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中的欲望探微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私是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晓苏别开生面,撕开人性神秘的面纱,为读者展现了隐私背后的生存悲凉、人性的自私、贪婪、尔虞我诈、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信仰倒塌、传统精神的衰落……他独到的思考和视角,所呈现出的滚滚欲潮中的社会病毒的蔓延,体现了一个作家为时代发声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隐私》(2010年12月湖南人们出版社出版)书名取自其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通过大胆、严肃、艺术地对“性”的书写,向读者展现性爱之美的艺术同时,呈现出了生之艰难。揭示了痛苦中的慰藉,绝望中的希望!构建出独树一帜的小说世界,因而深受读者的青睐。
  晓苏的小说追求有意思又有意义。他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地叙事,“他的有意思之处在于将这不道德的事情用一种道德赞美的叙述语调进行描写,从而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小说《陪读》《姑嫂树》揭示了时下人们的精神迷失。陪读中的母亲本来是肩负监护女儿读书的责任而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母亲还没有见上女儿的面,自己却遇上了酷似梦中情人表哥的美男子,不禁心荡神驰,身不由己投入到浪漫多情的男人怀抱中!作为母亲,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榜样,这样的行为楷模又怎能为孩子做好表率?监护正值青春妙龄的女儿?小说《陪读》唤起人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排解他们青春期懵懂情愫的困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深思!家长对孩子们的生活事无巨细、呵护备至,只会使孩子们沉迷于温室中浑浑噩噩安于享乐,以致弱化他们的独立性,从而丧失斗志,失去内在的拼搏动力。《姑嫂树》中的姑子失踪以后,嫂子带上家里所有的积蓄,住低廉的地下室旅馆,每天以快餐面充饥苦苦地寻找姑子。当嫂子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姑子,姑嫂二人又不幸落到坏人的魔掌,为了保护姑子的贞洁,嫂子祈求他们,只要放过姑子,她愿牺牲自己的尊严,一人受坏蛋的凌辱。可嫂子哪里知道,她不惜用尊严和生命的代价来保护的姑子早已沦为风尘女子,并非什么黄花闺女了……姑子被嫂子带回家仅呆了两天,又不知去向……作品揭示了一旦人的信仰缺失,精神就会迷茫,外在的干预、家长们鸟笼似的监护和管束已显得苍白无力!《姑嫂树》中的姑子自甘堕落、自我放纵的现象,已给人们的精神领地发出了红色预警!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年轻一代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抱负的信念,使之焕发火热的青春和激情,博览群书,胸怀大志,放眼世界,做一个严格自律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下中国教育势在必行的重头课题。也是《陪读》《姑嫂树》这两篇小说的现实意义。
  反讽是晓苏小说的叙述特色。《风流老婆》对趋炎附势的反讽,与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风流老婆》中的冯春娘在村民遭遇为难之际举足轻重的作用,犹如《羊脂球》遭鄙夷后又被奉为“圣女”的艺术效果。
  1870的普法战争爆发,《羊脂球》乘坐的一辆避难马车被普鲁士军官发现而扣留,并无耻地提出要羊脂球陪他睡一觉方能通行,羊脂球出于爱国之心,断然拒绝了普鲁士军官有辱国格和人格的无理要求。可与她同车的“绅士”乘客们为了自身能脱离险境,轮番诱劝羊脂球献身普鲁士军官,并大加赞赏她的大义之举,把她置于众人生死存亡的风口浪尖,羊脂球为了大伙能脱离虎口,忍辱负重,違心顺从了普鲁士军官。可事后,那些曾苦苦哀求她献身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认为她本身就是妓女,献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且个个疏远她,对她不屑……小说把过河拆桥的势利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风流老婆》中的冯春娘漂亮、性感,她的美貌被下乡的席局长吸引!席局长与她幽会时不慎被村会计肖金宝发现,肖金宝以此相要挟,要冯春娘陪他睡一觉。遭冯春娘拒绝后,便把她与席局长幽会的秘密四处散播,而且还专程来告诉“我”,其用心是让我在村民面前,因为戴绿帽子而抬不起头。可事情的逆转是村民周铁锤的父亲身患重病,因镇上的医疗条件受限,必须转入县医院马上动手术进行治疗,否者将生命垂危。周铁锤因带的住院费不够父亲住不上院急的团团转,正当他求助无门之时,热心快肠的冯春娘尝试着给席局长打了个电话,没有想到席局长对冯春娘的求助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不仅雪中送炭垫付了医药费,而且还让周铁锤还款时少还1000元,作为他捐助贫困户扶贫的钱。周铁锤一家人自然是对冯春娘感激涕零!兽医张顺风从学校毕业后因为没有找到工作,他用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服务,偶尔收一点费用,被镇兽医站戴盖帽穿制服的人发现了,冠以“无证经营”的帽子,并处500元的重罚。正当张顺风一筹莫展时,忽然看到冯春娘的老公“我”,仿佛见到救星一般。当兽医站戴盖帽的人明白了席局长与“我”的老婆冯春娘的特殊关系,马上来了180度的转弯,吓得仓皇而去。不仅没有对张顺风罚款,还要他照常经营。两个戴盖帽的人临走时还对“我”说,要“我”和冯春娘常到他们兽医站去玩,并代他们向席局长问好!冯春娘老公的独白更耐人寻味:“张顺风马上给我泡了一杯茶,之前还从来没有人对我像张顺风一样那么客气过。”当一个人无权无势之时,便遭到欺凌,一旦有利用价值或有利可图,便把你敬为上宾……这就是晓苏的小说艺术,最具强烈效果的吊诡与反讽。小说揭示出了人性深处的奥秘,骨子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夫妻之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会赢得永葆的爱情。
  晓苏一贯之不吝笔墨,书写乡村的婚姻危机和情感孤独的话题。以怜悯体贴的笔触,讲述笔下人物情感的孤独和婚姻的举步维艰。如《人住牛栏》刻画了一个结不到婚的“苕弟弟”,姐姐为了弟弟能娶上老婆,被狡黠的媒人谢甲以给“苕弟弟”(“我”)介绍老婆为由,一次又一次地骗吃骗喝。最为卑鄙的是,姐姐好酒好饭招待他,他竟借醉酒了赖着不走,并趁机猥琐姐姐,被外出杀猪提前回家的姐夫发现惨遭毒打。事后,他又趁姐夫不在家又去纠缠姐姐,说姐姐答应过陪他睡觉。姐姐说,我答应你的条件是你必须为弟弟找到老婆。“我”长得那么丑,人又“苕”,根本是不可能找到老婆的。谢甲就以遭到姐夫屈打为由,公然无赖要姐姐陪他睡觉,以安抚他遭受的“冤打”,达到了他卑琐的目的。善良的姐姐因为“苕弟弟”的婚姻,遭到居心叵测的媒人谢甲的觊觎,同情与愤怒同时占据着读者的心……《桃花桥》描绘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为了母亲临终的嘱托,退掉婚约,撑起家务,准备让哥哥娶上媳妇后再嫁。可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妹妹从妙龄女子熬成了大龄姑娘,哥哥依然形单影只,最终兄妹二人向往爱情的一腔纯情成了有妇之夫情感的调节剂,美好的爱情因为贫穷寸步难行。《钟点房》中的表哥杨官,因为不善言辞,不会甜言蜜语讨女人欢心,四十几了连女人的手都没有碰过。他偷看女人上厕所,被她老公发现遭到痛打。“我”对表哥顿生恻隐之心,出钱为他找了一个三陪女去开“钟点房”。女子为了多要钱,在表哥面前装清纯,骗他说自己只有十八岁,表哥不忍做“缺德事”,心甘情愿让她走了……“我”再次为表哥物色年龄较大一些的女子,大约30多岁的一个女子,其实也就是某发廊的老板娘。她为自己蒙上了一块遮羞布,骗表哥说,自己做这行实则是迫不得已,丈夫死了,公公婆婆常年生病,孩子读书要用钱,自己一个弱女子实在是迫于无奈,表哥听信了她的鬼话,打算和她结婚,帮她一把,于是对她说,还是等结婚了名正言顺地和她睡觉。作品中的“我”本来是不喜欢这种场所的,但钱已不能退回来了,再说自己也“不是品德多么高尚的人”,在那女子的极力诱惑下便与那女子发生了肉体关系。小说《钟点房》巧借结不到婚的表哥,被表弟带到风月场所的经过,揭示了时下社会的不良风气,金钱与肉体交易的内幕。
  纵观《我们的隐私》,作品对留守人群、打工一族、大龄青年的情感书写,塑造了一个个让人隐隐作痛的艺术形象。《留在家里的男人》长期以来情感受到压抑,给岳父祝寿的夜晚,与岳父睡在一个床上竟迷迷糊糊把岳父当着老婆抱着……醒后不禁羞愧交加、无地自容,天刚一亮就不辞而别偷偷跑回了家。他感到无颜再见到岳父母,所以一直避而不见。后来老婆提前回家过年要和他一起去给父亲祝寿,他死都不去。他的举动令老婆百思不得其解,无论老婆怎样追问,他都沉默不语。直到次年老婆再次搭上南下打工的客车,岳父匆匆赶来才说出了真相,求她不要再出去打工了……这种生存图景又是多少个家庭的缩影?
  《我们的隐私》幽默的文笔,意味深长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底层人群的沉切怜悯之情,让人不得不掩卷深思!怎样改变现实生存图景?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弘扬传统美德,树立信仰的旗帜!是作家晓苏的文字流淌出来的精神昭示。
  (作者介绍:雪梅,本名杨如梅,现居湖北五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今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又缺乏求职技巧且自信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弱,因此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心仪的工作。语言交际能力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求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语言能力缺失的重要表现,探究语言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影响,帮助大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就业。  关健词:大学生 就业 求职 语言表达能力  近几年,由于国
内容摘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据说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自题居室的一副励志联,它看似写景,其实包含着很深的哲理。若仔细揣摩的话,这两句除可以表达对人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外,用来比喻和形容现代短诗与微型诗评也是极其恰当的——诗好何须长,评赞不在微。本文所摘选的一组现代短诗,通常都在20行以内;本人所写作的微型诗评,通常都在600字左右。通过阅读鉴赏,交流审美感受。   关键词:现代短诗 微型诗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对于新中国来说其意义无需多言,而就文坛而言,也是具有巨大文学史意义的。自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学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以区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文学”,这四十年来,我国的文坛发展可谓是朝气蓬勃,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家作品,这些作家中的佼佼者不仅获得了我国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诸多国家级大奖,甚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等一些国际性文学大奖。如此琳琅满目的作家作品,
内容摘要: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望夫故事和寻夫故事,是两大既相似又不尽相同的主题类型,反映了中国民間故事中性别叙事的不同形态。本文试图从主题入手,对这两类故事进行比较,从而挖掘两类主题叙事模式背后的性别文化传统、性别制度结构及两性权力关系,展现那些被夫权制压抑个体生命特质的他者女性的经验和感受。  关键词:望夫故事 寻夫故事 主题 比较研究  望夫故事和寻夫故事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较广并深受民众喜爱
内容摘要:《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渗透的先进的婚姻观。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身份赋予、叙事视角的立体转化、书名设置的独到之处,三个角度来分析简·奥斯丁是如何凸显其独特、新颖的婚姻观。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婚姻观 叙事视角  《傲慢与偏见》中通过不同婚姻爱情观下不同的婚姻状态的对比,简·奥斯汀确立了在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代,她认为最正确最先进的婚姻观——
内容摘要:席勒反对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自然与规则的对立,认为理想的人应是作为和谐、完整的个体而存在。而这种完整只有通过审美教育、通过游戏,才能培养高尚的人性,使人走向自由的国度。  关键词:席勒 自由 审美 游戏  從柏拉图的“理想国”,奥古斯丁的“原罪说”,到黑格尔“美是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再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哲学家们都对世界是什么、人类何以把握世界不断追求。席勒以其对人的生存话题的积极
六月初夏风光美,高山龙坪情谊浓。首先,我代表保康县龙坪镇党委、政府和龙坪人民,热烈欢迎省、市、县文学艺术界的各位领导和作家,来到高山明珠——龙坪。你们的到来,名人齐聚龙坪开展文学采风活动,既展示了大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文学作风,也体现了大家对龙坪的关心关怀,是龙坪发展的一件大事、喜事,让我们感到十分激动和温暖。在此,我要再次代表龙坪镇党委、政府,代表全镇父老乡亲,对你们的到來表示衷心感
从1954年截稿的《三里湾》到1957年给女儿的家信—《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再到1960年出版的《三复集》,赵树理先生始终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探索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并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寻找着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无可非议,赵树理先生的这些思想具有超前性,特别是在“三农问题”较为严重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孤独的思考者:两个基本问题的提出  1960年,赵树理出版了他的散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指出:“有时美感也不全是快感,悲剧和崇高事物如狂风巨浪、悬崖陡壁等等所产生的美感之中却夹杂着痛感。”(朱光潜《谈美书简》,中华书局2012年5月第1版)这说明,审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能给人带来快乐,却不仅仅给人带来快感,其中夹杂着的他类情愫会给予欣赏者多重情绪反应,就像我们会在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中流淌下伤感的泪水,也会在诗歌那优美的意境中迸发出萧然的情怀一样。例如下面这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是所有文学艺术的创作核心,尤其是小说,更是重视人,即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微小说《看风水》的标题虽然是“看风水”,但所述内容却根本是“文不对题”,即全篇并没有具体描述风水大师在如何“看风水”,而是整个过程都在表现风水大师在如何“看人”——识人鉴德。   关键词:言为心声 行显品迹 察言观行 识人鉴德  算命、占卜、看风水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