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体系下的课程养德构建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养德是班主任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纲领性文件精神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班主任在课程养德中的作用及班主任何以构建养德课程两方面论述新时代立德树人体系下的课程养德。
  [关键词] 立德树人;课程养德;班主任
  一、课程养德的内涵及其关系
  课程养德是指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来设计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美好品德,要求班主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课程改革研究,构建与之切合的课程体系,以高品质立德树人。
  1.体悟核心内涵
  “课程养德”主要是指班主任通过构建德育与课程的整合跑道,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达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课程实施与学生养成德性之间具有同质性,班主任要在学生的各类课程学习生活中探寻促成学生德性发展的班本理念与路径,尤其是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德育课程,努力把新时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每一个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在真实的课程学习生活中获得优良品德的养成。
  2.构建养德课程
  构建养德课程要求班主任基于国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育人目标,从学校自身的性质、任务、文化、特点出发进行整体建构,达到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学校特色品质追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三位一体、融合共生境界,以实现课程育人的真正价值。在为每一个学生铺设课程“跑道”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深度体验课程学习,积累养德丰富经验,最大限度地发现、培育、彰显每一个学生的德性,充分挖掘、唤醒、激发每个学生美好品德的潜能。
  3.课程与养德之间的关系
  张正江、汪亚莉在《课程育德三境界》一文中指出,将“德育和课程”看作“体现—内生论”,能体现出两者融合内生的关系,即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德育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中内发出来的。构建养德课程需要班主任从转变自身德育思想出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育人目标为基础,从国家目标、学校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出发,充分开发课程中内蕴的德育因素,不知不觉地滋养学习各科的学生。
  二、班主任之于课程养德的作用
  班主任在课程与养德相互关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建设、学习提升、健康管理和生活品行等工作,也是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者和协调者。
  1.班主任的构建作用
  构建学生品德和养德课程体系,然后将两者相结合,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榜样之中。打造主题班会活动,充分发挥它的养德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多样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与学科课程的纵横关联,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相关品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品德发展的系统性、体验性和时代性。
  2.班主任的沟通作用
  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尊重的桥梁,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沟通,便可建立和谐的关系。班主任的沟通作用体现在师师沟通和师生沟通上。课程教学的老师与德育发展的学生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德育教学的沟通桥梁,只有相互理解、彼此信赖,德育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对学生传递正面能量。
  3.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班级情况,规划和构建适合本班教育的班本课程,努力把学生的人生跑道修好。开发各学科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课程养德认知的形成、情感的升华与实践的落实。
  三、班主任何以构建养德课程
  班主任在构建养德课程中,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班级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1.构建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养德课程
  课程养德包括德育课程养德、非德育课程养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养德。
  在德育课程中,应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时代性、体验性和丰富性。据思想品德课新课改,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指导自身的道德实践。教师可通过创设两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非德育课程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楷模意识、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決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德育评价
  养德课程的建构应始终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德育培养应注重以文养德、自主养德、社会养德,不断提升自我实践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德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目标过高,德育具有理想化倾向;二是评价标准受政治影响强烈;三是重定性轻定量,体现在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四是重静态轻动态,只看到学生的校内、现有表现。
  为实现德育的发展性评价,首先必须使评价的发展性与鉴定性相结合,既注重德育结果,又注重德育过程。其次应注重学生品德的纵向发展,发展缓慢、发展滞后性不代表品德有缺陷,应关注学生个人特点,视情况而定。最后应注重评价过程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开发校本课程与班本课程的德育资源
  班主任是连接学校和班级之间的纽带,德育课程开发要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班级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体验、发挥学生创造性,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育人本质,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课程、班本德育课程不断推陈出新,如有国学经典养德课程、主题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围棋文化课程;有自主式育德课程、体验式育德课程、隐性式育德课程、生态式养德课程等,都是根据各地各校各班情况进行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立体弘德”育人:中小学班主任使命担当的主旨选择[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22-25.
  [2]张正江,汪亚莉.课程育德三境界[A].课程·教材·教法,2019(39):75-78.
  [3]段庆生.隐性课程角度下的学科课程育德定位[A].科教导刊,2011,8:148.
  [4]谷桂杰.“温馨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北京教育,2014(8):6.
  [5]施克灿,林钧.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93-297.
  余 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陈珑丹   湖北师范大学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钱贞熹   湖北师范大学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班主任要保证专业化成长的落实,以期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管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班主任本身,都需要不断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科研团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解决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重视不到位、基础不牢固、保障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强化对科研队伍建设的认识,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增强外部体制和内部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大学。
卫湜《礼记集说》在宋元两朝学界倍受关注,南宋有陈振孙、方大琮、马光祖、黄震、王应麟、方仁荣等学人;元朝有赵悳、吴澄、胡炳文、陈栎、陆文圭、詹道传、马端临、程端礼、吴师道、熊忠、刘岳申、郑玉、汪克宽、梁益等学人,曾论及或征引卫湜《礼记集说》。两朝学人视卫湜《礼记集说》为宋及其前诸家《礼记》注解的汇编,受影响者以南方地区为限,对《礼记》和《四书》诠解论著的影响最大。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顺应信息时代潮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以此为研究切入点,以笔者学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实践工作为例,论述长江雨课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
作为站在时代节点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能否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与重担,关键在于能否忠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通过剖析新时代青年学子树立并坚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指出当今时代青年学子坚定马克思主义伟大信仰的正确方式与方向。
思政教育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基石,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是全新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技双修的高技能人才,创新教学方法,将体育课的知识同思政教育元素相结合,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学生在体育实践的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堂的方式,既要贴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又要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每学期第一节体育课、优秀运动员的事迹、课堂竞赛、技能教学过程等创新的路径,将体育课堂的育人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职院校
教育背景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人民正在以各种形式迎接党的生日。现在小學生对党的了解,主要通过一些有关党的教育影片、教育图片等,远离他们的生活认知。为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以可见、可触、可感的生活细节增强小学生对党的认知,走近并了解中国共产党,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传承红色基因,做好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感受在党领导下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期刊
[摘要] 小先生研习所是要把整个校园打造成智慧流淌、相互砥砺、共同研究的学习型社区,每个人都能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幕府山庄小学通过重构学习空间、完善研习课程、开展研习活动、创新五色叶评价,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小先生制”,实现“人人都是小先生”的育人目标,形成鲜明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文化。  [关键词] 小先生研习所;研习空间;研习课程;童心励进;特色文化  一、内涵解读  小先生研习所中的小先生是对现
为进一步了解微胶囊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INPV)在宿主体内的侵染过程,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芯材的病毒微胶囊,通过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染病的斜纹夜蛾幼虫中肠、血淋巴及完整虫体的数个时间点所取样本进行病毒量检测,探究微胶囊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其宿主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增殖动态.结果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是对他一生所展现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概括,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形成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的精神补养,其易效仿性和易实践性决定了可传承性。雷锋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我们要将雷锋精神解读好、传播好、传承好,使其闪耀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