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多元化扩张动因分析

来源 :商讯·公司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化理论已经相对成熟的今天,许多大型企业在理论知识的武装下已经在多元化扩张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效。然而对一些民营企业来说,很多理论却存在着局限性。本文选取利安达集团为例进行研究,采用归纳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将实际情况与政府政策理论,风险分散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等经营动因理论相结合,分析其发展历程中的多元化扩张动因,以丰富现有多元化理论体系,并为利安达集团及拟多元化扩张的民营企业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利安达;多元化;民营企业
  一、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随着企业资本的逐渐积累,经营水平的逐步改善,大部分企业将发展战略目标锁定到多元化经营上。许多企业在运用多元化战略进行多元化扩张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尝到了多元化扩张的恶果。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运用好多元化而不让它拖累了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探究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采用归纳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以利安达集团为个例,集合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文献资料,对其多元化进程中战略选择的动因进行探究分析。对于利安达集团多元化之路进行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这将有助于利安达集团在未来调整经营战略,增强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希望由此得出的具体结论与建议,能够丰富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为将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提供参考依据,使其能有所启发。
  二、理论基础
  多元化这个概念由安索夫(H Igor.Ansoff)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并在之后掀起了全球范围的多元化热潮。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稳定经营,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者丰富与充实产品组合结构,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
  企业多元化动因是促使企业的多元化的各种因素,可分为基于企业外部压力的多元化和基于企业内部压力的多元化。
  在基于企业外部压力的多元化方面,H.M.Markowitz(1952年)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分散风险理论。每个公司的经营同样也存在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或市场风险是无法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的,而非系统性风险是产业特有的风险。投资者通过投资收益风险不同的相关性较低的业务或行业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从马科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出发,R.E.Caves( 1971年)认为,直接投资中的水平投资通过产品多样化降低市场不确定,减少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而垂直投资是为了避免上游产品和原材料供应不确定性风险。
  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等(2005年)认为我国实业界多元化扩张受资产组合、政府政策和制度因素影响。政府政策也是造成企业多元化的因素之一。林毅夫(2007年)从产业的吸引力出发,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因受到产业问利润差异的诱惑而进行多元化。只要企业对有前景的产业达成共识,就会产生针对该产业的投资“潮涌现象”。
  在基于企业内部压力的多元化方面,Penrose( 1959年)提出资源剩余理论。他认为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断产生一定的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它们给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扩张和多元化的空问。同时,企业在多元化扩张过程中义会产生新的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为下一步扩张提供空问。Teece(1980年)认为,剩余资源导致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是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在有效的市场上,企业会出售剩余的资源,因为单业务的企业比多元化的企业更有效。而初期的多元化经营就是源于对现有技术设备、管理资源和购销资源的利用,而且多元化经营能够利用企业的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快速地打入市场,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宣传费用。在此基础上Stulz(1990年)提出,与同专业化企业相比,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在多个不同的业务领域经营,不同业务其经营周期也不同,因此会减少现金流的波动,形成充足的资金保障,能有效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企业内部压力和企业外部压力两方面同时着手,采用政府政策理论,分散风险理论以及资源剩余理论对利安达集团的多元化扩张之路进行动因分析。
  三、利安达集团概述
  本文所选取的利安达集团多元化起步较早,多元化战略实施也较为成功,白1994年创立至今经历了打基础、促转型、谋发展三个过程。传统产业为企业转型积累了资本,使其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多元化产业转型。如今利安达集团已蜕变为以服装产业为核心,集金融投资、房地产、管道燃气和餐饮服务业于一体的实业型企业集团,组建了拥有强大研发生产,销售实力的产业链,下辖十五家子公司,其中七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占地188000万平方米。
  (一)服装产业
  利安达集团拥有员工 4500余名,是国内最大的休闲服饰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主要生产以棉、麻、毛、化纤混纺、丝绸等为面料的中高档休闲服,年生产量1500万套。这些产品90%以上销往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7000万美元。利安达服装通过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稳定的面料制造,辅料制造,染色整理,成衣加工的一體化供应链体系,为客户提供从设计,打样,制版,原料组织,批量生产到贸易的一站式服务。
  (二)房地产
  2001年利安达集团抓住机遇,果断进军房地产业,组建成立江阴名豪房地产有限公司,并与香港仲盛集团协作开发江阴市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名豪山庄,现已成为江阴市东城区的一个旅游新景点。2003年,集团义成立了江阴苏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实现了自主开发房地产的道路。
  (三)管道燃气工程
  2003年,利安达集团抓住国家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的大好时机,联合上海升力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了江阴天力燃气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家成功引进新疆天然气的公司也是江苏省同行业中唯一取得IS09001质量认证的企业。集团义投入巨资,先后在江阴市,靖江市展开燃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完善门站,首站,调压站,管网和远程监控系统,极大地优化了城市能源结构,改善了城市基础投资环境。   (四)餐饮服务
  利安达于2004年投资创建金海华大酒店,自此步入餐饮服务行业,并于2009投巨资兴建位于黄山湖风景区内,由美国喜达屋酒店集团管理的国际性豪华五星级酒店——江阴黄嘉喜来登酒店。
  (五)投资
  利安达集团积极参加苏北开发并于2003年全额收购通州区百一店,义于2004年与红豆、雨润、远东、一德、月星等大集团组建成立了江苏投资联盟。近年来,利安达集团已尝试性进入国内PE投资领域,包括拟上市股权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股权:另与北京、上海等专业投资机构合作研发新的金融产品,目前运作良好。
  在短短二十年问,依靠着成功的多元化战略选择,利安达集团从一个小服装厂起步,逐步发展进入天然气、房地产、酒店餐饮等产业,最终成长为如今一个横跨四大产业的庞大集团,不仅在国内声名鹊起,也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一席。多元化在利安达集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利安达集团多元化动因分析
  本段将基于利安达集团多元化发展概况,结合政府政策理论,分散风险理论以及资源剩余理论对利安达集团的多元化扩张之路进行动因分析。
  (一)针对有关政策的扩张动因(以房地产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利安达较好地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9~ 2001年,国家大力支持房地产业并出台了有关利好政策,利安达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进军房地产业,并于2003年继续扩张,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站稳了脚。2002年十六大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利安达于次年进入天然气领域,尽管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惧怕这种高危产业而不敢放手去做,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勇敢的尝试,但事实证明利安达做到了。包括之后响应苏北开发号召亦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利安达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大。
  如图1,从1998年开始,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每年都有较大的上升趋势,与此对应,江苏省除2000年略有下滑外,每年也基本与全国的上升趋势一致,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抓住了机会进军房地产业,利安达集团也不例外。
  在理论和政策法规的推动下,住宅市场机制有了实质性的发展。1991—2001年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中,向个人出售的商品住房部分从1991年的占33.75%发展到2001年的占91.53%(见表2)。1998~ 2001年江苏省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中,该占比也从1998年的占80. 800x,发展到2001年的占94.49%(见表3)。这一系列趋势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巩同了利安达进军并继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信心。
  (二)分散风险
  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效果取决于多元化业务的相关性,相关性越低,效果越明显。利安达正是基于该动因来分散经营风险。
  面对“没有资金、没有市场、没有人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破破烂烂”的工厂,利安达以OEM服装业起家,借助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而进入蓬勃发展的状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问内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为突出的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但OEM厂商利润的来源仅仅来自生产制造环节,相比开发、销售服务等环节,它的利润是最低的,而且OEM厂商之问竞争激烈,价格的恶性竞争使客户获得了巨大的利益,OEM厂商的利润被压缩。同时,随着我国保障公民权利相关法律的出台,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压缩了OEM厂商的利润空问。长此以往,传统服装业逐渐失去其优势,竞争压力增大,利安达向多元化经营转变,先后进入天然气、房地产、酒店餐饮等产业,最终成长为如今一个横跨四大产业的集团。
  通过多元化经营,利安达化解了单一产业带来的风险,进入了盈利性更高的产业,增强了企业的抗击能力,提升了企业自信心,也证明了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性。
  (三)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服装业务进展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剩余资源,若不去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利安达会丧失部分收益,因此利安达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去把这些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投入到新的产业。在多元化实施中义会积累新的未利用资源,循环往复,利安达的资源配置会不断优化,创造更多效益。
  通過实施多元化经营,利安达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内部资本市场,节约了外部筹资所需成本。各个行业互相协调,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资金。单一产业可能受到季节、天气等的影响而闲置大部分资金,多种产业相互结合就能极大地减少这些影响。当某个行业面临危机时,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求生机:当遇到具有发展空间的行业时,企业也可以调动资源果断进入。利安达的服装业已到达一个瓶颈期,而自主创立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回收期较长,因此多元化经营成了利安达的不二选择。进入高利润的相关行业可以帮助利安达顺利渡过难关,利用各行业所获取的利润,利安达又可以在服装业专业化发展,进入更高的领域,可谓一举两得。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利安达集团的多元化扩张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如国家政策等,通过抓住政策变化中产生的机会,投资进入某一领域来扩大自身的多元化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来自内部的影响,将先前行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剩余价值投资到新的产业中,积累新的资源,不断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创造更高的效益。而在选择行业时注重行业的相关性,以分散南单一行业带来的风险。利安达集团把握时机,合理分配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多元化格局。
  (二)建议
  1.对于利安达集团的建议
  在未来的多元化扩张战略中利安达集团应减少非相关产业的投入,优先发展主业。在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已经较为规范的情况下,应该减少对于新的产业的开发投入,转向集团的主业,努力提高服装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集团应当积极促进服装产业产品持续升级,加大科研技术投入力度,强化现有服装产品技术革新,研发出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服装行业产品。另一方面,集团应重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整合与推广,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强化品牌影响力,抢占相应的市场份额。   2.对于拟多元化扩张发展的民营企业的建议
  试图多元化扩张的民营公司,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环境,政府政策有透彻的了解,在政策变动时抓准机会进入相关行业。同时,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前景及风险有充分的评估,在选择行业时可以选择相关性较低的行业来依次进入,以分散单一行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其次,在多元化扩张进程中要优化资源配置,将先前产业的累积的剩余资源合理地运用到新的产业上,以创造更高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分配,细化扩张周期,避免出现过度投资而导致的资金链断链等问题。最后,在多元化格局日趋成熟的过程中也要兼顾主业,提升其在整个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大多有着稳定的收益率,这是多元化扩张进程的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M.( 1952) Portfolio selection.Joumal ofFinance.7,77-91.
  [2] Caves R.E.lntem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IndustrialEconomics of Foreign Investment[J].Economics, 1971, 38.
  [3]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陈永霞.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J].管理世界,2005( 08):94-102.
  [4]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 01):126-131.
  [5] Edith Penrose,‘The Theory of the Crowth of theFir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59.
  [6] David J.Teece,“Economie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the En- 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3 (1980) ,223-247.
  [7] Stulz, R.M., 1990,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Financing Polic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6:3-27.
  [8]中國统计年鉴,1998-2003.
  [9]范燕.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 27):73-74.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什么行业,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本文以物流企业为例,分析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和对策,并提出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展开落地实施,进而促进物流企业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期刊
摘要:本文对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旅游营销方式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移动网络旅游营销方式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旅游营销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我国旅游营销方式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移动网络终端;旅游营销方式;创新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人们在生活与消费中可以更多地选择与自身经济利益、生活习惯相对贴合的方式,比如利用私家车白助出行,这就给旅游营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强化与消费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现阶段的中国毫无疑问是经济发展最快、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所以各国都把目光放到了中国的身上。那么如何在“强敌环伺”中实现中国市场的繁荣与发展,这是摆在诸多企业人面前的问题。所以在基于对这类问题的思考下,我们必须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保障中国工业商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经济;工业品市场;工业品营销  一、中国工业品市场的
期刊
摘要:企业财务稽核监管工作的落实对于企业财务各项工作都有重要的帮助意义,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财务稽核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帮助企业认识到着力完善财务稽核监管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稽核;监管;内部控制  财务稽核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所做出的监督核查管理事务,在我国大多中小企业中并没有设立财务稽核部门,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工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2011—2014年企业微观数据来探讨寻租行为是否影响了R&D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补贴额度越高的地区出现寻租行为概率越高,尤其是法制环境尚不完善的地区,R&D补贴数额增长对企业寻租激励会超过法律制度对它的抑制:R&D补贴对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寻租行为结果往往是促进创新产出的专利数量增加,对专利质量的提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为当前出现“专利泡沫”现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居民厨房餐厨废油两重性和回收现状,在调查居民对餐厨废油处理方式和两重性认知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居民厨房餐厨废油处于“失管”状态的原因,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回收管理模式和“一定、二宣、三严”的回收管理机制,  关键词:居民厨房;餐厨废油;回收模式  居民餐厨废油(简称废油)归属于餐厨垃圾,主要包括油烟机收集油、煎炸废油和泔水油。这些废油中含有苯并芘、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具有废物性,直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大部分企业逐渐引用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企业增加了对会计信息风险的关注度,这就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措施,以此来有效识别企业会计信息在进行资产投资时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适当的管理手段来规避企业的未知风险。本文简要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针对企业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手段,希望对企业管理者
期刊
摘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金融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交的《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金融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须立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要求。地方财经类院校应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应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主要目标。  然而,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普遍存在体系不完备、实践效果差、考核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逐渐意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管理现金流量,企业能够减少财政风险,更加合理的利用资金。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通过研究现金流量管理情况,能够发现财务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本文将重点分析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明确该项管理内容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从而孕育出了一种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它的出现成了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助跑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在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金融生产,有了人工智能就有了效率和质量的保证,而对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者无疑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就像一把利剑悬在了会计工作者的头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