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地区民间刺绣的图案分析及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ai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刺绣作为嘉兴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式表现上有着浓郁的地域艺术特色。本文通过探究与分析现代嘉兴地区民间刺绣的变革要素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试图为嘉兴民间刺绣技艺进一步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便于更好地传播嘉兴地区文化。
  [关键词]嘉兴地区;刺绣;发展
  嘉兴,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地处吴越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广大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嘉兴民间刺绣属于苏绣的一种,是在孕育江南民间灶头画、蓝印花布、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土壤中迸发出的民间艺术。嘉兴刺绣在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艺术精髓依然根植于老百姓的生活中,每件刺绣都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祈愿与情感,是江南地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这些凝结汗水和智慧的刺绣满足老百姓内心设计创造的渴望,是真正的民间艺术。
  一、嘉兴民间刺绣图案分析
  (一)图案题材和象征意义
  嘉兴民间刺绣图案种类丰富多变,图案效果灵动鲜活,艺术气息浓厚,并且艺术灵感多源自于生活,深受人们喜爱。在刺绣题材方面,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植物图案,富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一类是人物图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具体而言,在刺绣中涉及到的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梅花、兰花、荷花、茉莉、菊花等植物,体现老百姓希望后代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的心愿。刺绣图案中对动物的情感,也表现在牛、鱼、羊、蝴蝶等刺绣图案中,劳动人民以动物纹样为载体,作为原始生殖意识绝妙隐喻,隐晦展现了古代劳动人员最淳朴的愿望,即传宗接代、绵延子孙,这同时也体现了刺绣最原始的创作动机,随着这种刺绣艺术表达方式日益成熟,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最终逐渐演变为了约定俗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深深根植于劳动人民的血脉之中。图案中还有戏曲人物以及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如“十八相送、楼台会、凤仪亭、金山寺”等人物图案,象征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以及美满婚姻的向往[3]。
  (二)图案构图形式
  嘉兴民间刺绣有自己的构图模式,分别有对称式、组合式、连续式三种构图形式。
  1.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图案构图方式,主要以图案的中心线作为对称轴,对称轴两边所有图案元素都对称相等。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对称方式上,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对称,绝对对称是指无论是图案内容,还是图案样式,都是围绕中心轴线相对而立,互为倒映,给人一种自然、稳重之美。另一种是相对对称,相对对称只有刺绣图案样式相同,图案内容则不完全相同,但在具体象征意义上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龙凤呈祥”等图案,虽然内容不同,但样式一样,两者合为一体,才更加完整、圆满,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相对对称的构图,在嘉兴刺绣的云肩、绣花鞋、荷包中比较常见。对称性构图是图案设计的一大进步,它有效打破了以往单一图案元素排列方式,通过对图案元素进行整合设计,赋予了图案更多的美感,同时也暗合了传统文化的“中和”、“中正之美”,美的更加立体,意蕴也更加深远悠长。值得注意的是,受传统手工所限,难以做到机器般的精准,因此针对于刺绣对称图案设计,一般在视觉上完成“整体对称”便可,不需要过分纠结图案内容所有细节达成完全一致,这种实际实现极为困难。
  2.组合式构图
  嘉兴民间刺绣的组合式构图内涵极其丰富,物与物、人与物之间通过嫁接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形成全新的图案形象。这种组合方式既是一种装饰艺术,又是一种氛围表现;既是灿烂的民间文化的反映,又是丰富多彩、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展现。这种图案多见于妇女使用的云肩、荷包。和男性使用的锦囊中。
  3.连续式构图
  连续式构图的特点很明显,即同一纹样的无限扩展、排列,向上、下、左、右循环排列,具有延续性。连续纹样装饰效果明显,节奏感强。这种构图一般在嘉兴妇女围身中比较多见,因为围身的长是三十厘米到三十五厘米之间,可以向左、向右扩展图案[2]。
  嘉兴民间刺绣不论哪一种构图形式,都是与老百姓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的。这些绣品都是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给人以简洁大方的视觉感受,上身效果好,切易于穿搭,根据其受众群众分别适用于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不論哪一种构图都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冀。
  (三)嘉兴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特征
  刺绣的色彩美不是某种颜色的美,而是不同颜色相互搭配的效果。善于用色,才能使所绣之物达到逼真神似的效果。嘉兴民间刺绣的色彩特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色彩搭配的不断美化和取舍而得到的艺术形态成果,也是嘉兴地区民俗风情的客观反映。嘉兴地区民间刺绣图案的基本颜色是深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粉色。深红色是厚重的象征,绿色是生命力、希望的象征、黄色是丰收的象征、蓝色是成熟的象征。这些颜色的使用是老百姓效法自然、以自然唯美的审美意识的反映。
  二、 嘉兴地区民间刺绣的发展
  (一)发展特点
  1.民间刺绣艺术实用功能的发展
  民间刺绣从以前的服饰绣、用品绣、婚嫁绣等广泛的民俗生活刺绣转变到现在的美术绣、乱针绣、肖像绣、艺术欣赏作品绣等等。
  2.民间刺绣材料和作者群的发展
  桑田数量急剧减少,养蚕的传统手工业被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的取代,降低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品质,再也不是纯手工业的作品,而是受到了现代机器工业的污浊[1]。天然的蚕丝转变到无处不在的化纤材料。同时,刺绣由家庭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向机器大批量生产模式转变。机械化工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工艺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妇女们的设计创造能力,使刺绣作品缺少了个性。以前嘉兴地区女红无人不绣,现今刺绣人员数量直线下降,且年龄的结构层次偏大,容易使刺绣技艺出现“人亡艺绝”的可悲局面,不利于优秀刺绣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不利于整体刺绣技艺的改进。   3.刺绣图案的发展
   嘉兴民间刺绣图案的应用多是用来美化、装饰的,或者作为礼物赠送亲朋好友,寓意吉祥,图案淳朴,构图上简单有力、色彩鲜明,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但是现在由于刺绣实用功能的改变以及刺绣材质的变化,使刺绣图案起了一些变化。复杂的民间刺绣图案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刺绣图案进行了细节简化,写实图案的數量大大减少。同时刺绣图案的表现技法、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传统刺绣图案的寓意保留在现代刺绣图案的意境中,融入了时代元素。
  4.刺绣色彩的发展
  嘉兴民间刺绣色彩变化万千,刺绣纹样的色彩丰富多样,既有对比鲜明、色彩鲜丽的强烈、粗犷效果,也有淡雅委婉、色调秀美的雅致、含蓄的表现;既有讲究色彩的视觉对比,协调的审美效果,也注重传统色彩的隐喻、象征观念,而不能仅仅以大红大绿概而论之。嘉兴民间刺绣都是在彩色底布上进行刺绣,所以刺绣纹样的色彩与彩色底布的色彩从明度、冷暖、面积上产生呼应,形成了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的艺术效果。但是由于刺绣材质的变化,从单一的金线、银线、真丝线变成了棉线、绒线、丝线、丝带、花式纱线、毛线、绳带、珠子,而且可以与多种布料搭配,使嘉兴民间刺绣的色彩跳脱了传统模式,既有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又有了简约淡雅的风格。同时线的粗细及走向决定了刺绣的笔触感觉,可以创作出或质朴或奢华,或浪漫或粗犷的视觉效果,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审美的多种需求,为刺绣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时尚现代的活力。
  (二)嘉兴地区民间刺绣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措施
  在20世纪60年代,嘉兴民间刺绣发展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当时的年轻人受各种新潮时尚观念影响,对于嘉兴民间刺绣的图案风格不再认同,在加上刺绣主要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实际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伴随着乡村经济衰退,种种因素导致嘉兴民间刺绣成长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嘉兴民间刺绣本身具备的个性文化意象以及文化价值正遭受严峻的考验,然而迫于生存压力,嘉兴地区民间刺绣更好的与市场发展相适应,只得不断创新求变,通过对其制作工艺、色彩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整,迎合当下最新的潮流与观念,致使嘉兴民间刺绣商业气息越发浓郁,过分注重形式美、表面美,不再关系民间艺术内涵体现,老百姓的创意和想法无法展现,只是不断地进行机械刺绣复制。为有效遏制这一现象,许多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一直在努力,想通过各种措施使这门民间艺术的精髓得以延续。
  1. 首先保护天然丝绸的源头
  应扩大已有桑田的作业面积,增加城市郊区种植桑树的农业耕地,逐渐形成桑叶——养蚕——蚕丝——刺绣的作业链,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物质材料,否则就会逐渐地被化纤产品所取代,失去民间刺绣艺术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根基[1]。
  2.提升刺绣艺术者自身的艺术修养
  把刺绣技艺引入到学校,对刺绣人才着重培养,着手培育新一代的绣娘。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刺绣技艺与绘画技巧相结合,学校里是当地传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做到既懂绘画也知道刺绣。为培养高品位的刺绣人才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3.兴办民间刺绣培训班
  近年来,随着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昂,嘉兴民间刺绣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嘉兴市政府为抢救保护濒危市级非遗项目,提高刺绣代表性遗产传承人的水平和传承能力,挖掘该项目传承人,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目前开设了民间刺绣培训班。在传授传统技艺的同时,也鼓励学习者对嘉兴民间刺绣进行设计再造,使这一民间瑰宝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4.建立刺绣新作坊
  刺绣作为一项传统民间艺术,通常都是以女人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嘉兴民间刺绣也不例外,这些刺绣都是当地妇女在农闲之余所做,并且历经多年传承发展,这些妇女均具有比较成熟的刺绣技艺,能够完美体现出嘉兴刺绣的“原滋原味”的艺术美感,并且这种美感机器难以复制。基于此,为更好的实现刺绣技艺的传承,可以选择通过搭建手工刺绣新作坊,由这些新作坊提供原料,聘请这些妇女在家进行刺绣创造,并给予她们足够自由的时间,只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厂商要求即可。从而实现刺绣、农忙两不误,同时也使得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既能够有效体现了嘉兴刺绣最原始的农耕文化特质,又能够与当下市场实现了完美融合,既保护了刺绣工艺,同时也促进了嘉兴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语
  嘉兴民间刺绣艺术,蕴藏着昔日江南女子心灵手巧的艺术素养,记录着老百姓情感特征、思想意识、审美感悟,展现着老百姓的民间信仰、宗教意识和民族心理,老百姓通过刺绣艺表达出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也连接起了古人与今人在情感基础上的共鸣和自我认同。而在当下经济环境之下,嘉兴民间刺绣所遭遇的一切变化,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在保留民间刺绣艺术精髓的前提下,利用合理的举措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促进嘉兴民间刺绣文化焕发新的艺术生机。
  参考文献:
  [1]王恬主编.守卫与弘扬:第二届江南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嘉兴海盐)论坛论文集[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8,第163页
  [2]陈淑聪.嘉兴刺绣小围身的艺术特征与人文内涵研究.丝绸[J].2015.
  作者简介:李红丽(1976.06-),女,山西省临汾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为了解静脉血与血袋抗凝血检测结果有无差异,笔者对11 985名街头无偿献血者中静脉血样检测结果异常者,同时取血袋抗凝血样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第二代抗 -HIV检测试剂采用 ELISA间接法 ,而第三代抗 -HIV检测试剂采用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本站从 2 0 0 1年 1 0月起 ,停用第二代试剂 ,全部采用第三代试剂。通过 2 0 0 1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高校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网络英语翻译教学这种新模式。本文概述了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
针对砂井打设对井周土产生的不同程度扰动,推导基于等应变假设的考虑水平渗透系数沿径向变化的同结控制方程,得到一般解.根据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5种渗透系数变化模式,
目前国内检测抗-HIV多数是采用第二代ELISA间接法试剂盒,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存在不足,会有一定的假阴性漏检或假阳性而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1].国外早已使用双抗原夹心法试剂
卫生部规定每袋血液必须经初、复检确认五项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均为阴性后方可用于临床,而目前国产的试剂盒,不同厂家在抗原(抗体)包被和灵敏度方面都有
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安全密闭的一次性采血器材进行血液采集、成分分离等,细菌污染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但有些血液制剂的制备是开放式的,且街头采血车的细菌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然后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内化。但如今,许多的学科课程不再适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族高分子糖蛋白,其存在形式有两种:血浆型(PFn)和组织型(CFn),其结构和性质相似[1].PFn以可溶性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约占人血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