于新时代的需求。本文就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如何通过强军思想来推动高校军事课程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强军思想  高等院校  军事课程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07-02
  一、高校军事课程创新的意义
  (一)是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的需要
  面对新时期下的国防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重大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说法。根据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来贯彻相关要求,思政是其中一部分。
  (二)是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中间的一部分,被纳入了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课程之一。受训的大学生要接受相关的国防动员,是我国预备役军官的来源之一。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所以大学接受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的责任之一。
  (三)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对于青年人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政治要求,青年人社会责任被认为是国际前途和民族复兴紧密结合的。青年人的个人理想和中国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求我国的大学教育必须树立起爱国主义和国防主义教育,把民族未来和青年人的责任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强大和青年人的理想联系在一起,把军事强大和国家强大的目标要牢牢树立在青年人的心中。
  二、高校军事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一)在强军的目标指引下,军事教育适用于军队建设
  高校的大学生是我国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基于这种情况,高校的军事课程教育不能只单纯的作为一门课程去对待,必须把它与我国现行的军队建设相结合,培养适用于我国现行军事体系下新时代接班人。同时高校的军事课程必须紧随我国深化国防改革的大环境,把强军作为教育的核心课程理念。
  (二)高校的军事课程要凸显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
  在新时代下,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国防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应该是高校军事课程研究的重点课题。高校的军事课程教育必须站在党和国家的国防大战略下去构建自身课程,把教材设计的符合于国家国防大战略、教师理解我国国防内容、学生有志于服务于我国国防建设,从而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高校是我国技术相对集中的领域,而很多的先进技术是服务于我国国防利器,通过军事课程把学校专业和国防需求相结合。
  (三)通过国防课程来鼓励学生参军
  在新时代下,现代化的战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战争形势下,军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发的高端,大学生群体是一群掌握有相对先进技术知识的群体,鼓励大学生入伍,对于新形势下军队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提高,军队适应于高科技形式下的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情况下,进入军队锻炼自己,均能满足于我国国防发展的需求,也能满足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四)重视军训实践,将之与国防教育相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这种环境下让大多数人忘记了战争的威胁,但是纵观全球局势,我们必须看到,战争随时可能爆发。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必须树立起忧患意识,将大学生军训和国家安危结合起来,培养有志于献身于国家、服务于国防的新时代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我国国防教育和高等院校军事教育中间的重要实践课程,面对于新形势下,军事训练课程也被多方质疑,这种形式下,要推动我国大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课程。
  结束语
  大学生具有忧患意识是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通过相关的军事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来达到建立起青年人对于国防重视的目的。在新形势下,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强军目标,大学生群体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培养有志于国防的大学生应该是我国高校军事课程的改革重点,要把军事课程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以及我国军队强军目标相统一,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芳转.高师院校国防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书育人.2011(27)
  [2]袁钲淇.浅谈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策略[J].法制博览.2017(09)
  [3]尚晓军.试论高等学校的“远程国防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4]韦绪任,韩康.国际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国防教育改革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4)
其他文献
【摘要】警用伸缩警棍主要用来处置高强度反抗,制止正在进行的持械恶意攻击行为。因此,只有对方表现出明显的攻击行为,其情形符合警察使用警械的法定条件时,方可使用警用伸缩警棍予以攻击。警用伸缩警棍攻击术主要分为劈击、横击及撩击等。  【关键词】警用伸缩警棍 使用 实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240-01  警用伸缩警棍是监所一线干警的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不断推广,中医高等院校以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具有中医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对具有“传统中医师承”模式的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愈加关注。为顺应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本文对“导师制”教学模式进行利弊分析与思考探究,以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党本科生导师制 中医药院校 复式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改项目(2018-JG021,20
期刊
《环境监测》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等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获得为课程目标,通过《环境监测》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教学方式创新、课程评价方式优化等途径,建立与课程教育全过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推动教学工作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转变,促进学生掌握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的能力,提升《环境监测》课程教育质量。
期刊
【摘要】本文对独立学院教材现状做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建设独立学院自有教材的重要性,并以电类专业为试点,编写了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验教材,经过两届学生的使用反馈,新教材难易适当、实践部分得以加强,强调了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材 专业基础课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课题;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立项(YA1841),基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
期刊
【摘要】高效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方式。支部共建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要建立有交流、有学习、有实践、有网络的共建机制。  【关键词】党支部 共建  【基金项目】齐鲁工业大学2018年度党建创新研究课题,课题编号DJ201801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本文在提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乏实践训练、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炼出了以下幾个方面的措施: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强校企合作;设置某些研讨式课程的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校企合作 研讨式教学 职业能力提升  【基金项目】基于提升职业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2014x056)。  【中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识的不断提高,高校也开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运用专业理论课程与相关竞赛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快速掌握艺术设计类专业从事工作的技术能力以及创意理念,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满足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 竞赛参与 视觉传达 人才培养  【课题】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2018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课题《双创视域下
期刊
【摘要】三到六岁是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年龄小,对周遭世界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能够给予幼儿良性的引导与鼓励,将对幼儿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全收获”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恰好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幼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享受翻土拔草的乐趣,关注植物的生长,又能让幼儿接触许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拉近幼儿与自然的距离。本文侧重探讨“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开展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需要运用计算机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加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出计算机专业人才,就应该对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進行改革。只有建立起适合中职学校本身的计算机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计算机人才,满足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对多元化教学理念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多元
期刊
【摘要】新时期,高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共识,且其发展日趋成熟,对于高校科研发展以及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响应了人才强国的基本目标,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参与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探寻优化新时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推动新时期校企合作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