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在数学上有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兴趣,因而数学成绩总是不特别突出。如果教师能有效启发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喜欢学习数学,这个学生一定会迅速地提高数学成绩。可见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绩。心理学研究证实,能力和兴趣总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能专心致志,从而有效地运用和发展他某方面的能力。兴趣重在培养,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学习活动化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思维将会受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如:《圆柱的认识》一课,我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型物体初步认识圆柱,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议一议,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概括出圆柱的特征。在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通过沿垂线和斜线两次不同的剪法,让学生想象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进一步发现,这两个展开的图形形状不一样,但面积相等,从而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整节课中,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有效度非常高。又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要素、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这些情况,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按照题意给他们做“导演”,然后,请学生借助于自己的两只手进行活动演示。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学习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我以为,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和 “想”数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仍是老教材,许多教学内容远离儿童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学素材。例如: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由于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情景化
  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性,这一认知特点,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知道。而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或是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急于传授大量的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作课前精心准备,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这一客观认知规律,而是注重空洞无味的说教,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地挫伤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创造数学情景,“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对怎样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期刊
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当我刚讲到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时,突然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冒了出来:“我的爸爸就经常打我,我想要的钱妈妈总是比我要的数少给或不给我。”安静的教室立刻躁动起来。此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到这个插嘴同学的身上,而他却站起来边说边做着家长打他的动作。其他同学也都小声的议论开了:“我每次考试不好,爸爸就打我,妈妈骂我,只知道要钱,只知道吃,就知道比穿,成绩就是比某某某差。”  看到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化生物课程改革。  一.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1.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的侧重点。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
期刊
“反证法”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被采用。这里所说的“反证”是指先提出一种假定,这种假定和已知的地理结论或事实相反,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事实或基本理论相矛盾的结果来,最后否定原来假定,通过事实更加有力证明已知的地理结论或事实。这种方法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当讲授地球上的大气时,我向学生提出假设:“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最后集中起来有这么几点:1
期刊
一.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   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
期刊
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这一科目的特征,在课外通过采取言语激励、检查促进、打造平台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用感情“俘获”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要拥有一颗慈母之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蹲下来育人”,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发挥语文教师的优势,在作文、日记的评语上多下功夫。评语并非三言两语,有时甚至是长篇“情书”,和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力求让评语打动学生,激
期刊
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设身处地,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要通过各种途径把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感受到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达到悦耳悦身、爽心爽神,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浓厚兴趣,这种诱导始终贯穿一个情字,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诱在情趣淡薄
期刊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把作文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按照“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改后讲评”的流程进行,基本模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写,老师批。”学生只有听、写的权力,没有评、改的权力,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只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写,当写完时才猛然省悟自己还未达到训
期刊
【摘 要】教学“减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中,减负要靠增效来实现。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及社会联动参与,把“减负”与增效落到实处。  【关键词】英语教学 减负 增效  为学生和教师“减负”是时下社会的普遍呼声,也是当今“效率时代”的客观要求。而“减负”与增效互为因果和前提,只有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