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责任感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把责任感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中,选准载体,明确方法,找准路径,切实提升中小学生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中小学生;责任感教育;实践路径
2020年至今,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上了一节严肃的责任教育课,它让我们每一个人明白:每个人不仅要对个人、家庭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还要对整个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负责。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中小学生而言,加强责任感教育,让广大学生学会知责守责、履责尽责、担责负责,应成为当下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把责任感教育融入公民教育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于国家而言,都是以公民的身份存在着。对公民实施教育,使其成为理想的样子,正是教育要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所在。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享受某些权利,相应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因此,中小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国梦的筑造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有公民的观念和意识,有公民的素质和修养。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常抓不懈
要借助思想政治课、升国旗、主题班会、重大纪念日活动等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意识,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主权独立。疫情是危机,也是教育契机。我国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指挥下,众志成城,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发展,而西方很多发达国家视人民生命如草芥,抗疫不力,疫情至今还在肆虐。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二)集体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
集体观念淡薄、合作精神欠缺是中小学生责任感缺乏的主要表现之一。加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班集体既是教育的平台,也是教育的工具。每个学生都归属于一个班级,要充分激发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班级做出应有贡献,使个人价值得以体现。要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意识,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义务,履行应尽的责任。许多学校班级管理都会通过定岗定责或轮岗轮值的方法,给学生赋权赋责,在点点滴滴的班级事务处理中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比如班级可以设立电器管理员、班班通管理员、茶水服务员、寝教室通风专员、消杀专员、体温测温员、口罩收发专员、天气预报员等岗位,让学生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法制教育要常态开展
法制观念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既要学法、知法、懂法,还要能遵法、会用法。遵法守法既是个人责任感的要求,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合格公民的底线。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性的美好和崇高,也看到了部分人趁机哄抬物价、散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更有个别人违法乱纪,恶意隐瞒病情还到处乱跑,涉嫌危害公共安全,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受到应有处罚。中小学生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法制教育,强化公民责任感和底线思维,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可通过校园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讲座、观看《今日说法》电视栏目等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以案释法、普法,提高责任认知,把个人所有行为都嵌定在法律框架内。
(四)劳动教育要联系生活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生活。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兼修,努力促进五育融合。劳动教育不只是关于劳动知识的教育,更是关于劳动态度、技能、习惯和价值观的素养教育。“为了劳动”并“在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获得劳动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备知识、态度和技能,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同学段可以安排不同内容的劳动,比如生活自理性劳动、探索性创新劳动、艺术审美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物质生产劳动等。许多学校还设计安排了适合居家劳动的项目,比如干一些洗衣、做饭、炒菜、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搞一些剪纸、泥塑、面塑、布艺、绳艺等方面的手工制作,开设一些机器人、编程等线上STEM课程,做一些观察植物生长习性、面粉发酵过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二、把责任感教育融入生命教育
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担负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学校必须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是每个人固有的责任,全民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提高健康素养,人人身心俱健就是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各类中小学应多途径、多方式着力培育学生生命健康基本素养,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阳光积极的心理状态。比如引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坚持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合理膳食,加强锻炼;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大、青春期躁动、抑郁症多发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辅导和服务;开展文明用餐“一二三”(一分:分餐制;二公:使用公筷、公勺;三做到:做到餐前洗手、不食野味、光盘行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过健康的生活。
(二)探索开展挫折教育
人生无坦途,当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经不起风雨的人是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重任的。必须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危险敢逆行,面对目标勇坚守。学校要通过升旗、班会、电影课程等多种途径开展抗挫折专题教育,大力弘扬知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创设适合情境,让学生遭遇困难、体验挫折、磨炼意志,在困难和挫折中经历风雨、百折不挠,更加积極阳光、健康成长。比如可以适时开展20公里徒步活动、野外生存训练等,让学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毅。
[关键词] 中小学生;责任感教育;实践路径
2020年至今,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上了一节严肃的责任教育课,它让我们每一个人明白:每个人不仅要对个人、家庭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还要对整个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负责。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中小学生而言,加强责任感教育,让广大学生学会知责守责、履责尽责、担责负责,应成为当下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把责任感教育融入公民教育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于国家而言,都是以公民的身份存在着。对公民实施教育,使其成为理想的样子,正是教育要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所在。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享受某些权利,相应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因此,中小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国梦的筑造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有公民的观念和意识,有公民的素质和修养。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常抓不懈
要借助思想政治课、升国旗、主题班会、重大纪念日活动等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意识,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主权独立。疫情是危机,也是教育契机。我国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指挥下,众志成城,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发展,而西方很多发达国家视人民生命如草芥,抗疫不力,疫情至今还在肆虐。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二)集体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
集体观念淡薄、合作精神欠缺是中小学生责任感缺乏的主要表现之一。加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班集体既是教育的平台,也是教育的工具。每个学生都归属于一个班级,要充分激发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班级做出应有贡献,使个人价值得以体现。要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意识,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义务,履行应尽的责任。许多学校班级管理都会通过定岗定责或轮岗轮值的方法,给学生赋权赋责,在点点滴滴的班级事务处理中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比如班级可以设立电器管理员、班班通管理员、茶水服务员、寝教室通风专员、消杀专员、体温测温员、口罩收发专员、天气预报员等岗位,让学生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法制教育要常态开展
法制观念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既要学法、知法、懂法,还要能遵法、会用法。遵法守法既是个人责任感的要求,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合格公民的底线。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性的美好和崇高,也看到了部分人趁机哄抬物价、散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更有个别人违法乱纪,恶意隐瞒病情还到处乱跑,涉嫌危害公共安全,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受到应有处罚。中小学生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法制教育,强化公民责任感和底线思维,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可通过校园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讲座、观看《今日说法》电视栏目等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以案释法、普法,提高责任认知,把个人所有行为都嵌定在法律框架内。
(四)劳动教育要联系生活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生活。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兼修,努力促进五育融合。劳动教育不只是关于劳动知识的教育,更是关于劳动态度、技能、习惯和价值观的素养教育。“为了劳动”并“在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获得劳动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备知识、态度和技能,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同学段可以安排不同内容的劳动,比如生活自理性劳动、探索性创新劳动、艺术审美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物质生产劳动等。许多学校还设计安排了适合居家劳动的项目,比如干一些洗衣、做饭、炒菜、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搞一些剪纸、泥塑、面塑、布艺、绳艺等方面的手工制作,开设一些机器人、编程等线上STEM课程,做一些观察植物生长习性、面粉发酵过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二、把责任感教育融入生命教育
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担负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学校必须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是每个人固有的责任,全民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提高健康素养,人人身心俱健就是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各类中小学应多途径、多方式着力培育学生生命健康基本素养,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阳光积极的心理状态。比如引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坚持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合理膳食,加强锻炼;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大、青春期躁动、抑郁症多发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辅导和服务;开展文明用餐“一二三”(一分:分餐制;二公:使用公筷、公勺;三做到:做到餐前洗手、不食野味、光盘行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过健康的生活。
(二)探索开展挫折教育
人生无坦途,当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经不起风雨的人是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重任的。必须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危险敢逆行,面对目标勇坚守。学校要通过升旗、班会、电影课程等多种途径开展抗挫折专题教育,大力弘扬知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创设适合情境,让学生遭遇困难、体验挫折、磨炼意志,在困难和挫折中经历风雨、百折不挠,更加积極阳光、健康成长。比如可以适时开展20公里徒步活动、野外生存训练等,让学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