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把瓜子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区分都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一把瓜子就可以了——看他嗑瓜子的熟练程度,最熟练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嗑瓜子?
  其实全世界都有把坚果当零食的习惯,坚果是人类在自然界可获取的最佳食物之一,它对人类有着天然吸引力。
  在我国,瓜子之所以能从这些坚果中脱颖而出,成为大众消费零食,主要是因为成本低。和瓜子竞争力相当的对手只有一个——花生。但从单位时间来说,更大粒的花生不如瓜子省钱,也更容易让人感到油腻。
  20世纪80年代,瓜子进入鼎盛时代:在公共场合,经常会在醒目位置提示禁止携带零食,因为只要有人群停留的地方都会留下一地瓜子皮。
  但在85后的印象中,只有商店才有瓜子卖,以往在每个学校、候车室、博物馆门口卖瓜子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
  那么,中国人是怎么嗑上瓜子的?最早占领中国人口腔的是西瓜子。西瓜最初由古埃及人栽培,10世纪经由中东传入中国北方。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西瓜已“南北皆有”。
  清末时,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发现,中国各地人民都在长时间、高密度地嗑瓜子,他还发现瓜农甚至让人们免费吃西瓜,只为了获取西瓜子出售。
  西瓜子流行的背后,是中国人对于西瓜本身的热爱。2013年,中国生产了7294.3万吨西瓜,占全球西瓜生产量的67.4%,其中仅有6万吨西瓜出口。再加上进口了28万吨,平均每个中国人拥有108斤西瓜。
  西瓜显然是“消暑”的最佳食物,即便在古代的运输条件下也仍然能以新鲜状态运抵远地。因为西瓜,中国人养成了嗑瓜子的习惯,而且不但嗑西瓜子也嗑南瓜子。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嗑西瓜子的中国人都不知向日葵为何物。
  16世纪,向日葵被传入我国时,长期被当作观赏植物栽培,仅被零星种植。直到1930年,才在黑龙江《呼兰县志》中出现首次成规模栽培向日葵的记载。
  東北之所以成为最早大面积种植向日葵的地区,除了其气候环境适合向日葵生长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俄国的影响。
  向日葵传入俄国后,也一度作为观赏植物存在。但油料作物匮乏的俄国很快发现,向日葵是极佳的产油原料。为了不需要再从南欧进口橄榄油,俄国人在向日葵上投入了极大热情。鼎盛时期,种植了7500万亩向日葵,在产出全球三分之二葵花油的同时,也让人民爱上了嗑瓜子。
  随着1903年连接中俄的中东铁路通车,向日葵也被俄国人带入东北,瓜子也因此在东北得名“毛嗑”(毛子嗑)。
  相比扁平的西瓜子,瓜子不仅更容易嗑开,味道也更吸引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瓜子迅速压倒了西瓜子。
  但是在近年,瓜子的消费市场在巴旦木、山核桃、碧根果、夏威夷果等高端坚果的冲击下迅速萎缩。而最近五年,由于瓜子消费需求的不断减弱,现炒零售方式逐步减少,因此我国袋装瓜子的收入增长了50%,不过,原来随处可见的嗑瓜子的场景,确实越来越少了。
  (张朝元摘自《新城乡》 图/小栗子)
其他文献
2018年了。昨天是不是又群发了很多祝福?而且很多都和“金子”有关?当一个人改过自新,会夸他“浪子回头金不换”;形容男人要有尊严,会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而形容女孩出身高贵会说“金枝玉叶”,就连说钱,我们都要说“金钱”。  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缺少贵金属的国家,它并未在生活中普及,但是我们却张口闭口都是“黄金”。  为什么我们如此爱黄金,把它看得如此尊贵,还赋予它这么多文化内涵?.....
期刊
我从小以为自己每个月都扁桃体发炎是因为体质太弱,直到去江南一带上大学才意识到饮食清淡有多重要。  我家乡无辣不欢,习惯等油热了后把干辣椒甩进锅里,等冒起白烟后才放菜炒,我爸经常这么炒菜,好吃是好吃,就是超上火。读大学后,一开始我不能适应不辣的口味,还要家人寄辣椒给我,后来脸上长痘,别说辣椒,连酱油之类的调味料都不碰。等我饮食清淡后,发现我一年扁桃体仅发炎了两次,分别在我寒暑假回家时。  吃商决定体
期刊
在电影《一步之遥》中,主人公马走日把《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台词“to be or not to be”(通常译为“生存还是毁灭”)翻译为北京话“这么着,还是那么着”。  他在电影里,前半部分“这么着”——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招摇撞骗、混得风生水起的坏人;后半部分“那么着”,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坦诚仗义、落得逃亡丧命的好人。  说到底,人们喜欢看的是那些超越人性的纯净人,不喜欢在人性里打滚的暧昧不明的腌臜
期刊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过奢侈品牌?为什么我们的邻居日本就可以?也许您没想到,后者的答案就体现在炒股必用的一种技术工具——K线上,而这又和日本的一个历史人物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就是幕府将军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立幕府之后,就建立了一种“轮住”制度,要求各诸侯大名除了按惯例把家眷留在江户作永久人质,大名本人还要每隔一年到江户住上一整年。其目的是监视并控制大名,防止他们闹事
期刊
对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来说,小时候都写过同一篇作文叫《我的理想》。如果你写了我长大想当个飞行员,那可能爸爸会给你买一个飞机的模型;如果你说长大想当个科学家,妈妈可能会给你买一套电路板;如果你说我长大了想做一个文学家,那你可能会得到很多的筆和纸;如果你说我长大想当个艺术家,你甚至都有可能得到一架钢琴;如果你说我长大了想当一个美食家,那么你肯定得到的是一顿合力的痛打,而且是男女混合双打。附带的还会赠送给你
期刊
睡梦中,手背滑过一道冰凉,惊醒。  我想可能是小初的手,但又觉得不可能。小初的手没有这么冰凉,这触感分明不是来自人类,而是来自异族的触摸。我翻过身去拉小初,一摸摸空了。小初四仰八叉地躺在床的另一头。我丈量了距离,她根本触不到我放在枕头上的手。  那么,这一道冰凉,是谁呢?我在百思不得其解中,迷糊地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又被耳朵上一种奇异的触感惊醒,像被小爪子挠过。  又是梦吗?不太可能,这体
期刊
在临近九寨沟的山路上,我们的汽车被一群山羊挡住了。放羊的是一个七八岁的藏族小姑娘,她站在公路中间,不慌不忙地挥动着鞭子,把羊群赶到了路边,然后双手叉在腰间,看着我们的汽车慢慢从她身边开过去。这小姑娘穿一身黑红相间的衣裳,一根长长的辫子盘在头上。和她的目光相遇时,我不禁一愣。  她的眼睛并不大,却又黑又亮,目光也不像是七八岁的孩子。从那一对黑眸子里流露出来的,不是好奇,也不是惊惧,不是欢悦,也不是忧
期刊
高一下半学期,我爸每天胸口都疼。一开始去县医院,说是肺结核,但是吃药不管用。后来去了市医院、省医院,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再之后我爸妈去了北京查病,我在家里还想着这下总算没人管着我玩电脑了。  那天中午我从学校回家,好多人到我家里来,我爸一看见我就紧紧握住我的手,盯着我的眼睛眼泪直打转。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的神情,只是觉得有些不适应,我以为他是时间久了没见我,想我了吧。  那天晚上我偷玩电脑又被发现了
期刊
在传媒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最近一年我借美国富布莱特项目提供的机会在美国多所新闻传播学院和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新闻
孤山不孤,因了苏堤通往坊间。  或者山也似船,你唯缺他的“水枕”。  水域,被眼睛里的细皱打磨。  水浩渺如时间。水如天。你一直坚信,  一个人走到哪里都在自个的堤岸,  蔚蓝映照的一天也是另一天。  他坐在长椅上,像你寻找的一个词,  像拽着你的北方,那个萧瑟的词。  突然的歌唱,风动的莲蓬。  在生活的船上,多像不再飘摇——  撇开疑虑,水镜回到它自身的清明。  唱反调的人,反转过比深渊深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