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80例进行研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早期康复),对比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满意度94.8%,对照组78.0%,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颅脑外伤术;运动障碍;功能恢复;临床效果
  临床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颅脑外伤患者均是在外界重力刺激和影响下致使脑部遭受重击从而出现临床一系列症状,脑震荡、颅脑骨折、颅内血肿等均属于患者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对患者脑组织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对患者运动功能造成损伤,从而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主要手段,但该术式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其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干扰患者恢复,因此需借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上述情况[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内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80例分为二组,其中观察组(n=39):男/女(21:18),年龄67-88岁,平均(77.59±8.14)岁。对照组(n=41):男/女(21:20),年龄67-87岁,平均(76.15±8.22)岁。对比分析80例患者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严格按照科室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定期查房,对患者病情进行查看并记录。
  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1)心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交流和疏导,尽量满足其实际要求。在疏导患者情绪的同时树立其治疗积极性和自信心。(2)体位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半卧、平卧、坐位等训练,并且训练强度必须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若出现不适感,立即停止锻炼。(3)肢体康复干预:由于患者术后意志尚未恢复,因此需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开展肢体按摩和热敷,并指导患者适量的进行肢体性运动,注意在运动中严格控制力度,避免损伤。(4)系统康复性训练:训练初期主要以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为主,例如行走、平衡训练等;而后逐渐过渡到进食、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功能锻炼。若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现象,则密切监测其颅内压从而有效排除血肿,防止其出现抽搐、高热现象。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其中采用简式 Fugl-Meyer(FMA)量表评价肢体功能运动,分值0-66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Barthel指数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2]
  1.3.2对比患者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问卷为科室自制,分值0-100分,评分≥90分,则满足非常满意评定标准,评分在70-90分区间则满足基本满意评定标准,评分≤70分,则判定为不满意。
  1.4统计学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实施计算,其中计量资料使用“t”值实施计算和检验,平方差用“

”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X2”检验,百分数(%)表示,两组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资料,以P值在0.05区间(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种模式下护理前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数据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对比两种模式下护理后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94.8%,对照组7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调查报道: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能否早期恢复运动功能,与临床是否实施康复护理密切相关,通过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效果十分显著,可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实施具体训练,从而帮助其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因此对其功能是否恢复起决定性作用。但由于患者运动障碍恢复时间较为漫长,因此需借助早期康復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经现代康复理论研究并证明:颅脑外伤后患者中枢神经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早期康复护理则可有效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构建,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并且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及相关训练和指导可确保患者生活能力整体提升,从而明显降低肌肉萎缩发生率[3-4]
  此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经护理后Barthel(90.15±4.23)分,FMA(60.45±3.21)分,并且患者满意度高达94.8%,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护理临床实际效果明显较常规护理好。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慧,栾卫红.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9).37-39.
  [2]史桂秋.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8.33(5):133-134.
  [3]李红,李翠红.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104+118.
  [4]林瑞卿,庾银彩,张丽敏.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15(4):77-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患者脊柱外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起到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2-2018.11医治的90例脊柱外伤患者,按余数分组法进行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的45例患者为W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Y组,对比研究对象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W组DVT发生率、下肢肿痛情况、肺栓塞状况总发生率上相较Y组显著降低(P<0.05),W组的血浆凝血酶(PT)、纤维原蛋白(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输液室内的输液患者采取风险护理对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输液室输液期间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采取风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输液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67%,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观察组对于输液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4.17±2.36)分,高于对照组的(86.52±2.14)分(P0.05)。  1.2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6月-2018年04月)接收的脑外伤患者(n=78)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39,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n=39,实施常规护理),对78例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社会支持度评估。结果: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度
期刊
摘要:当前手术产生的不良心理情况很多,使得医院不得不在术前访视中加强心理护理服务项目。本文通过选取特定患者病例,对其术前访视中心理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得出引起患者心理恐惧、绝望、不安等情况的原因,积极做出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帮助患者恢复病情。  关键词:术前访视;心理護理;应用分析  前言: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这样的情况对手术没有任何好处,患者的恐惧与绝望来源于对手术成功率的不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妇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产妇54例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病人使用传统护理方法,另外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产妇54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的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对2组病患者的自然分娩具体情况,以及优质护理分娩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2组产妇,观察组自然分娩时间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度及抑郁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股骨颈骨患者68例,随机划分为2组,每组各34例,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34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实验结束后根据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由此观察得出,根据实验期间数据最后分析为:使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病患总的满意率为97.05%(33/34);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病患的满意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患儿于术后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该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5.88%,对照组:20.59%,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于术后开展常规护理,措施有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强化用药指导、给予常规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该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此类患儿的病情严重,因而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66例新生儿,将其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新生儿3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鸟巢式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后新生儿生长情况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對照组为常规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医院大手术室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风险,观察患者满意度、考核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无论是在患者满意度、事故发生率、总体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入了解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对临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应用到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感染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