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以下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细胞”一节中,利用挂图讲完“植物细胞”后,教师又接着挂出“动物细胞”图,请学生对比观察两张图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最后教师总结。这种由学生自己观察——讲述——老师总结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在教学中使用挂图和插图时,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性和课堂效果,需要注意:1)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钻研教材和图的内容,做到指图正确,讲解严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要具体指导观察图的方法。在请学生观察图前,要把图中的符号、结构名称、切面位置等内容交代清楚。3)出示图的时间要适当,不可过早或过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在演示实验中,为使学生观察准确,教师应该:1)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准确,实验现象要清楚。2)演示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项。3)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的方法有边讲边观察,先讲后观察,先观察后讨论、总结等。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生物模型和实物标本,以及幻灯、录像、教学电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二、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要通过视、听、嗅、触、味,全面观察动植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准备工作应该包括:1)准备实验用具和选取实验材料。2)精心设计观察的方法和程序。
  2.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指出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3.要掌握与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运用,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应该让他们做到:一要懂得各种工具的用途和性能,二要掌握规范操作,三要爱护各种观察工具。
   4.要加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古人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可解一生之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是在观察活动中,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就是:
   1)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要按所观察的对象来决定。一般是:先整体,后分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
   2)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重点应该观察其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一些特征:体形、体色、侧线及鳍等。此外,在重点观察时还要提醒學生观察要细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要勤于思维。观察是一种具有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的知觉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不仅用感官和工具去“观”,更要用脑去“察”,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思维得到正确的结果,要使“直观性观察”升华为“逻辑性观察”。就是说,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不只停留在“看到什么”、“是什么”等验证教材内容的水平上,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观察具有探索性。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用生态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及行为;要用结构与生理相适应的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要用进化的观点去观察生物各类群的特征;要在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上去观察生物个体;要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观察生物界。
   4)观察要有记录。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观察现象和结果做认真的记录,并要对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和科学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课外活动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
其他文献
西藏拉萨“3·14事件”发生后,英、美、德、法等国的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其中有些因基本事实错误或观点严重辱华,引起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强烈批评、质疑。本文以金融时报为个案,
石油企业建筑物墙体由于受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产生裂缝,其中温度应力作用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的现象最为普遍,且多发生在结构顶部墙体、女
南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组建形式上是符合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在具体做法上则存在明显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产权关系不对称、行政意识取代了产权权益、职位
学生在写作中最困难最无奈的问题,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不管你什么时候问起作文的困难,学生都说“没的写”。 这正是人文性不足造成的缺陷。写什么,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上,主题的确立又体现在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能力上。也就是说,储备材料,分析材料,确立主题,是解决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措施。读写结合中加强人文性非常必要。  材料是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写作没材料;另一方面,我们读过的大量文章不被重视,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在近代中国精英分子的主导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产生了近代中国众多的思潮,打破了传统的社会
摘 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优化朗读教学,提高朗读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课堂扎实、有效。  关键词:有效朗读;训练  《语文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摘要:隶书是主要书法艺术的形态存在,它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起源于战国时期,兴盛、发展、成熟于东汉时期。汉隶不仅是富含价值的宝卷,还充分体现出人类的思想及精神品质。笔者从艺术形态的角度出发,分析汉代书法应当掌握的重点内容,进而说说隶书时期的作品与篆书时期的作品存在的变化。  关键词: 汉隶 艺术审美 隶书  隶书作为主要书法艺术的形态存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其兴盛、发展、成熟于东汉时期。隶书
领导干部在加强自身政德修炼、确保自己清正廉洁之外,还肩负着引导所管理的干部职工廉洁从业的重大责任。因此,作为领导者,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往往也能和生活中的事件紧密相连,于是对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似乎存在着迷茫,但我们只要能够复习到位,提高效率,无论怎么考我们都能轻松应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高考复习时,一定要"对号入座",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既要熟悉其时
目前,电能计费按传统定义下的有功功率计算电量及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方式.为有效计量电能,必须考虑到电网和牵引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的干扰因素,比如负序、谐波、无功等.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