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储层成岩非均质性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329060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57口钻井的岩心观察,结合岩石薄片、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测,以及岩石常规物性、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的综合研究,在明确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岩石学、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储层成岩非均质的成因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6段是以长石砂岩为主的低孔超低渗储层;沉积伊始,受机械分异作用控制,形成原始沉积的孔隙非均质,使不同原始孔隙条件的储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发生差异演化,并经历早期压实、早期酸性水注入、碳酸盐胶结受阻、有机酸及油气注入4个演化阶段,导致储层的成岩非均质性。
其他文献
我国的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经济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是为
人物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语言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性格、情感、身份甚至地位。
为了解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规律,以苯、萘、菲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实验场地4种天然砂土作为含水层介质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组分和混合组分溶液中,苯、萘和菲在地下含水层介质中的自然衰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不同含水层介质中,苯和萘的衰减速率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而菲的自然衰减速率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微生物降解在苯和萘的自然衰减中起重要作用,而固相吸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