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卢墨雪:到英国留学是最正确的选择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9日,卢墨雪总领事在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办公室接受了《留学生》杂志的专访。他对于中英文化交流、经贸合作、英国高等教育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自1991年以来卢墨雪一直是一位职业外交官,第一个外交职务是在北京的英国驻华大使馆担任香港事务主管及新闻官员,他还曾经在东京、布鲁塞尔、雅加达、巴库的英国使领馆担任外交职位。在2010—2013年,他在英国外交部担任信息技术司主管和项目司司长。
  而且,卢墨雪还曾经到中国留学。1992—1994年,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修全日制中文课程,随后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学习中文。他告诉记者,“卢墨雪”是他在北京时的第一位中文老师为他取的名字,他很喜欢,他笑称:“‘墨’字和‘雪’字的组合很特别,使我联想到一个漆黑的夜里,天空中飘着白雪,很有诗意。”
  卢墨雪的个人兴趣包括旅游和学习各国的语言和文化。他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学习了法语、俄语和语言学,涉猎八种语言。他正在学习粤语,他希望可以学好粤语。他告诉记者:“本次上任之前,我分别用了两个月时间学习普通话,两个月学习粤语。这不到一年的时光里,广州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友好、开放、多元化的印象,使我爱上了它。”
  今年3月初,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首次访华之旅,到访北京、上海、云南三地。这是自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之后,英国王室成员对中国最高规格的访问活动。威廉王子此行被英国媒体形容为“历史性的远东之行”,肩负提升英国王室形象、加强中国与英国商务合作的重任。卢墨雪总领事介绍,这次威廉王子访华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启动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文化季,二是为上海“创意英伦盛典”揭幕。他强调:“威廉王子访问了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深入了解西双版纳如何保护亚洲象、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了他对保护野生大象工作者的支持和友好。”
  对于英国加入亚投行,他表示相信亚投行有能力解决亚洲八万亿投资缺口的问题,整个区域可以在透明的多边融资中获益,亚洲改善基建对我们所有人都会带来好处,英国乐意参与其中,并有信心会有很好的作为。
  谈及英国教育时,卢墨雪总领事给留学生和准留学生们的最大建议是:“来吧,请尽情体验!”他有信心英国会给留学生带来最好的教育和美好的回忆,“我认识的曾到英国留学的学生都告诉我,到英国留学是正确的选择。”
  留学生:总领事的工作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吗?在任期之内将会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卢墨雪:总领事的任务是各种各样的,我每天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把英国的方方面面介绍给华南地区的人,让华南地区的人深入了解英国、也知道英国正在发生什么事。同样地,我们也希望英国人更多地了解华南地区。对我们来说,留学生是非常核心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政府之间建立联系、在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但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留学生为中英两国的人员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留学生:领事馆在今年3月搬家了,新办公室在工作上、服务上有什么不同?
  卢墨雪:我们的新办公室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相比旧办公室,这里更漂亮。位于广东国际大厦的旧办公室在1997年启用,当时广州的中央商务区在城市的西面,现在已经移到了城市的东面——珠江新城。我们很高兴搬到了珠江新城,从新办公室的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崭新的广州,例如刚刚建成的广州东塔。
  留学生: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今年的创意英伦盛典有哪些亮点的活动?
  卢墨雪:今年对中英文化交流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英文化交流年”包括双向交流:上半年在中国举办的英国文化季活动,下半年在英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季活动。这样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目前正在顺利进行中,这促进了中英两国人民的交流。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正在尝试加入更多更年轻、更新鲜的艺术活动,而减少传统形式的艺术表演,例如在表演人员中你不会看到芭蕾舞团或者交响乐队,你会发现很多年轻的、非传统的艺术家,也会发现一些新的表演方式。今年3—5月我们在广州有轨电车上举办了“听见,城市的瞬间”, 这是将创意、音乐、景物、公共交通、建筑结合在一起的新颖独特的声音体验项目。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如果没有了我们的参与是不会发生的,因此我们很荣幸是其中的一分子。
  留学生:威廉王子访华为中英各领域合作带来了什么新信息?
  卢墨雪:这次威廉王子访华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启动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文化季,二是为上海“创意英伦盛典”揭幕。就威廉王子在华南地区的活动而言,他访问了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深入了解西双版纳如何保护亚洲象、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了他对保护野生大象工作者的支持和友好。
  留学生:英国是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原因是什么?
  卢墨雪:WHY NOT!我们需要一个亚洲的代理,并相信亚投行有能力解决亚洲八万亿投资缺口的问题,整个区域可以在透明的多边融资中获益,亚洲改善基建对我们所有人都会带来好处。亚投行在此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参与到其中。
  留学生:英国在亚投行中是有着怎样的定位?
  卢墨雪:我们并不是要有怎样的定位,我们只是参与其中。我们非常有信心,英国的经济开放、与国际社会紧密连接,我们自然而然地加入亚投行并相信会有很好的作为。具体来说,英国比较关注几点:良好的架构、透明的沟通、清晰的规则,这是成功组织的重要因素,英国在这方面有比较有用的经验可以分享。
  留学生:你曾经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还记得那时的留学生活吗?
  卢墨雪: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我的记忆还是很深刻,当时中国是与现在很不一样的国家,北京是很不一样的城市。我们当时并不住在校园里面,也不住在学生宿舍里,我们住在“外国专家楼”里面,所以我们的生活比较隔离,不过每一个人都对我们非常友好。我在北京学习了一年、 工作了三年,一共在北京生活了四年。
  留学生:你亲自体验到的中国大学教育与英国大学教育有什么区别?
  卢墨雪:对我来说,其实世界各国人民都有相似性,他们的相似性和区别一样重要。我留意到两者教育有最大的区别在于语言教学上,中国的语言教学重点在于写读、在于书面表达上,而不是说、听、讨论,这是以我在中国学习中文的体验来说 。在去年我学习中文的时候,我发现课本是传统的,而老师的授课方式是灵活的。
  留学生:最近英国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什么变化?
  卢墨雪: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方面最大的改变是英国学生的学费明显地提高了。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英国政府意识到高校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教育和科研。英国和美国拥有了世界上大部分最有实力的大学,基本上每十所世界顶尖大学就有四所是英国的。维持高校的运作、保持高水准的教育质量,都需要投入资金,这些经费将用在本科教育和科研上。无论是存钱还是花钱,其实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英国顶尖的教育水平。
  留学生:信息化挑战着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英国作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欧洲国家,将如何应对挑战?
  卢墨雪:在信息技术领域,我们在两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必须保持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另一方面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使学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
  留学生:你对在英留学和计划赴英的中国学生有什么建议?
  卢墨雪:PLEASE COME!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你在英国会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我认识的曾到英国留学的学生都告诉我,到英国留学是正确的选择,这段求学经历给他们日后的人生产生了积极又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建议是请积极地融入英国社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认识新朋友、去旅行、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享受在英国的生活。当你回来的时候,请毫不吝啬地跟别人分享这段美好的经历。
其他文献
Adam Szigeti是匈牙利国家高等教育事务秘书处首席政策顾问,他告诉中国学生,现在匈牙利政府有一个面向中国人奖学金计划——匈牙利奖学金计划,成功申请的留学生将获得学费完全豁免、助学金、住宿津贴和医疗保险  匈牙利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水平卓越,迄今为止匈牙利为世界培养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匈牙利第一所学校成立于公元998年至今依然存在,第一所大学佩奇大学成立于1367年,现在位列欧洲第七。匈牙
期刊
玻璃岛米哈诺  作为威尼斯之行的第一站,水晶玻璃岛——米哈诺(Murano)用它五彩斑斓的怀抱,首先迎接了我们。这里是欧洲极负盛名的玻璃工业中心,被誉为“威尼斯的玻璃之岛”,所生产的玻璃制品即为“慕拉诺玻璃”,以优美繁复的古典装饰风格、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工艺闻名于世。  据说15-16世纪,威尼斯的贵族和有钱人,为了逃避都市的繁忙找到一个可以度过安静时光的岛屿。而被关在这个岛上的工匠们制作的玻璃工
期刊
西方国家消费水平较高,对一般学生而言经济压力较大,那么有哪些开源节流的方式呢?  申请政府奖学金  国外的奖学金项目名目繁多,资助力度较大,大凡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奖学金项目,有的甚至可学费全免。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国内学生来说,如能获得奖学金,留学费用的大头部分就有了着落。  英国政府海外研究生奖学金: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由英国政府拨款,申请对象为已在英国院校注册的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课程的学生。  美国大
期刊
董功,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学硕士。曾先后工作于Solomon Cordwell Buenz & Associates, Inc.、理查德·迈耶设计事务所、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多次受邀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演讲,并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2008年,董功主持设计的一座“绿房子”售楼处成为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2015年5月,由他主持设计
期刊
在国内学生远赴英国留学的浪潮中,很多人都倾向于选择商科类专业,尤其是金融专业,这是因为商科是英国最有口碑的专业类别,也是英国专业中涉及范围最广的院系类别。所以,留学英国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下面的几所学校哦!  最受争议的英国商学院: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  1996年,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在5000名身着黑色长袍的牛津教授们的反对声中成立。随后,一座由名师设计,独具艺术风格的商学院大楼在牛津大学中心区
期刊
1.Suzanna,在墨西哥留学的英国学生  我并不是一个热衷于过圣诞节的人,在12月到来之前我都不会惦记着这个节日,也不会早早就着手开始买圣诞饰品和礼物。但到临近圣诞时,我对于能在电视机前,和家里人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烤蛋糕和蛋奶酒,还是充满期待。对于圣诞,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穿俏皮又厚重的衣服出门,又或者有了充足的理由可以懒洋洋地躺在被窝里看肥皂剧。但是在处于热带的墨西哥过圣诞则显得有
期刊
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是海外华人永恒的话题。其实所谓进入外国人圈子,这“进入”二字便有不同的理解。酒肉朋友不分肤色国界到处都有,可若是想要交一帮推心置腹的国际友人,则是另一回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身份(价)对等,往往是中国人衡量“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的两个参考纬度,前者侧重内部精神世界的交流,后者从外部物质标准上进行评估。与其他海外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朋友圈更偏爱“自己人”。  可
期刊
融入要实现身份认同的转换  陈福平:厦门大学副教授  我觉得“抱团”现象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看:首先,有助于适应当地的环境。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群体,很多社会学研究表明,几乎多数的移民群体初期适应一个新的社会环境,都有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先前的留学生可以为新来者提供很多适应环境的信息和帮助,比如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这些都是留学生的“资本”,能够在一个陌生环境的初期减少很多压力。其次,
期刊
有位热爱学习中文的美国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中文里有好多动物的名字都不准确呀,比如蜗牛不是牛,企鹅不是鹅,河马也不是马。我说英文不也一样吗,难道jellyfish和starfish真的是fish?再说“河马”的英语hippopotamus源自古希腊语,本意即“horse of the river(河中之马)”,所以要怨也怨不得中文误导,而是我们学识尚浅的祖先在给未知事物命名时,为后人指错了方向。  英
期刊
随着留学的低龄化,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到国外高中留学。为了较快地适应国外生活、顺利融入当地文化氛围,“小留学生”必须要做足相关功课。那么,究竟有哪些事项是需要他们特别注意的呢?  国际学校是什么?  国际学校英语:(international school)是指跟随外国侨民母国的教育制度,为外国侨民提供其母语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又发展成同时可以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模式的学校。目前,我国的国际学校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