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的结构性缺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闻界一向对国际新闻十分敏感,公众及学界也不时就各种热点问题进行十分激烈的争论。但最近正在发生的几件事情却不在媒体和公众的特别关注之列,而这些事件,无论就其严重性与现实影响而言,都丝毫不亚于媒体上热议的那些事。这些事件中最重要的是如下三件: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乌克兰东部日益复杂和残酷的热战,以及因为ISIL引发的伊拉克与叙利亚危险局势。
  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事件中,除了最近因为美国打击行动而使ISIL较受关注外,在欧美媒体上,其他两件事的关注度也不算高。然而,这些事件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埃博拉肆虐虽属医疗健康问题,但就文明史的古今教训来说,大规模威胁物种生命安全的疫情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事件,而是一等重要的安全议题。
  古代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往往都与大规模疫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现代世界而言,1980年代后的艾滋病威胁,以及21世纪初的萨斯全球恐慌,人们都应该记忆犹新。乌克兰危机牵动前苏联地区及中欧稳定,同时牵动整个欧亚的冷战后战略重组,同时,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也是触目惊心的。至于在中东发生的大规模原教旨主义政治浪潮,这直接影响地区局势和背后的全球能源与政治格局。这些事都是正在塑造未来全球政治的最有力事件。
  考虑到这些事件的严重性,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一种全球普遍的政策性忽略,也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政策低调政策默契。在这种可怕的默契中,事件持续恶化,或随有关国家无力的政策起伏,而就在这种不幸的敷衍和拖延之中,局势朝灾难性的程度发展。
  回顾冷战后的各种热点事件,人们会看到,这种不幸的敷衍和恶化规律并非如今独有,而是一以贯之。从当年的索马里到后来的前南地区和科索沃,国际社会几乎从来不能对影响重大和人道主义灾难采取及时与有力的措施。不得不说,这种规律性的国际社会无力感反映了当今国际权力结构与国际政治理念自身的结构性缺陷。
  虽然冷战已结束逾20载,但当今国际基本的权力结构与拿破仑时代并无根本不同,即都是一种以大国协调为基本工具的寡头体制。在历史上,由于大国力量总是处于动态和不均衡的状况,其利益认知也随政策不同而变化极大,因此,大国协调机制不仅没有保证长久的和平,反而,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发生了像世界大战这样的超级危机,也造成了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进入核时代后,美苏两极政治作为传统大国政治的时代变形登上了历史舞台。虽然大国之间的博弈舍弃了直接的军事战争手段,但冷战的两极体制下,代理人战争造成的破坏,特别是对亚非拉后发展中国家,与大战相比,生命与财产的损失,及造成的长期社会裂痕,都不亚于大战。这也可以看作现代国际权力结构缺陷的代价。
  就最新的情况来看,冷战后的大国政治有向多极化回归的趋势,但更应看到的是,當代世界的现实却是与这种趋势相悖的。经贸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各国内外政策的基础。人员与信息的自由流动,无论就其利益而已,还是就其负面后果而言,都不再是传统的民族国家政治或大国主导的国际政治可以应对的,埃博拉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及ISIL都不是简单的一国或双边之事,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社交网络时代,个人或非政府的声音已经具有全球性影响,这是即使良好的大国协调也不能完全代替和覆盖的。在一个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读同样的新闻,同样的书,以同样的价值尺度思考遥远问题,并衡量自身利益的时代里,传统被视为局部威胁的事件总具有全球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因此,可以初步展望的是,未来真正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危机的国际政治结构必定是涵盖国家、非政府与个人的,而人类告别大国猫鼠游戏,进而达成真正全球治理的时代曙光正在地平线上蓬勃升起,这值得人们特别关注。
其他文献
戏剧要追上时代步伐,剧评又如何?  时光当然不能倒流到剧评扮演一部舞台剧的生死判官的年代——尤其那也不是属于我们的风光。是的,曾经有过那么一种心跳,来自一台新戏首演之夜过后,它的主演、导演和制作人对新鲜出炉的剧评的期待。破晓是报章上街和评论面世之时,一干人等干脆守候至成绩单派发才算长日告终:成功抑或成仁,到底有个对己对人的交代。  只是,剧评受重视脱离不了戏剧本身的尊贵——字里行间满是对创作人的“
排队,排队,排队……  这是出现在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自贸区店门前的一幕。这样的火爆场景从8月1日开始已经持续了十几天,虽然排队的热度和气温一样有所下降,但抢购的热潮仍未停息。  不管店家怎么承诺所有商品将一如既往地按目前价格销售,仍然有大量市民“不远千里”来此采购,如果不是“人来疯”,也没有网传的“白菜价”,人们为什么非要到“自贸区”大采购?  价格真便宜?  8月15日早上9点半,新民周
日本媒体人冈田充与日本政府一位高层官员,在东京一座西餐馆用餐。那是2012年7月的一天,日本政府决定采取将钓鱼岛“国有化”措施之后。在谈及钓鱼岛问题时,那位官员说:“日本国内舆论已基本上统一到‘国有化’方针上来了,我只是担心,‘国有化’后,中国方面会由此更趋强硬,激起两国冲突,中国会动武抢岛。”冈田问他:“中国真的会动手抢岛?”那位官员稍作停顿,说:“会抢。”接着,官员又补充说:“如果把钓鱼岛让给
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或者,一个迷惘和躁动的时代。这是这个时代如洪流一般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有时候这样的印象由于过于强烈,以至于我们无法安静下来思考这种印象背后的事物及其深层原因,就急速地坠入到焦虑不安的惶恐之中。最为可怕的是,我们会因此而失掉了对世界和自我的信心。就在2014年的这个春天,我拿到了一本名叫《站在常识一边》的书,这是一本访谈录,按道理讲,这种书一般翻翻就过去了,但我越读
冰岛成为了世界足坛的新生力量。这匹黑马是如何杀出重围,迎来春天的?  冰岛是一个对足球狂热的国度,现在,冰岛足球队的希望都压在了汉纳斯·托尔·哈尔多松的身上。5月底,一个凉爽的早晨,这位冰岛足球队的守门员戴上足球手套,这一次,他不是为了截断梅西踢来的球,而是用他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一个小男孩的肩膀。这里是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一家幼儿园,那个小男孩穿着冰岛足球队的队服,脸上画着冰岛国旗的图案。哈尔多松
“春天是没有国籍的,白云是世界的公民。”北岛的诗句无时不在煽动我想化作一片云彩的冲动。直到漂洋过海来到远在地球南端的新西兰,我才发现,“世界公民”只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倘若我们树国籍为屏障,扬肤色作战旗,以语言造隔阂。  留学海外,未必五湖四海、携手并肩,也未必自此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上帝赐予人类一对欣赏的眼睛、一双倾听的耳朵和一张表达的口,目的就是让我们敞开胸怀、走近彼此,感受各国的文化,融合异域
以色列篮球运动员昂里·卡斯比在2017年夏天加盟NBA金州勇士。在报道这则新闻时,以色列媒体做了一个幽默的比喻:这就仿佛埃兰·扎哈维从广州富力转会去了巴塞罗那。在希伯来语中,卡斯比(Casspi)的意思是“银”,扎哈维(Zahavi)的意思是“金”,两人的声望如同金银对比,高下立判。  在2020年的欧洲杯预选赛上,以色列队依然未能出线,近在咫尺的欧预赛射手王荣誉也在最后时刻被哈利-凯恩抢走,如果
“中超职业联盟呼之欲出”,这个新闻标题在过去几年里已出现过无数次。今年5月,中国足协再次传出类似的说法,又让人对传说中的“职业联盟”充满期待。至少在有些人的认知中,会将中超的种种弊病都归结为缺少职业联盟,期待成立联盟能够成为拯救联赛的特效药。  职业联盟真有如此巨大的效力吗?真相恐怕并不令人乐观。说起足球领域内的职业联盟,人们往往只是谈及英超的风光,却未必注意到其它几大联赛也都有各自的职业联盟,可
视频上的一幕令我们当场屏息:一辆大卡车缓缓驶入农贸市场,一妇女在购物,一幼童松开牵着母亲的手,迅速钻入大卡车,母亲惊觉,只一步之遥没能拉住孩子……  我和内子曾持久地关注这个话题:做妈妈的带幼童逛街,应该大手牵小手,还是小手牵大手?  两者有区别吗?我以前对此不以为然,“那不一样嘛”!眼前的惨案却告诉我,如同句法的“使动”与“被动”迥然不同,“大手牵小手”還是“小手牵大手”关键时刻事关生死,此事如
李锐不愿意和我玩也不行,因为整个大院就我和他两个男的,当然不算大人。  我们那院子的形状有点儿怪,长得像个游泳池,再打上围墙,把老长的一排房子围起来,只开一个门。我妈说这样可以防贼。  墙是珠珠她爸爸砌的,她爸爸挺有钱,开了一家工厂。本来他只想在自己家面前砌围墙,可是砌了墙,别人就走不通了,他就把我们那一排房子都打上围墙。这对大人来说是好事,至少对于我妈。我们家虽然说不上很有钱,可是没砌墙之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