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有效途径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师院校如何面对教师资格统考给职前教师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彰显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从而去边缘化,实现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质性超越?昆明学院生科系在强化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促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特点 有效途径
  1.引言
  教师资格统考制度与我国2012年2月出台的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配套,构成教师标准与资格体系。新体系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教师素质做了规定,为提升我国教学职业的专业性提供了保障。基于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师教育”正向着高层次、专业化、一体化、开放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但是教师资格统考在给职前教师教育带来机遇,强化教学职业专业性的同时也弱化了师范教育的必要性,可能导致师范院校和专业的边缘化。那么,担负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重任的高师院校究竟应该怎么办?应该有什么担当呢?
  昆明学院生科系从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改革入手,尤其是自承担“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任务以来,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在“彰显教师教育专业特点,不断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2.彰显教师教育专业特点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2.1从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改革入手,认真落实“教师专业标准”。
  我国教育各阶段“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及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育开放的本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高师院校应该思考和着手准备的是“如何彰显师范教育的独特性与专业性?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师资”。
  为此,我们在兴办本科专业的时候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强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建设。学校搬入新校区后增加了对教师教育实训课的硬件投入。微格教室、各院系的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教室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了使用。学校配备了业务水平较强的师资担任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教师口语训练等教育类公共课的教学与实训指导。各院系结合各自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训练。各班级建立以教师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课外学习小组,院系定期进行比赛,大大调动师范生练习基本功的积极性。生科系为学生开设“中学生物学实验综合训练”课,开放实验室,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与机会,让学生亲历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问题发现能力,不断“学习创新”(见图1、图2),进而培养教师教育创新型人才。
  正是平时认真的训练与点点滴滴的积累,彰显了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成就了师范生们在专业化道路上的一次次精彩蜕变。如,我系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的两名学生在“‘高教社杯’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三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分别取得了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我系的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在荣获了我校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之后,撰写的论文又荣获了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最终以专业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此外,在加强教师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我校还积极开展了新建本科院校“整合连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连贯型”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和新型实习实践制度。在为“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提供优秀生源、解除参训教师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完成国培顶岗实习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2借力国培顶岗实习强化教师职前培养实践环节。
  达令·哈蒙德(Linda Darling Hammond)的研究显示:①接受过教师教育的教师比没有接受过的(即非师范生)对教学更自信,更有效;②有实习经历的教师比没有的更倾向于进入和留在教学岗位上[2]。師范生在师范专业几年的养成性学习经历使其在教师身份认同、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等方面具备非师范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由此可见,教师养成过程,尤其是教育实习、实践环节对保证教师质量的重要性。近10年来,我校的教育实习环节在时间、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强化。
  2.2.1优选实习基地,增加实习时间。为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我校在昆明市官渡区优选了8所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而且,实习的时间由4周(全在中学)增加到八周(中、小学各4周),再到12周(4周小学实习、8周中学实习),最后增加到参加国培顶岗实习的整一学期的时间。
  2.2.2控制底线,保障实习生教学课时。为保障从实习生真正独立上课的课时,集中实习生平均周课时不得少于1节,而顶岗实习生则平均周课时为3节。尤其是到农村学校顶岗的学生,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有的还要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种地、养猪,甚至要和实习学校师生一起在年底的时候宰年猪……他们在边疆乡村学校得到的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考验和锻炼更多,更能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奉献精神,品尝教书育人的苦与乐,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智慧。
  2.2.3加强指导,确保实习质量。我校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首先,在各县级实习点配备专门的值班教师,负责实习生的安全与日常管理工作。其次,各院系均对实习生实行双导师制。每位实习生有一名理论导师(院系教师)和两名实践导师(顶岗置换参加培训的国培学员要和实习生共同完成一个课例研修任务;另外一名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则负责指导实习生的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生科系还聘请昆明市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张玉代名师工作室”和“李碧松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学生物学优秀教师)参与国培学员及顶岗实习生的指导与巡查工作,及时对他们的教学与教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和国培研修质量。
  从图3可以看出:我系参加国培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后从教的比例较高,考取公务员、村官的比例较大,说明顶岗实习实践较好地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力;坚定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意志。并且,对他们的就业随访反映是非常好的。此外,2015年因没有参加国培顶岗实习,全部为其他类型的实习,大部分学生都是有目的地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工作积极性较高,表现较好。因此,毕业从教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从毕业生考研升学的情况看,我系2013年考研成绩最好的学生恰恰是顶岗到了滇东北较偏远、较寒冷,条件又艰苦、工作量又大的昭通鲁甸县水磨中学的张品同学。这说明,考研升学主要在于学生主观的重视程度、学习方法及老师的支持、服务与有效指导。   3.结果与建议
  要保证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专业化与有效性,必须强化教育实践,从平时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到教育见习、实习等工作都要增强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尤其要加强教育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3.1开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培养教师教育创新型人才。
  除了加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设,抓好师范生日常的技能训练之外,还应开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与机会,让学生亲历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问题发现能力,不断进行“学习创新”,进而培养教师教育创新型人才。
  3.2增强师范生“服务学习”意识,坚定从教信念。
  首先,从实习动员开始,我们就倡导师范生增强服务意识,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成长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
  其次,顶岗实习为实习生创造了复杂多样的实践情境。随着师范生在与中学生和实习学校老师们的朝夕相处,农村教师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感染师范生。面对真实而复杂的教育情境,他们深深感受到一线教师工作的辛苦。为了有效应对真实而复杂的教育情境,他们逐渐从被动听课到积极主动地寻找、把握和利用各种有利资源获得自身的成长,他们在实习中体验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遭遇教育和教学困难,结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生成教育智慧。恰恰就是这些慢慢积累沉淀的教育智慧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合格“准”教师的过渡,这极大提高了师范生的实习质量,加快了成长速度,增强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坚定了从教信念。
  3.3提高院系指导教师责任意识,做好顶岗实习“学习支持服务”。
  院系指导教师通过面授指导、组织小组讨论、电子邮件沟通、网上聊天系统等给予实习生在有关学习准备、资源信息、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服务与帮助,其目的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指导、帮助、促进师范生的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当然,对于顶岗实习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可更多地借助网络信息媒体,建立师生和学生之间双向交互的学习系统。在为实习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评价反馈体系监督、评价支持行为,进一步确保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3.4认真落实“国培计划”各项工作,有效服务社会。
  我校自2013年承擔“国培计划”任务以来,不断尝试工作创新,整合多方资源,有效地将教育学习活动与满足社会的真正需要结合起来。我校通过实习生和参培教师的反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优秀的师资队伍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素材。农村中小学校与我们通过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加强双方的对话合作关系,解决教学、教研方面的实践问题,为彼此建立更宽广而多元的合作奠定基础。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需要有自己独特而富有整体性的高标准的专业修养,其中包括关于教育理念、结构和内容都具有特殊性的知识和技能修养以及含有交往、管理等多种从事教育所必需的专业工作能力与创造力。这些修养与能力、创造力都是需要时间和环境去修炼、锤炼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树立专业自信的同时,积极探索彰显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有效途径,直面教师资格统考给职前教师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促进教师职前和职后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实现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质性超越,共圆教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王军.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5(03):105-109.
  [2]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03):79-85.
  [3]赵永勤.顶岗置换模式的价值品性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3):51-54.
  基金项目:昆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L1402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毕飞宇和苏童两人的作品中分别选取了四本影响力比较大的小说组建成语料库来作为本次实验的语料来源,选取出50多个可量化统计且具有稳定性的语言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若以语气词(啊、吗、呀等)、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等)和实词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这些语言特征为基础的话得到的结果比较好,说明这些语言特征在区别毕飞宇和苏童的小说时具有区别性作用。  关键词:
摘 要: 《上海幻梦》是西班牙作家胡安·马尔塞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本文以该小说为例,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出发,解读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此一窥西班牙文学中对中国刻板印象的描述,并探究作家如是创作的原因,审视作品的同时达到反思自我、重释自我的目的。  关键词: 《上海幻梦》 中国形象 东方主义  胡安·马尔塞(Juan Marsé)是西班牙“半个世纪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于1933年出生在巴塞
摘要: 本文分析林冲形象演变的主要模式,总结其演变过程中的稳定性要素,深入分析林冲形象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 林冲人性人格  从宋史中的宋江起义开始,梁山好汉的传说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而林冲是众多梁山英雄中最独特的一位。从在早期水浒故事流传过程中被拉凑数的一个若有若无的人物,到后世成为家喻户晓的“豹子头”,林冲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他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
摘 要: 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说巴赫是“小溪”,是因为巴赫的人生如同“小溪”那样卑微,巴赫的音乐又如同“小溪”那般平易。巴赫是“小溪”,其实并不确切。巴赫的人生经历,并不总是如同小溪一般默默无闻。同样,巴赫的音乐创作,也不总是如同小溪一样的格局不大。巴赫和他的音乐是宇宙,值得用毕生的时间探索。  关键词: 巴赫 小溪 宇宙  “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争夺舆论阵地、保证主渠道畅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行之有效的增强高校形势与
摘 要: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些高校学生产生了某种负面影响。为了增强青年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并对《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策略进行分析。首先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其次从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以唯物史观为工具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促进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及重视实践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对策。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摘 要: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省属地方重点高校,学生仍然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立足“问题导向”,针对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在“全员育人”理念下,不断加强班级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骨干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探索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 学风建设 全员育人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
摘 要: 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99年的科幻小说《玛拉与丹恩历险记》描述了未来社会的荒原景象,反映了其对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本文从生态伦理视角出发,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玛拉和丹恩这对流亡姐弟在自然和文明的荒原中的自我完善之旅。  关键词: 荒原意象 自我完善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  一、引言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是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99年的作品。该小说以预言的手
摘 要: 当今社会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教育对象所发生的各种有违教育要求,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伤害的教育行为。要想提高教师师德,首先要抓好师德的概念。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研究对张掖市六所小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几位教师进行了访谈,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
摘 要: 儿童美术教育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伴随儿童成长,反映儿童天性,表现儿童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本文以“儿童绘画作品特点”和“内心世界语言”为理论支撑,以具体儿童绘画作品分析为依托,通过儿童绘画作品探究他们内心世界的语言。  关键词: 儿童绘画 内心世界 另一种语言  一、了解孩子的童趣语言  绘画是一种符号表征方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