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进风洞

来源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洞不是洞,而是一条大型隧道或管道,里面能产生强劲的气流。配合其他相关设施,风洞实验室一般用来研究空气动力学。
  在本文的故事中,风洞实验室用来模拟高空低氧环境。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风洞实验室。
  “准备好了吗?开始!”
  操控室的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好几只穿戴着特殊测量设备的斑头雁飞进了风洞。一同进入的还有一位女士,看起来跟斑头雁很熟的样子。在她的指挥下,斑头雁们卖力地扇着翅膀,在实验室中飞行。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斑头雁竟然进了风洞实验室?别着急,咱们这就去现场探究一番。
  作客风洞实验室
  要说风洞实验室这样的大型实验设施,怎么看都称得上高精尖了。可是,跟客人斑头雁比起来,风洞实验室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的人造设施。不信你去问问现场的科学家,在他们眼里,斑头雁可是“科幻生物”般的存在呢!
  对了,小编收到可靠消息,神秘女士是一位研究生理学的科学家,名叫杰西卡·梅尔,她同时还是这群斑头雁的“妈妈”。
  梅尔,可否给哥迷们解释一下,你和斑头雁为什么会出现在风洞实验室?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斑头雁的长途迁徙开始说起。每年4月,斑头雁都会和黑颈鹤、鸬鹚等十多种候鸟一起,从印度等地出发,长途迁徙至中国青藏高原等地。途中,它们最大的障碍就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别的候鸟都选择绕开,只有倔强的斑头雁扶摇直上,飞越高山,它们最高抵达过将近9000米的海拔高度。
  斑头雁究竟有怎样的“魔法”,可以战胜高空低氧?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和同事认养了12只斑头雁,抚养它们长大,带它们进风洞实验室,进行模拟高空低氧环境的飞行实验。
  如今,时候到了。
  梅尔妈妈真是了不起!她从我们出生起就照顾、喂养我们,还带我们散步、嬉戏,教我们飞行。现在,带我们做实验也是为了研究、保护我们!我们全力支持梅尔妈妈!
  哥伦比亚大学的风洞实验室尺寸刚好适合斑头雁们飞行。在风洞内,科学家人工产生并调控气流。对斑头雁来说,在这里飞行就像人类在跑步机上跑步。给它们戴上设备以后,科学家就可以在实验中监测并记录斑头雁的身体变化。
  在海平面高度飞行时,斑头雁的身体没有什么变化。接下来,要模拟高海拔飞行了!
  风洞实验室模拟的空气含氧量持续降低。接近于海拔5500米的空气含氧量时,斑头雁的身体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驚人的发现
  随着氧气浓度降低,斑头雁没有像科学家预料的那样,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而是减缓了身体的新陈代谢。
  它们将血液里的氧气含量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继续飞行!
  这太不可思议了!我和同事猜测,斑头雁这么做是为了让不太重要的身体器官“停工”,然后,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飞行肌肉上。这样的话,它们扇动翅膀的速度才会更快。
  实验继续进行。
  模拟接近于9000米高空的空气条件时,斑头雁的身体又有了一些变化——它们的静脉血温度降低了2摄氏度!
  太了不起了!斑头雁这么做,会大大增加血液中的携氧量!
  整场实验下来,科学家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数据。虽然斑头雁飞行的秘密还没有完全破解,不过,研究还在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斑头雁为什么不绕开喜马拉雅山脉?
  这可能和它们祖先的迁徙行为有关。在上新世或更新世末期,斑头雁的祖先们已经开始从南亚向中亚迁徙,只不过当时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没有这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不断增加,而斑头雁的迁徙路线已定,不会轻易改变了。
其他文献
哎哟,继上次的大熊猫邀请函之后,近日,哥迷们又收到了来自唐家河扭角羚的信。谁都知道,扭角羚脾气不太好,这封信的语气还有几分挑衅。不过,好奇而又热情的哥迷可不会知难而退,大家立刻组建了一支队伍,朝唐家河深处进发。  那里会发生什么?请收看来自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直播。  1号直播间  夜探唐家河  抵達唐家河时天色已晚,但我们还是迫不及待地开始夜探。出发前,领队老师就交代,唐家河的扭角羚比较多,也很危
期刊
  
期刊
喜欢功夫的哥迷看过来!  中华大地有着各家各派的功夫。比如说,螳螂拳,鹰爪功、虎拳、蛤蟆功、蛇拳、蝎子功等。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以上这些功夫都和动物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以动物的动作为原型创造而来。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为各派功夫找到对应的动物“祖师爷”吧!  这种功夫又称擒拿手,是一种专练手指抓劲的功夫。它的精髓在于出招快,一旦拿住对手要害,就能招制敌。练习者用一口缸辅助,每天用手指抓着
期刊
动物界有群妈妈最近很爱聚会。不知是谁的主意,也不知组织者是哪一个,总之,在5月10日,一场属于动物妈妈的盛大联欢隆重举行。有趣的是,此刻到场的这些妈妈们和别的动物妈妈不一样—它们呀,竟然每一位都背着包包。  红袋鼠  正式联欢时间还没到,现场就已经热闹起来。身材壮硕的红袋鼠妈妈最好辨认了,1.5米的身高一下子锁定大家的目光。它身前的大包也十分抢眼,不过你凑近瞧瞧就知道,那里面除了一只可爱的小袋鼠外
期刊
世界上大约有70种鼬。黄鼬、臭鼬、白鼬、伶鼬……这些都是老面孔了,你期待认识新的鼬类朋友吗?接下来,有请本文主角虎鼬携它的22个小秘密闪亮登场。  ★虎鼬是鼬类的一种,因身体表面长有类似老虎的斑纹而得名。这个名字不错,既能表明身份,又可以“蹭”老虎的热度,聽起来很有气势。  ★名字听起来有气势的虎鼬个头很小,体长仅29~35厘米,最多不超过40厘米。  ★虎鼬很萌,毛茸茸的耳朵十分引人注目。它们有
期刊
人类有五花八门的才艺,动物有千奇百怪的绝技。要是它们想把这些炫酷的本领拿到一起比一比,最好的方法并非擂台赛,而是一种名叫“我行你不行”的新游戏。  【游戏规则】  ★5种动物参加游戏,每种动物的初始积分为5分。  ★玩家轮流说一件自己能做,而其他玩家都做不到的事。做不到者扣1分,积分最先清零者失败。  ★参与者必须百分百诚信,尊重事实。  长臂猿竖起大拇指  游戏开始,长臂猿先发言。它把手举得高高
期刊
河童这个词源自汉语。专家认为,河童是由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水虎”和“河伯”演变而来的。  听起来,河童似乎是水中的精灵,模样乖巧。其实,在日本的传说中,河童和水中精灵相差甚远。它身形像人,个头却要小得多,弓着背,屈着身,看起来像猿猴;全身皮肤粗糙,呈绿色或红色,身后背着龟甲一般的壳,上面覆满鳞片;嘴巴尖尖像鸟喙,手足细长,指间还长着蹼;头顶有一个大大的凹陷,周围长着一圈乱七八糟的头发。  奇怪的是,
期刊
南海传来坏消息!西沙群岛附近的海底热带雨林——珊瑚礁遭遇“白色瘟疫”,珊瑚蟲被大量猎食,珊瑚礁露出白色骨骼,情况十分危急。  快,让我们跟科学家去南海,追捕凶手,拯救珊瑚礁!  作案现场  对于珊瑚礁来说,“白色瘟疫”往往意味着环境恶化,寄生在珊瑚体内的虫黄藻离开或死亡。不过,南海的“白色瘟疫”却和虫黄藻无关,由另一种动物引起,它就是珊瑚杀手——长棘海星。  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知道,珊瑚是珊瑚
期刊
海德拉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传说,它长了9个脑袋,假如其中1个被对手斩断,立刻会从原处又生出两个来!也有人说,它不止9个脑袋,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脑袋……总之,在人们眼中,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多头怪,而且具备很强的再生能力。  海德拉的外形犹如一条巨大的水蛇,不过也有人认为它有狗一样的身躯。相传,海德拉把家安在了希腊南部阿密摩涅河源头的一棵梧桐树下,时常在勒纳沼泽漫游,并三天两头地干坏事。吞食羊群、
期刊
这个任务有点难——只身深入野外,不伪装,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还要在7天之内获取多种动物的秘密信息。  “咕噜博士,你咋不让我上天呢?”接到任务后,糖兄抱怨道。  “你可以使用动物情报交换站呀。”糖妹提醒糖兄。  听到这句话,糖兄的嘴角弯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第二站:臭粪堆  放眼望去,沿河边向东大约300米,有七八十个大粪堆。三三两两的河马有的正用尾巴疯狂地甩着便便,有的正认真地闻着粪堆。糖兄心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