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写的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加以培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特定的情境,又能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文的阅读能力。阅读教材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扩展视野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营养的最佳渠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几种有效的策略进行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
  (1)引言导入。
  在初读阶段,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对于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老师导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与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游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那儿林海的美丽吧!接着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找出小兴安岭的所在,再读读自己查阅的资料。知道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部,是重要林区之一,那里树多,而且物产丰富。老师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小兴安岭游览,看一看你喜欢小兴安岭的什么季节。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喜欢春天的,有说喜欢夏天的,有说喜欢秋天的,有说喜欢冬天的,还有的说一年四季我都喜欢。
  老师问:为什么?
  同学甲说:春天树木是嫩绿的,所以我想春天去那里看看。
  同学乙说:夏天树木是茂盛的,葱葱茏茏,所以我很想去。
  老师又问:除了树木美之外,那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读一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把小兴安岭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给大家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急于想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于是,学生会饱含情感把课文读完。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意境,随之出现不同时间花开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花的神韵与美。这时,孩子们有一种陶醉的神态,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特别是作者写“花开”,用了许多动词:吹、绽开、醒来、怒放、苏星、舒展等,读得会更生动,更体会到花的美,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强化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细读
  细读指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理解。
  (1)利用肢体语言。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等手段,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回声》一课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这句话中有动作词“捡、扔、激”,让孩子们做“捡”、“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想象听到声音,看扑通画面的波纹,体会“激”意思。抓重点,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的读这部分。
  (2)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
  三、欣赏课文精华,体会语感——精读
  “精读”是指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精华,再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要从中知道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让学生逐步学会、体会、品味语感,从而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对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精华所在。当然,阅读教学中的初读、细读、精读三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割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要重视阅读教学策略,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提高阅读、朗读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该在行动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课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备好课,这样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堂效率做铺垫。作者以备课时紧紧扣住“七个点”为中心,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中关注的热点、疑点,教学活泼点,有关内容的联系点。把静态的备课和动态的备课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课备得非常充分,为上好课
期刊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存在着一些偏差或者误 区,主要表现为:1、功利性价值取向。认为反正中职生到企业当工人,只要会 写一般应用文或者会讲会说就够了,学多学少无所谓;还有人认为只要抓好一些 “尖子生” ,使他们在对口升学或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能给学校带来“品 牌效应” 就行了。 二、 人文性价值取向。 认为中职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感悟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熏陶感染,培养学生正确
期刊
“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活跃学习。该模式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想”、“多练”,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规律,自己探讨解题的教学方法。它的课堂结构是:出示尝试题材----学生自学----尝试教学----学生讨论
期刊
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将在学生的顺利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出发,分析高一英语难教的原因,提出使初高中英语教材教法之间实现平稳过渡与衔接的方法与对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并获得相应的一些技能。  【关键词】学生 物理 教学 实验 兴趣 技能 习惯       
期刊
近年来,我校以强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专业课改方向,以《机械制图与CAD》的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本着“精选、实用、科学”的原则,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创新研究,重组《机械制图》和《CAD》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使专业教学上获得新的突破。   一.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实践性教学,是指从改革教学内容着手,将精选的制图内容与CAD软件相结合,删减纯理论知识,凸显
期刊
一、完型填空的概述分析  “完型填空”(Cloze)是初中英语试题考察的一种必考的题型。但在同时,完型填空通常又是学生们较难把握的题型,而且失分率非常高。它是一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法知识,逻辑推理以及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题型。因此,要做好完型填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词法、句法、惯用法和常用搭配等等语法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中考完型填空从基本
期刊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对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应树立新素质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要将传统标准型教育观改变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教师不再仅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语文教育是传递语言以语文课程形式组织的人类生活经验、并经掌握语言为中介进行文化创造来促进人类发展的教育活动。并将“教育”与“教学”机械地相分离,把教学变成孤立于教育之外的智育甚至是忽视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知识传授,是偏颇片面的。应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首先做好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就把如何更好地进展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