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衔接规则的检讨与完善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反馈下的阶段性成果,虽然初步厘清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混乱局面,但是由于未能精细化和体系化地作出规范设计,仍然不乏笼统和粗糙之处。通过运用法教义学方法勾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衔接规则的建构样态及其图景,并以制度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在当前规范设计下诉讼制度之间的耦合状况,可以发现同属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制度系统中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存在不少制度真空与制度冲突。不仅限
其他文献
个人数据权是人格权,而不是财产权,并且,个人数据权主要是在公法领域发生作用,因此,个人数据权主要是一项宪法权利。在公法领域,数据主体的自决权受到很大限制,公权力机关基
食物伦理的主权维度是继食物安全、食物健康之后食物伦理研究的新维度,其主要诉求是人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传统、文化、喜好来决定生产、选择、消费食物。实现食物伦理主权维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态中的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生理、病理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为保证实验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为较常见乳腺疾病,国内发病率与日俱增。PCM主要发生于非哺乳期中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手段亦多样化。目前PCM主
自然保护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存在一定差异。《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工作须依赖理论上
2020年12月5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及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