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篇语】
  书信是人们互通情况、交流思想、商量事情的一种应用文。看似平常,然而它在中考作文题中却大放异彩。因为它无审题碍障,无取材限制,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体现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理念。因此,对于书信体作文大家要格外重视,一定要掌握其写作技法,大胆地倾吐真实的体验,充分地表达浓郁的情感,尽情地抒写自我心中的真情。
  【经典掠影】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节选自傅雷的《傅雷家书两则》
  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在我少年和进入青年早期的时候,祖母玛利亚是我最亲近的人。她真了不起。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应该都归功于她。她在战前去世了。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有一次,在初秋宁静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繁茂的苹果树下,望着向温带飞去的鹤群,我问道:“奶奶,什么是爱情?”
  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她那双乌黑的眼睛显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为什么,她用一种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节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
  【技法提炼】
  一、目的明确,言之有理。写信就是和别人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商量事情、协调行动,只有意向明确、态度诚恳,才能使别人易于理解自己、信任自己。如上面两个文段前者是告诉儿子要学会控制情绪,后者是让女儿懂得什么是爱情;前者说理透彻、情深意长,后者说理形象、情趣盎然。因此,写信一定要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主要意思、写信要求与目的,力戒态度暧昧、言不由衷的浮词套语。只有这样,才能使收信人清楚明了。
  二、倾吐心声,抒发真情。书信除沟通思想外,更重要的是交流情感。平时无法倾诉的情感、无法沟通的理解、无以言传的深情、迫切需要的帮助与关怀等,都可以用书信的方式来进行确切的表述。《傅雷家书两则》就是一个范例。此文不仅告诉儿子面对人生苦恼的方法,还寄托了作为父亲的真挚爱心,在说理之中蕴含浓浓亲情,让人读来感动不已。书信不但可交流情感,也可以写人记事、状物言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以情真意切来打动对方。因此,对我们学生来说,就应让自我的情感放纵奔流,让自我的叙述与描写细腻生动起来,写出具有真情的书信来。
  三、构思精巧,表达灵动。书信体作文要想出彩,精巧布局也很关键。在构思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巧用误会、欲扬先抑等方式在情节上创新,力争做到尺水兴波。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章前有暗示,后有点睛;层层深入,跌宕生姿,让人读之情趣盎然。除此之外,语言表达也要极具感染力。因此,行文之时,在开篇可用排比铺陈,直抒胸臆,宣我之心,夺人之神;行文中可合理联想,修辞添色,写活心理;结尾处可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增浓情韵,给收信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