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方能展翅高飞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鹏举,本是三年中职的他,硬是在快要毕业的第三年转入综高,在那最后一年奋力拼搏,考取了大学。毕业之后的他进入了徐州工程学院,做了一名教师,但不甘平庸的他,怎会只乐于做一名普通的教师,于是他凭借当年在校所累积的经验与那颗敢于拼搏的心,只用了一年,就担任了学校的校团书记委兼学工处副处长。但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坎坷的,因为编制问题,学校迟迟不给他一个解决的方案,总是一拖再拖。他一气之下,辞职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乡。
  随后的几年,他的道路也一直不顺畅。2006年在南京,随后又去了徐州,经常在几个城市间来回打拼,碌碌而无为。无意间的一次同学聚会,了解到了同学的近况:大部分都已经成家立业,好的也拥有了几套住房。那时他深刻体会到了低人一等的感觉,自己都工作好久了,还不能稳定下来,常常还不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也更不用说成家立业了。但他没有悲观下去,反而以乐观的心态憧憬着未来,他知道他不能再这么下去,他要做成一件大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父亲是个药厂的普通工人,母亲也就是个农民,一切只能靠他自己来完成。那时的他并没有多少积蓄,但因为年龄的原因,加上父母的催促,急于成婚,也只能无奈向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亲戚借钱,还签下借条一定要在一年内还清。那段时间里,他时时消沉,也总感觉上天对他的不公,事事都与他的愿望相违背。
  或许是上天发现他的烦恼,给了他机会。偶然间,他了解到了泰兴市的一家药业公司正在招区域销售,当时他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将这个销售任务给接了下来,一下就花去了刚借来没多久的3万元。他是敢想敢为的,父母却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就不能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呢,他和父母间也有了一些隔阂,但这不能阻止他追求创业的抱负。在众多的反对声中,他毅然离开了家,只身一人去了天津。当时创业道路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当到了天津才了解到,当地的市场需求已经接近饱和,若真是硬要在这儿开辟出一条生机来,其间的困难是非常巨大的。他心一横,决定非要在这儿干出一番实业才能回去!随后的一年中,他更加吃苦耐劳,一心一意投入到开辟市场中去,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他也习以为常;当时一起来到天津共同奋斗的10人,也因为环境的艰苦和任务的难度,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在天津继续打拼。
  随着他毅然不变的坚持,创业之路也更加平坦地展现了在他的面前。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业的阶梯也一步一步走上正轨,他的前景更加明亮起来:两年后,他又接下了徐州的销售区域,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发展到了拥有四五十人的精英团队;从那个事事都不懂、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成长为现在的精明能干的金牌销售。现在的他早已从那个一身乡土味的贫穷小子,蜕变成了拥有自信的成功人士。
  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在家乡的农田水利改造时遇到资金方面的麻烦时,二话不说自掏腰包支付了其中大半部分,以至于又被平时节俭惯了的二老数落了一通。但他觉得农田水利改造,总是件好事,又何必那么在乎钱呢?再说这利人又利己的事即便是自己吃了亏又算得了什么呢?就算是为人民服务吧。在特大灾难——汶川大地震的时期,他又是二话没说将大笔钱款捐给了灾区。要知道那时他的事业也刚刚才有了转机,手头也是很不宽裕的,正处在创业瓶颈期。尽管是如此,他还是义无返顾地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说到这里时,他黝黑的脸上也不好意思地显出了一点红晕。他说道:“其实当时真的也就没多想什么,听到这样的消息,也容不得我多想,也就想着要尽些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其实,我做的并不多,也不算什么,没必要还来给我弄个专访。我只是将我所想的,尽力去做罢了,不然我这一辈子都会遗憾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