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我可以告你们诽谤”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noonk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三国群英可以起于地下,他们一定会集体到法院,状告罗贯中,罪名是诽谤。譬如曹操,会告罗贯中毁坏他形象,通过多处虚构及移花接木,将“乱世之奸雄”的脸谱钉死在他脸上;司马懿则会告罗贯中败坏他声誉,因为这位堂堂的司马宣王,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描述成娘娘腔,动不动就用手一边摸脑壳,一边嚷嚷:“啊,我的头还在不在?”
  如果他们告罗贯中,呈堂的最有力证词当来自西晋史学家、蜀人陈寿编撰的《三国志》。有趣的是,作为证人的陈寿,也有起诉对象,罪名同样是诽谤,那就是《晋书》的编撰者、唐代的房玄龄等21人。为什么呢?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生平:他的注册商标是倒霉
  
  公元232年,陈寿出生在四川南充。这一年,也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的第十一个年头。蜀后主刘禅,正乐呵呵地在宫廷里当他的吉祥物,顺便纵情享受。蜀相诸葛亮,则正走在六出岐山、九进中原,然寸功未建的路上。就在这衰落的蜀国,陈寿渐渐长大。青少年时代,他师从蜀中著名学者谯周。谯周也是南充人,为人诙谐,能将不苟言笑的诸葛亮都逗得乐不可支。谯周的经学不错,史学更好,曾写《古史考》,辩驳古史中的不实记载,尤针对《史记》而发。陈寿以后对史学发生兴趣,应当是受了谯周不小影响。对这个学生。谯周颇为青睐,曾说:“寿啊,你必以才学成名”。陈寿就抿着嘴巴笑,老师却又说:“你也会遭到损折,当然,这未必是不幸”。
  老师的话一语成谶。陈寿的一生,果然与“损折”不离不弃。
  青年时代,陈寿在蜀国作文官,其时宦官黄皓专弄威权,一般大臣都曲意阿附,但陈寿颇有风骨,不肯吮痛舔痔,结果被排挤,郁郁不得志。后来,他父亲去世,在服丧期间,按当时的风俗,应该戒除声色。他不小心得病,就叫婢女制成丸药,近身服侍。有客人来耍,恰好见到这一幕,认为陈寿在服丧期间还要“嘿哟嘿哟”,真是不孝,说不定还怀疑婢女所进丸药不是治猪流感的,而是伟哥,那就罪加一等。于是民间清议大作,各色意见领袖纷纷攻击、贬低陈寿,使得后者在仕途上更加陆沉下位。直到蜀国灭后,陈寿还因为口碑不佳而多年未被起用。有才华的人不会终身埋没。西晋司空张华,既是当朝要人,也是学者,他无意中读到陈寿的一些文章,相当欣赏,于是替陈寿说话,以为不该因其服丧期间“疑似性交”而打压他一辈子,遂起用陈寿,先后任著作郎、阳平令等。在任上,陈寿编《诸葛亮集》,后又撰《三国志》,时人以为有良史之才。晋朝学者、故魏贵族夏侯湛也在编撰《魏书》,见到陈寿所作,仰天长叹,回家后将自己的手稿全部卖给废品收购站。张华更是对陈寿的史才赞不绝口,甚至以修《晋书》的任务相期许。
  然而,陈寿平日议论锋芒毕露,早得罪了不少人,而在《三国志》中对曹爽事迹的秉笔直书,又触犯了当朝权贵、尚书令苟勖。荀勖是曹爽提拔的,与之关系极深厚,贬低曹爽,就是间接贬低荀勖。这跟当代所谓官场派系异曲同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荀勖要搞陈寿,先发配他去一个穷乡僻壤之地做县令,陈寿以母亲年纪大,欲在她身边尽孝为由,不去。数月后,陈寿的母亲病死,临终前遗言,就葬她在洛阳。这是为陈寿打算,因为从洛阳归葬四川,费用相当不菲。陈寿在清水衙门为官,级别也不太高,操办起来很吃力。陈寿遵从母亲遗言,将她葬在洛阳。这下子又授人以柄,在苟勖的组织下,道德家们再度对陈寿群起而攻之,贬辱入地。陈寿罢归,在闷闷不乐中渡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其中一年,他有机会起为太子中庶子,即太子的近身侍从官。不知是有人干预,还是他已心灰意冷,终未拜官。公元297年,陈寿病死,享年64岁。
  
  身后:泼上的污水如何洗争?
  
  说倒霉是陈寿的注册商标,并不夸张。在他死后,晦气依旧延续。对一个死人而言,肉体上的伤害已不可能,他能被破坏的,主要是名声。
  《晋书·陈寿传》中记载了两件事,常为后人津津乐道,进而将陈寿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罪名是“缺德”,缺史德。
  一件是指陈寿向人索贿,像现代记者搞有偿新闻一样,搞有偿史传。《晋书》称,丁仪、丁虞有盛名于魏,陈寿就跑去找两人的儿子,说:“啊哈,给我千斛珍珠米,换你老爸人佳传”。结果丁子不干,说咱爹才不稀罕入你丫的传昵,又没有官方效力,当不了新华社发通稿。于是陈寿竟不为丁氏立传。
  另一件是指陈寿在著作中打击报复仇家诸葛亮父子。陈寿的父亲曾为马谡的参军,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掉,陈寿的父亲也连坐,被髡,就是剃个大秃瓤,以示羞辱。而诸葛瞻对陈寿本人,又看不起,曾当面表示轻蔑。所谓上阵父子兵,陈寿这儿变成了结仇父子兵。现在诸葛父子都挂了,一个病死五丈原,一个战死绵竹,陈寿正好上下其手,遂在《三国志》中称“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又说诸葛瞻“睢工书,名过其实”。
  这两件事若坐实,则陈寿将声名狼藉。千年以来,关于陈寿索米、谤书之事,始终争讼不休。表示相信并因此鄙视陈寿的,有后周柳虬、唐刘知几、宋陈振孙等人,但清朝的朱彝尊、钱大昕、赵翼、王鸣盛、杭世骏、潘眉等人则为之辩诬。清代的考据学相当精湛,而清代考据家几乎集体为陈寿翻案,可说是一道不小的风景,也较能使人信服。
  综合各家意见,我来为陈寿洗刷一下泼在身上的污水——这污水已经跟了他一千多年,官修史书的力量果然巨大啊。
  丁仪、丁文廙,本是浮躁狂妄之徒,因罪给司马懿诛杀,本就没资格人传,陈寿不写他们,乃是妥当史裁,并非报复。再说了,陈寿连曹爽。夏侯玄的传都不肯多为佳言,以至得罪当轴有力者,又怎么可能为二丁“立佳传”昵?最后,干斛米并非极昂之值,丁家不是出不起,为晗要拒绝?这些都说不过去。比较大的可能反而是丁家后人报复陈寿不为其先人立传,于是杜撰故事,而《晋书》作者又耳食其言,照搬不误。
  再看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通读陈寿为诸葛亮写的传,除了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神化,以至“诸葛多智近妖”外,对诸葛亮的总体评价颇高。诸葛亮是司马懿的死敌,在晋朝为官的陈寿能如此书写,已经不易。更何况,陈寿还在诸葛亮死后,搜集其诗文奏章书信,编为《诸葛亮集》,如果真对其怀恨,怎么会作这种工作呢?难道他神经分裂?白天爱诸葛亮,晚上就恨诸葛亮?在我看来,说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恰是中肯之言。诸葛亮的长处在行政管理与经济建设,并不在行伍应敌,从他有能力六出岐山,却又都无功而返就可看出。至于诸葛瞻,虽是蜀国烈士,但才能平平,连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都承认这点,陈寿评价诸葛瞻“惟工书。名过其实”,并非苛论。
  在上述两事外,陈寿还常为人指责其著以魏国为正统,没有节气。这也是皮相之论。
  《四库提要》说得好,陈寿写《三国志》时,是为晋臣,晋承魏之统,不以魏为正统,其书能行于当世么?何况,正统非正统,历来都是有弹性的,不过是为当时政权的合法性服务。譬如北宋,赵匡胤篡立近于晋,就以魏为正统,司马光《资治通鉴》也如此;南宋偏安江左近于蜀,结果诸儒纷纷而起。为蜀争正统地位。朱熹的《通鉴纲目》遂立蜀为正统。这么看来,所谓正统非正统,实在是政治家、历史家手中的橡皮泥,又怎能独责陈寿一人呢?
  当然,陈寿的《三国志》也并非完全无毛病,其中仍有曲笔与疏误,赵翼《廿二史札记》就详细摘出。这是陈寿的能力缺陷,也是他的时代局限。
其他文献
继《经济学家茶座》之后,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学人《茶座》系列丛书又开连锁店,《法学家茶座》第一辑已于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法学家茶座》是一本杂志型图书,每3个月出版一辑。她继承了《经济学家茶座》"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特点,一方面强调作者的权威性,文章作者大多为国内第一流的法学家;另一方面强调图书的通俗性,力求内容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她市场定位明确,读者意识强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学术;贴近生活
期刊
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沙溪(寺登)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中国同期入选名录的还有万里长城、上海欧黑尔·雷切犹太教堂、陕西大秦基督宝塔及修道院。云南剑川县沙溪寺登街这个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从此名扬世界。  沙溪是茶马古道上的著名集镇。茶马古道经云南、四川,北连西藏、印度,南通东南亚,古道在云南途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沙
期刊
爱是人类最自然和最原始的一种感情和行为。性爱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强烈的力量之一,令人痴迷,勾人魂魄,可她有时候又是暧昧不明、令人困惑、叫人害怕的。有人在爱情中如鱼得水,有人却举步维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高节奏生活的到来,随着角色的转变和离婚率的激增,人们对真情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人人需要爱情,但很少有人深谙爱情的真谛,在如何寻求和保持真挚爱情问题上比以往任何时
期刊
“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瓯”,古人把“金瓯”多比喻国土和疆域。“金瓯无缺”则比做国土完整无损。作者兰书臣把自己30多年军旅生涯喻为“固金瓯”的事业,以此为荣并以此为名,把这些年来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靠“挤‘海绵里的水’”所撰的部分文章进行了分类编排,选编了60篇文章,命名为《固金瓯》,在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该书既是其参与军事科学研究的总结,也是作者各个时期各类研究成果的归纳。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
期刊
如今,"多插花,少栽刺"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从文信条。当然也有人不全这样,"一反常态"干起栽刺的活儿来。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不少令人民群众不满意的现象,总有一些愿意和敢于为百姓鼓与呼的有良知的文化人存在;这还因为,有些体裁和艺术种类的本身就决定了它们天生便与讽刺结缘--比如漫画。战斗正未有穷期。这也便是我要提笔为锡龙、明祥同志合著的《针芒集》说几句话的缘起。  "针芒"者,"针尖对麦芒"之
期刊
由香港浸会大学邝健行教授、吴淑钿博士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1950~2000)》,近期推出《诗词曲篇》、《小说、戏曲、散文及赋篇》。这是第一次系统地展示香港地区近50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笔者有幸而先期领略了该书的全貌,略作简介。  首先,《选粹》有庞大的资料库做基础。作者为探究过去50年香港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情况,曾展开"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出版
期刊
内心太敏感  躯体使容易劳累  灵魂太善感  人生难免纠结痛苦  生命因何困惑  生命如何快乐  一粒水珠如何不干涸  她说,回向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如同所有新生命的降生,2009年6月《热道》在疼痛中诞生了自己的创刊号。  如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它一出生就备受关注,注定像世间万物一样,被有幸认识到它的人深度打量。  在永恒的土地上疗伤的有曾经的儒释道,为了争取更为广泛的受众,都急于褪去贵
期刊
光,来自黑暗中的挣扎和喷涌!  如果我们对光予以赋形,那就是光美人;  如果我们对光予以赋性,那还是光美人。  人类、城市、乡村、心灵、意识形态无一不在光的手掌下成长和变异,它们的性灵也被光彻底赋予。但如今物欲主义的“不夜城”不但击溃了夜晚,点燃了红男绿女的欲望,也使得那亘古的光辉遭受到了极大的扭曲。  光,来自黑暗中的挣扎和喷涌!  混沌中醒来的盘古,抡起斧子,劈开天地;执着的普罗米修斯,偷来只
期刊
人类怕黑的本性已经在电灯发明至今的漫长岁月中逐渐被消解了。  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我们的身体是不能与黑夜共舞了,但精神却是游离的。四面汹涌而来的光芒甚至消解了暗影,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内心的光明呢?  去看了法国艺术家Ludwig的“白夜”。他喜欢称这种奇异的光影游离的装饰艺术为“气象艺术”。他用图片、灯光绘画、文本、透明图像、烟雾、气味、录像和装置等混合媒介来展开他对环境的注目。不得不说艺术现场充满
期刊
列宁的一生  为了写这部列宁传记,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兼作家路易斯·费希尔曾在俄国居住了14年之久,不但亲自访问过列宁,而且在这本巨著的写作上耗费了40年的光阴。美国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曾评价此书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其在全面、准确、真实与深刻等方面所作的努力被认为是所有列宁传记中最为突出的。无论是史料的占有还是细节的雕琢,读者都可在阅读中感受到本书的价值与分量。  [美]路易斯·费希尔著 彭卓吾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