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悲喜人生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同是她们所处时代中有思想、有追求的新女性,但由于民族文化特点和所处社会时代背景的不同,她们的人生命运截然不同。
  关键词 新女性 婚恋观 民族文化 时代背景
  曹雪芹于18世纪中叶创作的《红楼梦》,作为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几十年后的1813年,由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创作的《傲慢与偏见》出版发行,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就脍炙人口,时至今日仍被广大读者喜爱,文学大师毛姆曾把它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
  曹雪芹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虽然风格各异,但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都是社会中上层人物的生活,都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只是同为新女性的主人公,命运却大相径庭。本文从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视角,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相同人生追求、不同命运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决定作用。
  一、同是新女性代表,有着相似的婚恋观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曹雪芹赋予她许多人所不及的敏捷才思,说她是做诗的好手, 诗作堪称一流,说她出于美女辈出的姑苏,仍乃其中一等才质的女子。伊丽莎白作为《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奥斯丁也赋予了她许多特质,说她开朗、聪明,同时又天真单纯。虽然这两位女子的整体特点不大相同但有一点相同,那便是勇于挑战世俗观念,婚姻观是大致相同的,在她们眼中,婚姻首先以爱情为基石,而不是以金钱和地位去衡量,男女之间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总体来说都有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希望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压迫,争取人格的平等与独立,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活出自己的人生。
  二、人物性格、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不同造成了大相径庭的结局
  1、个人性格原因是命运不同的直接原因
  伊丽莎白的性格豪爽开朗、幽默善良、坚强勇敢,富有强烈反抗意识。她无视旧礼制的压迫,大胆勇敢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恶,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勇于向陈旧迂腐的权威挑战。遇到富家小姐的讽刺和挖苦时,她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面对达西、彬格莱等富有的青年男子,她没有显示出过分的热情;面对凯瑟琳、伯德夫人等迂腐的上层贵族时,她不卑不亢;面对韦翰、柯林斯等伪君子时,她亲疏得体。她自尊、自爱和自强的人格魅力至今还为众多读者所赞赏。反观林黛玉,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叛逆精神”,但是性情懦弱、多愁善感、敏感多疑。一方面,她渴望自由、幸福的人生,另一方面,她又没有勇气冲破潇湘馆的围墙而甘愿独守空房、以泪洗面,终致忧郁而死。
  2、民族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是命运截然不同的决定因素
  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女子历来以“贤良淑德、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为美德。所以哪怕是具有新女性特点的林黛玉,面对残酷的封建礼教和强大的家族压力,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表白和抗争,最终落得相思成疾、命丧黄泉的悲惨结局。而英国作为一个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有着相对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且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深化,社会更加开放宽容,女性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交的机会增多,女性意识也逐渐增强。宽松的社会氛围也使得伊丽莎白敢想敢为,勇于追求人格独立和男女平等,终于收获了属于她自己的爱情。
  再参照二人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这时候,与其说林黛玉的失败是性格使然,倒不如说曹雪芹用“一把辛酸泪”忠实地记录了宝黛爱情走向封建祭坛的过程,写就了时代的悲剧。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恰逢“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繁华高峰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仍处于封建制度占主导地位的父权制社会,思想禁锢和“三从四德”盛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那时的社会规则,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被视为大逆不道。以贾母为中心的封建卫道士,不能允许黛玉私做主张,一次次触及他们的家长尊严。在强大的封建礼教笼罩下,自幼无母、童年无父的林黛玉孑然一身,没有显赫的家庭支撑,毫无经济实力,与整个封建社会卫道士们——唱反调,其结局可想而知。而伊丽莎白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资本主义思想的蓬勃发展以及资产阶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浪潮席卷整个英国。各种新思想、新思潮盛行,女性意识普遍觉醒。这种社会背景为伊丽莎白等“新女性”的诞生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
  三、小结
  在《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虽然林黛玉和伊丽莎白两位典型的新女性对爱情的追求都是毅然决然的,也都确信爱情是建立婚姻的基础,但最终的结局和归宿却大相径庭:一个是香消玉损、含恨逝去;一个是找到真爱,喜结良姻。究其原因,有作家出于自身经历、写作手法和艺术构思等因素使然。但是同是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人物命运的安排也只是如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所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说,终究还是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的特点决定了两位主人公的命运之不同。
  参考文献:
  [1]陈惊,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张经浩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杨琴.评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2).
  [3]管先恒.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陈佳.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增刊).
  [5]崔丽华.论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J]. 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6]马金海.浅谈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1):44-45.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同世界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企业不仅要面临来自于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翻译作为文化宣传的一种方式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同其他任何翻译一样,广告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具有重大影响。广告翻译中的许多问题设计到文化的主要方面: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等。本文试图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这些文化差异对于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广告语 翻译  广告不论作为
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有效利用了司法资源的结构性设置”,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的司法解释第一次对民事自认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项制度,本文试图浅显地理清自认制度的一些基本内涵,并对我国自认规则的现状作一些解读和反思。  一、自认的内涵  自认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称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企业员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从而根据他们的特点对其安排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才能够使得员工们为企业创造
期刊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存在于非语言的概念结构之中,也存在于语言结构中。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和其对周围世界的范畴化功能及其对语言的研究功能
摘 要 地铁,交通系统中可以独立运行的一种,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的典范,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被带动起来了,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拓展城市资源,立体化发展城市建设,是解决疏散高密度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容量的扩充,车和人立体分流,寻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平衡和统一,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等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被应用到了企业的管理当中,从而提升了我们国家企业的管理能力,随
期刊
隨着石油钻探规模的扩大,石油钻探阶段出现的钻遇高压气层井喷失控现象越来越普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亦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为:影响石油钻探进度;造成人员伤亡、设备烧毁、环境污染;破坏地下油气资源等。查9—28井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距查9—3井西南方向约220m),是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开发事业部部署在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构造查9断块区上的一口开发井,其设计井深887.4米,周边有三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