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直荀烈士牺牲之谜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 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是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柳直荀是怎样牺牲的呢?让我们先从他的生平谈起。
  柳直荀,原名柳克明,湖南长沙人。其父柳大谧,系杨开慧烈士之父杨怀中先生的同乡好友。在长沙广益中学读书时,柳直荀寄宿在杨怀中先生家中,因此也就有幸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1916年,18岁的柳直荀考取了美国教会在长沙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在这所外国人办的大学里,柳直荀仍然保持着原来衣着朴素、刻苦用功的优良品行。这期间,他仍常去板仓杨寓看望杨怀中先生和参加毛泽东等人的聚会,深受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当时,在湖南的学生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要数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毛泽东过人的胆识、犀利的文笔和充满激情的鼓动,给柳直荀等进步青年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他找来每一期《湘江评论》认真阅读,并向同学宣讲。
  1920年10月,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湖南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及社会主义青年团,柳直荀是第一批入团的青年。1924年2月,在何叔衡、姜梦周的介绍下,经中共湘区委员会批准,柳直荀和毛泽东的小弟弟毛泽覃一起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4年10月30日,柳直荀与李淑一结婚。婚后,柳直荀一边办协均中学,一边参与领导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历任湖南各界救国十人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柳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冬任中央军委特派员,1929年冬任中共长江局秘书长兼湖南省委书记;1930年夏到湖南洪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六军政治委员、中共鄂西北特委书记、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等要职,协助贺龙、周逸群同志,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做了大量工作。
  


  1932年1月下旬,湘鄂西第四次党代会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以监利为中心的洪湖根据地为其主要部分)的红色首府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召开。红三军政治部主任兼鄂西北特委书记柳直荀2月中旬才接到通知,当他匆匆赶到周老嘴时,会却早开过了。他了解到会上激烈的争论之后,旗帜鲜明地反对夏曦执行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时任中共湘鄂西分局书记的夏曦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柳直荀和一大批抵制他们错误路线和反对他的人都打成“国民党改组派”、“AB团”、“第三党”,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1932年5月,在根据地放哨的红军战士抓到了一个国民党密探。经审讯他供认:其与苏区天汉县军事部长杨国茂有联系,曾密谋约定于5月18日在红军和游击队中发动暴动。苏区保卫局根据这一口供提供的线索,立即逮捕了杨国茂等人。但在审案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大搞“逼供信”,因此涉嫌株连的人越来越多,被捕的人接连不断。
  柳直荀也受到了怀疑。
  苏区保卫局通过办案和对涉嫌人员的情况了解,竟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柳直荀从鄂西北带来的队伍中,“反革命改组派”人员很多,这肯定与柳直荀有关。同时还进一步分析说,红二十五师开往洪湖,是柳直荀策划的“抛弃房县苏区的一个阴谋”。而这种结论,正好与夏曦诬陷万涛“不要后方的反国际路线”的罪名相吻合,而柳直荀在第四次党代会期间的态度又是站在万涛等人一边的。“根据”越来越多,保卫局既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又不听本人解释,一条条罪名从天而降,最后柳直荀被打成了“房县苏区改组派的书记”。
  这天,柳直荀正在监利县周老嘴湘鄂西苏维埃政府内办公,突然从门外闯进来几名保卫局的红军战士,带队者是夏曦的打手江奇。
  “柳克明,你被捕了!”随着江奇的喝令,便立即有人上前用绳索将柳直荀绑了起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柳直荀挣扎着大声问。
  “到保卫局你就知道了。”战士们也不多解释,押着他便往外走。
  柳直荀对近段时间肃反抓人早有所闻所见,但他决没有料想到保卫局会将自己当成“反革命”抓起来。
  “好,就去保卫局。”柳直荀面无惧色,只是对保卫局这种粗暴的作法感到愤慨。
  到了保卫局,审案的人仅仅草草宣布他是改组派的头子,也不容他声辩,便命人将他押进了牢房。
  柳直荀在狱中辗转难眠,苦恼、焦虑、愤慨使他日渐憔悴。接连几日,狱中不断有熟识的湘鄂西党政军领导人被押进来,而后来被押来的人中,居然还有一般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普通群众!
  有人不断被押进来,又有人不时地被拉出去,从此再无音信。
  他痛苦已极。仔细回想自己于少年时期便投身革命,出生入死,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现在居然被说成是反革命,真是天大的冤枉。但他仍然坚信,中共中央领导,包括长期亲自领导他工作的周恩来等党内一大批大革命时期的战友是了解自己的,夏曦一伙诬陷自己而制造的不白之冤终究会真相大白的。
  1932年9月上旬,国民党军第三纵队已攻入洪湖革命根据地腹地的府场、峰口,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和政府机关不得不仓促组织突围。突围前,夏曦亲自下令,将柳直荀等100多名“反革命”就地处决。夏曦并亲自指挥,用刀砍、活埋、水淹等手法将在押的人全部处决,其中几乎包括洪湖根据地党和红军创建人中的全部精华!
  柳直荀就这样遇害了!洪湖水被蒙冤者的鲜血染红了!
  当年目睹柳直荀被押向刑场的魏泽铭老人深情地回忆说,当行刑者问柳直荀想要留下什么话时,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请把我的问题搞清楚之后,再把我的死讯告诉我的妻子,告诉她我是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这催人泪下的遗言,充满着对妻子的无限深情和对党至死不渝的忠诚。行刑者总算尊重了他的遗愿,没有把“改组派柳直荀已被处决”的消息告诉李淑一。在凄风苦雨中,李淑一带着一对儿女艰难度日,还要时刻提防反动派的种种迫害,但她对柳直荀的爱情始终坚贞不渝,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抚养着烈士的遗孤。毛泽东主席曾写信赞扬她说:“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主席又给李淑一亲笔回信,并答赠给她那首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表达对烈士的褒扬和追悼之情。在信中还言辞恳切地说:“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李淑一牢记毛主席的这一嘱托,可当时柳直荀的真实死因尚未弄清,更谈不上有“墓”可“看”了,李淑一心中常感愧疚。
  1979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共监利县委、监利县人民政府在柳直荀烈士殉难处——周老嘴心慈庵修建了柳直荀烈士陵园,李淑一为纪念碑题写了碑文。文中详细叙述了烈士的生平事迹后,禁不住感慨道:“极左败大业,遗骨楚江滨”,并告诫后来者:“团结戒自戕,江山血铸成”。国家还拨款修建了直荀中学。李淑一(此时已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正准备亲赴周老嘴了却心中的夙愿之时,不料突患脑血栓,后来又得了心肌梗塞,加之年事已高,迟迟难以成行,她只得托付子女代为前往。1988年,为纪念柳直荀诞辰90周年,李淑一嘱咐儿女们到周老嘴为父亲扫墓。儿女们用柳枝扎成一个花圈,并合作了一幅题为“洪湖之秀”的出水芙蓉画,敬献给他们的父亲。
  ( 责编 晋 源 )
其他文献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参加会议人员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选出的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共333人,其中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从十一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逝世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6人;经中央批准,不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25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
期刊
李立功同志的《往事回顾》最近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一部38万字的口述历史,笔透纸背,将老一代共产党人革命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展卷披阅,便恍如徜徉在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热土上,穿越壮美的三晋河山。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烟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令人荡气回肠,胸襟为之一亮。  李立功同志是我省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领导。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期刊
提起王春,不少读者可能感到陌生,他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王春,字千秋,1907年12月30日出生于山西阳城县东四侯村。幼年时代,王春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常常手不释卷,《三字经》《千字文》《四书集注》等都能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在阳城第五高小读书时,全县竞艺会考,他考取头名“状元”,并得到奖励。1923年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在长治市)。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被称“王夫
期刊
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2000年奥申委秘书长、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一串长长的头衔向人们展示着魏纪中和奥运的不解之缘。  2008年,古稀之年的魏纪中正期待着以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的身份见证奥运会。奥运百年,魏纪中亲身经历了50年。这50年,魏纪中见证了中国崎岖的奥运之路。总结这50年的体育生涯,他说:“我不能说我有所成就,我只能说我尽到了责任,惟一的遗憾就是有些事情还能干
期刊
1962年10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因为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极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此前曾全面主持了与印度就边界问题举行的各种级别的交涉,为争取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1960年初,他在中印关系全面恶化的形势下亲赴印度谈判,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    中印边境危机四伏,周恩来亲赴新德里    中印边境局势是在1959年西藏反动
期刊
刘庄位于河南省新乡县县城南边25公里处的黄河故道上。解放前,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新中国成立后,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刘庄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解决温饱,20世纪80年代初提前达到全面小康,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为拥有10亿元固定资产的“红色亿元村”。刘庄因其独特的发展模
期刊
你问我对知青下乡到底怎么着,我认为,除了当时国家的急需以外,本质的一点就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很多的课本里边,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时,都有这一条。可以很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一条没错,直到现在也这么认为。凡是有知识有作为的青年,一定要接触民众,一定要懂得中国国情,要不然你不一定能实现良好的愿望,更无法成为栋梁。现在都讲精英,精英们了解国情更是不可缺少的。    我不是“老三届”,我是“文化大革命”前的
期刊
澄合战役的硝烟已经散去了近60年,但在位于陕西渭北高原澄城县境内的壶梯山区,至今还流传着人民解放军胜利进行澄合战役的动人故事。在纪念王震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这里的山河大地更是铭记着他在此役中的战斗风采。    壶梯山是块难啃的骨头,彭总点了王震的将    1948年夏,一个风云多变、战火纷飞的季节。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进行西府陇东战役之后集中主力于
期刊
山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结束于80年代初,前后历时20多年。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度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对此,毛泽东深感忧虑。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在访问苏联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开展了大规模垦荒运动,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于是在1955
期刊
1916年,毛泽东23岁,他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两年。他逐步摆脱纯粹的课堂学习,转而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特别可贵的是,他作为一介书生,却怀有强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开始了对国家前途与命运乃至国际关系的战略思考。他不仅大胆而准确地预言了20年之后将要爆发的抗日战争,而且充满激情地、乐观地描绘了太平洋战争和中美联合对日作战以及二战后,中美两国之间日益接近、建立通商贸易往来,并科学地认为中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