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牵引的计算机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计算机类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将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贯穿计算机类五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围绕实践创新能力,从实验教学、校企协同、科创竞赛、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计算思维能力;系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数字经济视野下计算机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9JGZ118)
  [作者简介] 常 亮(1980—),男,贵州赫章人,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据与知识工程、隐私保护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其他文献
为了向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及相关行业输送合格的、高级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把培养思维的创新性、提高情绪的稳定性、锻炼意志的坚忍性、增强人际的合作性、提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机械地传输知识,而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缺少课堂互动。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际,紧扣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方法,重点探讨了以“学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方案、课堂交互反馈,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的改革方法,以有效地融合各种优质资源,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提升
“植物生物学”是诸多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利用专业课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
针对应用型本科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如何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在OBE教
[摘 要] 分析了新一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在强化过程管理与评价、突出底线与质量意识、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凝练特色等方面的主要变化与特点,总结上一轮行业性高校自我评估实践的共性问题,对新一轮自我评估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主要包括:行业性高校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应基于功能与水平两个重要因素进行科学定位,密切融合学位授权点行业特色与自我评估的新要素、新要求,构建点位化、行业化、类别化的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