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新,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科技激烈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来教学,就很难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1、“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敢于想象,敢于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发展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动力。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造。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体验,才能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的意识。教师应该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学会创新。
  1、精心设计问题,提供探究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Word2000》这门课程时,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便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间距、行间距?如何将文件存盘、打印输出?如何在文本中插入图形进行图文混排?学生正是在这样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个个知识点。
  2、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中的创造性品质首先表现在“质疑”这点上。“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极为重视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讨论、钻研、寻求解决方法。课堂上我抛弃了一味讲解的传统教法,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适时对学生提出任务,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答案、获得技能。在毫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从操作中启动PowerPoint2000、建立新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打开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同时学生提出“怎样在幻灯片中加入背景?”“怎样在幻灯片中加入声音?”“怎样设计幻灯片的动态效果?”……对诸多的问题,我常说“你想一想”“你试一试”。我总是想方设法去打破课堂上教师说,学生做的狭隘空间,让学生积极质疑发问,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独立思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3、开设创造性的实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计算机课程离不开实验,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开设了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特别是学习应用软件,合作学习更能发挥它的作用。因为学生喜欢有同伴给自己讲解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中有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过,但学生未能彻底理解的,有的是全新的技能。采用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相演示与提示,可以迅速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弥补对授课内容的不理解。
  5、创设竞争和学习氛围,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创新。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去学习一种软件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软件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中隔子宫影响妊娠的机理及宫腔镜中隔切除术的生殖预后.【材料与方法】选择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断为中隔子宫畸形、并排除其他影响妊娠因素的患者111例为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s)的凋亡情况及其与β整联蛋白(βintegrin,CD29)与Fas蛋白(CD95)的关系,以探讨LECs凋亡的分子生物学
气候变化监测体系.气候变化监测体系是针对气候系统各要素而设立的综合观测、探测、实验和试验平台,主要用于监测正在发生的实时气候变化状况,并系统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事实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诱发波各指标的改变来研究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情况,以及抑郁严重程度、焦虑症状及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是如何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方法
放射源的射线计数随时间而涨落.利用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原理来测量或控制物质流量时,它将产生测量误差与控制不稳.本文讨论了这种涨落与误差的关系,(1)首先从分析放射源涨落规律开始,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期刊
在过去的50年中,由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大力推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合理运用,以及溶栓抗凝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和心胸外科的血管重建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病程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以荧光定量PCR和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sAg阳性慢性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及其
a-烯醇化酶(alpha-enolase,enol)又称为非神经烯醇化酶(non-neural,NNE)是烯醇化酶的三个亚型之一,主要位于细胞质,也存在于多种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核中[1]。enol在很长一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