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农村学校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们可以借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历史育人的功能。同时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对新课改有许多的问题与困惑。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与当前课改相冲突的因素,现对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历史文化基础差。高中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之上,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下,初中历史没有得到应得的重视,大多数老师把初中历史课当成副科来上,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爱学。在一些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三,历史课时间被语数外等中考主科所挤占,历史课形同虚设,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历史知识薄弱,甚至对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历史基础,直接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步伐跟不上,兴趣低下,甚至厌恶历史学习,学生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初高中历史学习出现断层。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从而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线索性。高中历史更重视历史知识的整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系统、全面的初中通史的知识基础。目前在广大的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还不具备此种能力,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性不紧密,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很多问题。
  (三)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进入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主要科目来学习,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一直把历史当成副科来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故事,导致进入高中后无从下手,不知该采用何种方法来学习历史,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上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是习惯于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却不知该如何去理解,去运用。
  (四)教师自身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主要实施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是教学理念与新课改脱轨。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广大教师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本,同时又要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课内外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资源。目前农村的高中历史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仍是旧式的教书匠,一切以教材为本,照本宣科,教学活动以教材为中心,不敢越雷池半步,是“教教材”,而非新课改提倡的“用教材”,显然这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二是教学手段落后。由于我所在的是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教学条件与城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采用的仍是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学手法单一、呆板。一方面是有的學校没有为配备电教室,硬件跟不上;另一方面,有的学校设备齐全,但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不能熟练应用,不能充分发挥出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也与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相违背。
  二、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在人们认识世界,学习新知,探索未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习高中历史的学习动机,并使之内化为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在导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教学结束时,要作一个精彩而又能激起学生更强学习兴趣的小结,既让学生对本课重难点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让学生为下节课积极做准备。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沟通,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挑战教材,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在学生间展开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即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激起更多的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给予肯定,然后再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表扬,对错误的加以引导,甚至可以让其他同学展开讨论,来判断正误,这样利于全班同学对知识的理解。长期坚持,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发问,使学生不断提出新颖而又有见地的问题来。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乐学氛围。多媒体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优点,有着鲜艳的色彩,优美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将抽象、死板的历史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离学生现实遥远的历史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利于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运用多媒体省去教学大量板书的时间,易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农村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客观而清楚的认识,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贯彻新课改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与探索,探讨新对策,研究新方法,这样才能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让高中历史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而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其他文献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行业内普遍看好LED市场前景,《半导体照明产业节能规划》早已显示,今年用于普通照明的60W以上白炽灯将全部淘汰。这一趋势无疑会大力推动LED照明产业的
本文对光电对抗与军用光电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组成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光电对抗与军用光电技术研究现状,系统地论述了光电对抗技术研究的趋势,综合介绍了光电对抗技术现有技术研
<正> 本文为老题新作,本无多少“新解”,旨在正本清源.至于在这个问题上正本清源有多大必要性和意义,应由论述本身来说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问题多少年来,人们把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问题,同辩证法规律的分化问题弄在一起,从诸规律之间的差别出发来争论哪一条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结果导致了把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看作是不同于对立统一的另外两条规律而排斥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之外,使得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成为一个形而上学也可以接受的命题,磨灭了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和它的革命性质.这同马克思主义提出辩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及对《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研讨,重点强调了“Warming Up”部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简要论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预热”部分 教学策略 语言学习    高中英语教材 (人教版) 每单元第一部分“Warming Up”(热身) 的出现,无疑是新课改实施中的一大亮点。它以“
<正> 在古代文献中,行军作为专门军事术语起码有以下四种含义。一指军队转移、行进、运动,与现代意义的“行军”含义相同,这种用法最常见,无须举例。一指军队的部署、调度、指挥作战。《史记》卷64《司马穰苴传》:“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这里的“行军”即谓兵员的调配布置。《孙子兵法》专门辟有《行军》一篇,就是论述在各种条件和各种情况下指挥用兵的基本原则。一指巡行、视察军队。《史记》卷8《高祖纪》:“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
相约美丽佤乡,展现运动风采。2018年12月4日至13日,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临沧市举行。4日上午,民族运动会在临沧市体育运动中心隆重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学校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渗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关键词:创新意识 思维 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而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题的。创新教育是本世纪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抉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
意法半导体推出一款完整且可配置的LED路灯解决方案,让开发人员能够开发且高效控制可调光式的高亮度LED路灯串(最高100W)。该即插即用路灯设计基于意法半导体获奖的STLUX385A数
LED路灯光衰的关键问题在于温度,偏偏LED路灯通常又败在这个环节。LED路灯由于发光功率大于家用灯具,因此厂商在散热基板鳍片、散热模块的设计上费尽苦心,组装完毕需在灯具散热
对动词-ing形式的考查,其实就是对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运用的测试。现以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为例,对动词-ing形式的考点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