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目标:又是美国摩天大楼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1l事件发生后,美国就一直没有摆脱过恐怖袭击的阴影。今年6月23日,美国司法部长阿尔韦托·冈萨雷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一条震撼性的消息:恐怖分子企图袭击美国第一摩天高楼——位于芝加哥的110层的西尔斯大厦,警方一举抓捕了七名嫌疑人。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在9.1l之后的今天,恐怖分子还能在戒备森严的美国掀起滔天巨浪吗?
  
  恐怖分子落入法网
  
  6月2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地方执法机构采取了数起突击性搜查行动,在南部城市迈阿密抓捕了纳希尔·巴蒂斯特等六人,在亚特兰大抓捕了一人。这七名嫌疑人的年龄在22岁至32岁之间。
  迈阿密位于佛罗里达州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暖和的阳光、海水和沙滩让游人流连忘返,但它也在近年的一些重大恐怖事件中屡屡出名。9.1l事件中的多名劫机犯就曾在这里居住并接受训练,多起由美籍古巴人策划的针对古巴政府的袭击也是以迈阿密为大本营。在抓捕七名嫌疑人后,联邦调查局特工包围了迈阿密地区自由城的一座仓库,这里是恐怖分子居住和训练的主要据点。警察用喷灯烧开了仓库铁门,对内部进行了仔细搜查,但没有发现武器和制造爆炸物的材料。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些被捕的年轻人已在仓库里住了约一年时间,并没有惹过什么麻烦,但行为古怪,总是戴着头巾,只露出眼睛。他们自称是穆斯林,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松散的军事组织.他们还曾经试图招募年轻人。这些人的活动规律是昼伏夜出,夜晚出来训练,还派人站岗放哨。一名当地居民说,她一个月前曾经和其中一名嫌疑犯聊过几句,“他们好像都被洗脑了,说已经把生命奉献给了真主安拉”。他们还曾有意招募她的弟弟和外甥加入该训练营。
  目前,这些嫌疑人已被指控犯有恐怖罪行,其罪名主要是与“基地”组织合谋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包括图谋炸毁西尔斯大厦和联邦调查局迈阿密分部办公楼。
  
  警方“卧底”引蛇出洞
  
  司法部长冈萨雷斯详细地讲述了这七名嫌疑人的落网过程。
  原来,被控的七名嫌疑犯为了获得发动恐怖袭击的资金和支持,一直试图与“基地”组织取得联系。也许是没有经验,也许是“病急乱投医”,他们从一开始就中了警方圈套。
  去年12月,主谋巴蒂斯特同一名自称是“基地”组织成员的人见面数次,他说他可以使用芝加哥隧道发动袭击,如果“基地”组织肯帮助,他会在一年之内实施袭击计划。
  2006年2月,巴蒂斯特又向这名“基地”组织代表提出,他和手下五名“士兵”希望前往“基地”组织训练营接受训练,然后在美国发动一场“全面战争”,以“杀掉所有能杀掉的魔鬼”。他还吹嘘说,他们的袭击将“和9.11事件一样轰动甚至规模更大”。
  这名“基地”组织成员其实是联邦调查局特下,他打人了恐怖团伙内部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巴蒂斯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靠山”,并要求“基地”组织提供靴子、制服、冲锋枪、无线电台、车辆以及5万美元现金,帮助他建立军队以发动“圣战”。
  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巴蒂斯特等七名被告还对迈阿密的数座建筑进行了录像和拍照,准备对其发动袭击。2006年3月26日,巴蒂斯特向“卧底”特工展示了他们拍摄的联邦调查局分部办公楼照片和其他政府建筑录像资料,还同这名特工一起讨论了用炸弹袭击联邦调查局分部办公楼的方案。
  巴蒂斯特等人的一举一动自然落在了联邦调查局的掌控之中,美国警方早就悄悄地张开了大网,等着“瓮中捉鳖”。
  
  高楼恐惧症难以消抹
  
  9.11恐怖袭击断送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楼。这一悲剧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打击,也使美国人的心灵遭受创伤,一些人甚至患上了“高楼恐惧症”。美国堪称摩天大楼的故乡,超高层建筑比比皆是。9.11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是摩天大楼,巴蒂斯特等人又将目标锁定在北美洲第一高楼西尔斯大厦,谁知道恐怖分子还会盯上哪座大楼。
  西尔斯大厦高443米,110层,曾一度足世界上最高的办公楼,目前是美国第一高楼和全球第三高楼,每天约有1.65万人在这座大楼里上班;9.11事件发生后,西尔斯大厦为确保安全起见,曾经把观景台关闭了一个半月,投资约650万美元加强安全措施。据大厦管理部门称,他们定期与联邦调查局和相关执法单位讨论如何防范恐怖袭击。
  其实,西尔斯大厦并不是第一次被恐怖分子盯上。美国《世界网络日报》2004年4月19日曾报道,英国情报部门依据所获情报通报美国政府:恐怖分子正在图谋用“脏弹”袭击西尔斯大厦。在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3.1l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后,英国情报部门加紧了对恐怖分子的打击,警方炸弹专家在一些恐怖组织的窝点发现了化学物质四氧化饿的痕迹及其使用说明。这种凝胶状态的危险物质有剧毒,在很多美国商店均有出售,主要用于化学实验,也可用于制成炸弹的涂层或气雾剂。它可以对人体软组织造成伤害,一旦被人吸入就会导致失明,更严重的是可以使人在痛苦中逐渐死亡。英国情报人员由此怀疑,恐怖分子正在图谋用这种剧毒物质制造用于发动恐怖袭击的“脏弹”。
  当时,英国情报部门怀疑恐怖分子“脏弹”袭击的目标很可能就是西尔斯大厦?因为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曾把西尔斯大厦列为继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之后的下一个恐怖袭击目标。落网的“基地”组织骨干哈立德·穆罕默德在审讯中也供认,他和侄子拉姆齐·优素福曾经通过翻看年鉴类资料来找出“美国经济奇迹的象征”,然后将它们作为打击目标。10年前,他们曾按照这种思路策划了世贸中心地下停车场爆炸案。
  七名嫌疑犯落网后,联邦调查局发言人理查德·科尔科称,巴蒂斯特等人的袭击计划不会给迈阿密和其他地区造成任何恐怖威胁。尽管如此,它还是给人们内心留下了难以消除的疑虑。
  
  恐怖分子土生土长
  
  美国是一个地缘战略位置极其特殊的国家,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浩翰大洋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屏障;北接加拿大,南邻墨西哥,陆地边界与盟友和弱国分享。白建国以来,除独立战争、第二次美英战争和南北内战外,美国本土没有遭到过外敌入侵的战火洗劫,就连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波及美国本土。因此,美国一直把自己的安全边界放在利益边界上,美国军队的战略重点一直是在本土以外的地方,过去是欧洲大陆,现在正在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
  1941年12月7日,孤悬海外的夏威夷群岛遭到日本的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差点儿被日本海军航空兵全歼于珍珠港。这是美国入水志难忘的惨痛损失。但2001年 9.11事件转变了美国人的看法,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受了比珍珠港事件还要严重的打击,美国第一次真正关注起国内安全问题。布什政府成立了最庞大的政府机构——国上安全部,专门负责本土的安全。近年来,美国主要是提防“基地”组织在国内外发动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
  不过,巴蒂斯特等人的未遂袭击又敲响了新的警钟。司法部长冈萨雷斯警告说,七名嫌疑人的落网表明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正面临着组织松散但同样危险的“本土恐怖分子”威胁,这种恐怖组织不像“基地”组织那么严密,但如果有关部门忽视其存在,其破坏力却不在“基地”组织之下。
  被捕嫌疑人包括五名美国公民、一名海地移民和一名海地非法移民。据联邦调查局官员透露,他们之中有些人参加了伊斯兰激进组织,但显然只是本土型激进团体,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与“基地”组织以及其他外国恐怖组织有任何牵连,另据美联社报道,海地男子勒莫林承认他曾经在迈阿密和佛罗里达州参加过军事训练,以便在执行袭击任务时派上用场。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美国大力进行反恐怖作战,结果并没有彻底消灭与自己为敌的恐怖组织,只是把敌人打得“鸟兽散状”东躲西藏?而那些看不见的恐怖分子或许就隐藏在美国本土.正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条件,随时随地准备发动攻击。
  当然,最让美国政府头疼的还是那个阴魂不散、捉摸不定、出没无常的“基地”组织。
  
  两线战场疲于应付
  
  2001年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今年以来,美国加强了两个战场的清剿行动,也取得了一定战果。美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伊拉克的局势。6月7日,美军击毙了伊拉克“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但扎卡维之死并没有使伊拉克的反美武装活动受挫,他的继任者很快走马上任。6月17日,“基地”组织在一份互联网声明中威胁要为扎卡维复仇,声称要重创“真主的敌人”。显然,美军在伊拉克还有打不完的恶仗,“反恐战争”产生的新的恐怖还在层出不穷。
  自5月中旬以来,驻阿富汗的北约联合部队发动了围剿塔利班残余分子的“山地挺进”作战行动,在南部四个省份打死了约150名塔利班分子。可这样的战果显然不足以震慑对手。6月23日晚,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播出录像带,身穿白袍、头戴黑巾的扎瓦赫里声称要为扎卡维报仇。6月25日,巴基斯坦一家私营电视台播放了一段据说是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讲话,他嘲笑驻阿联军和阿富汗政府缺少解决阿富汗危机的智慧。
  去年下半年,奥马尔重新改组了塔利班的最高指挥委员会,吸纳了普什图族以外的反政府力量。一些在伊拉克久经沙场的“基地”组织成员也开始有计划地潜回阿富汗,并为塔利班带来了资金、武器和富有经验的指挥官,面对日益恶化的安全形势,尽管美军宣布今年将从阿富汗撤走3000人,但最近几个月反而在悄悄增兵,驻军总数已从1.9万人上升到2.3万人。
  6月30日,“基地”组织在网站上发表了本·拉登两年来的第一次录像讲话,哀悼扎卡维和攻击美国总统布什。7月1日,本·拉登再度“发音”,他谈到了伊拉克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争端,认可了“基地”组织新头目,并要求其继续同美军作战。他还分析了索马里的军阀混战并呼吁当地人支持教派武装。他的这番讲话无疑会对上述地区的紧张局势推波助澜。
  种种迹象表明,“基地”组织残余势力还在等待时机。美国以战争打击恐怖分子的努力已经大打折扣,需要在反恐政策方面寻找新的出路。
其他文献
栏目主持:胡孝文    “小拿破仑”:“奢侈游”,惹争议    法国新任总统萨科齐身高仅约1.65米,比希拉克矮不少,但和拿破仑差不多,因此萨科齐有个美称叫“小拿破仑”尽管矮了点,但腔调还是挺足的就在5月6日刚当选法国总统后,萨科齐7日便携妻带子来到地中海马耳他度假——人们看到萨科齐一身休闲,穿着短裤,戴着墨镜在海滩边跑步,这副轻松的形象和大选时激情澎湃大相径庭不过,这次度假来回乘坐一位法国富豪提
国际社会关注的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能够获得多少援助,而普通巴勒斯坦人关注的更多的则是当局如何使用这笔援助资金,以及有多少被政府中的一些腐败官员所贪污。    3月19日,获得巴勒斯坦议会选举胜利的哈马斯终于把拟定的内阁名单交给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由于没能赢得温和派政党入阁,加上外援的减少以及以色列加紧封锁,许多人担心哈马斯上台后巴勒斯坦会陷入财政危机中。    法塔赫把捐赠的美元不当钱使?
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断言,人是一种政治动物由此推之,人的举手投足,无一不是写上了政治编码的斗争工具;人的嬉笑怒骂,也无一不是蕴涵政治寓意的信息释放我们不妨以“吻”为例  话说法国总统希拉克于2007年1月25日在巴黎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援助黎巴嫩国际大会,大会女宾如云,其中也包括来自西方富国俱乐部的诸位女外交部长作为大会领导人和东道主,希拉克用传统的法式吻手礼欢迎尊贵的女嘉宾的光临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显示,“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萌生激情与灵感  的大学街咖啡屋  离开作家大厦时,夜幕初降,回去就餐尚早,就提出去大学街(College Street)的咖啡屋(Coffee House)坐一坐。陪同我的警官立即瞪大眼睛,下意识地按了按腰间的手枪,大声立正回答:Yes,Sir!(是的,先生!)  来到大学街,我为自己的“扰民”行为感到有点过意不去。开道警车在警笛的尖叫声中从挤成团的出租车、畜力车、人力车中间为我冲开了一条路。下
中国人常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如果仔细观察1991年以来的孟加拉国政坛,人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孟加拉国政坛实际上在讲述“两个女人的故事”,女人就是整个天    孟加拉国,这个在20世纪70年代曾被基辛格形容为“无助之国”的南亚国家,在2007年之初,又因其复杂多变的国内政治局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7年新年伊始,在经过2006年的动荡之后,孟加拉国政坛继续乱云飞渡1月3日,人民联盟(简称“人盟
在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后,马英九立即辞去了党主席职务,并随后宣布角逐2008年“总统”大位。尽管马英九表现出了相当的决心,但要成功跨越2008,前路依然充满艰险……    致胜前提:保持清流形象不坠    马英九能够成为蓝营乃至台湾政坛人气最旺的政治明星,除了其完整的从政经历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外,清流形象是他吸引选民最具魅力的特质所在。  一是道德上的严格自律。在日常生活中,马英九“公”、“私”概念泾渭
11月18日~1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此前的11月15日~16日,APEC第十八次外交部长经贸部长会议也在河内召开。这是越南有史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对于11月7日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越南来说,无异于是对其20年“革新开放”融入世界的再一次肯定。    今年的主题与活动    今年APEC的主题是“走向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实现
我是一位79岁的老人,曾经在日军占领下做过八年的“亡国奴”。我的祖辈也和日本有着深深的仇结。正是战争的教训使我认识到中日友好的重要性。但是,我坚决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从我记事时起中国就遭受日本的侵略,四岁时日本侵占东三省,随后成立了日本的傀儡政权满州国。以后进一步觊觎华北搞冀东自治。记得在小学里,级任老师孙敬修就带着我们在北平中山公园五色土上表演抗日剧,唱抗日歌曲。  1937年我上小学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共有132名银行业高管人员和专家先后被暗杀,银行业成为俄罗斯真正的高风险行业今年9月以来,恐怖场景再次出现  在俄罗斯,银行家一直是一个地位显赫但同时又是高风险的职业银行家是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受益者,但一些人最后也成了经济转型的殉葬品针对银行家的暗杀活动从俄罗斯独立之日起一直没有停止过,其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困扰着俄十分羸弱的执法机构,绝大多数案件成为无头公案1995年六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