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工程在课堂中的整合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简介
  STEM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但STEM课程该如何走进课堂,如何将S7EM教育中最重要的工程与科学紧密结合起来,成了很多STEM教育实践者所面临的问题。“科学与工程在课堂中的整合”慕课课程以介绍在课堂上实现了科学与工程有机结合的优秀科教案例为主要内容,帮助科技教师深入理解在课堂上将科学与工程进行整合的方法与策略。
  本课程精选了《中国科技教育》杂志“NSTA专栏”中的多个优秀科教案例,这些案例均来自于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7A)所主办的3本杂志《科学与儿童》、《科学视野》和《科学教师》,这3本杂志分别面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科学教师。本慕课课程以“NSTA专栏”中的优秀案例为蓝本,结合授课专家团队的丰富的科研、STEM项目开展经验,课程内容适用于校内的科学教师及科技辅导员,以及校外科技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为科技辅导员开展STEM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对于有兴趣指导孩子在课后和假期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师、家长和相关机构都能有所帮助。
  课程内容
  “科学与工程在课堂中的整合”慕课课程由4个部分31节课组成。4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概况、工程篇、科学篇和方法篇。其中工程篇主要围绕工程设计的完整流程展开,通过“挑战设计风力发电机”、“建立塔模型”等趣味性非常浓厚的科学和工程综合性活动案例,增强学员对工程设计流程的了解。科学篇主要按照生命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以及物质科学3大科学领域进行划分,每个领域中以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活动案例组成。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选取了“抓错了鱼”、“仿生学”等案例;在地球科学领域,选取了“在室内模拟真实的地表结构变化”、“洞穴沉积物和沙堡”等案例;在物质科学领域,选取了“理解反射原理”、“吸管与气压”等案例。所有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如何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工程挑战活动在科学课程上进行有机结合的有效策略。在方法篇中介绍在课堂上开展科学与工程活动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对学生在STEM课堂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策略。
其他文献
前一讲已经提到STEM教育在NASA得到初步实践并向美国各地蔓延的态势,但仍然没有讲明STEM教育如何被科学化实践。因为当时NASA的探索还只有较短的时间,究竟怎样做STEM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STEM的内在效能,其实对人类还属于未知数。因此,这一讲我们将继续讲述STEM规律在美国的科学教育应用中进一步深化的历史过程。我们将看到,在NASA的持续努力下,这里形成了一个将STEM理念逐渐认识得更准
偌大一个月球,泱泱广寒宫,当然不只住着嫦娥一个人。修道不用心的吴刚,也在宫前默默地用他手里的斧砍着一颗大树,也不知道砍了多少年了。  要鉴定他砍的这棵“月桂”,特征其实十分明显。首先它异常高大,虽然吴刚的故事版本繁杂,但在所有的版本里这棵树的高度都是500丈,折算成公制单位大概是167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树木高13.4倍,就连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也不及它高度的一半。  而且这棵桂树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