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钰斌:台湾公益教育之我见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北京的一名中学生,今年因为一趟台湾公益之行,让我见识到了宝岛公益教育的别样之美。在一个中学生的生活里,教育等同于学校。台湾让我看到,教育还等同于生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等等。
  在花婆婆绘本馆接触生命教育
  台湾之行第一站,我和公益考察团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台湾花婆婆绘本馆,这里汇集了来自全世界的上千册精品绘本,其中有不少是获得国际大奖的经典绘本。
  一进门,我就喜欢上了绘本馆的环境,很温馨,也很有童趣。在这个绘本的世界里,我起初是被见所未见的各种国外经典著作所吸引,后来发现生命教育才是这一本本绘本背后的意义。
  在这里,故事老师以讲故事,配合律动、手工为辅的综合教学方式,让我和小伙伴们去感知生命、认识生命、为父母解说、传达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最终的目的则是为了让我们变得自信、乐观、有责任、有爱心。
  我问故事老师,为什么会选择绘本来教我们生命教育呢?原来,即使像我这样一个来自北京的学生,与台湾的学生个性不同、喜好不同,所处的教育环境也不同,但我们都有一个从小就喜欢的事情——听故事。老师告诉我,“听故事的时候孩子的耳朵是张开的,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孩子的心里。”
  第二站的花花姐姐亲子故事体验Café餐厅与花婆婆绘本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花花姐姐说故事”环节以绘本故事为主轴,透过故事延伸活动和剧场表演,让我和小伙伴跟着活泼生动的故事互动,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那一段又一段奇幻的故事里去了。
  现场老师告诉我,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开启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方面培养了我们感恩的心。
  在广兴纸寮亲手造出第一张纸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每天我手捧书本,在一张张纸上学习,但你如果要问我纸是怎么造出来的?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答案。
  那天,我们来到台湾南投广兴纸寮。我查阅资料后发现,广兴纸寮造纸厂创立于1969年,至今依然保留着手工造纸的技艺。
  在这里,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参观了纸产业文物馆,看到了各种和手工纸相关的文物或图幅,也了解这里造纸的历史与文化。
  最激动的时刻是听到讲解员说我们可以亲手DIY造一张纸。我们先看着造纸师傅们,用操纸架与竹栏反复地滤过纸浆、摊纸,造出一迭迭湿答答的纸砖头,再将纸摊平、除去剩余的水分,一张张平坦、柔顺的宣纸才宣告完成。
  接下来,我也学着师傅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当一张纸就这样从我手上诞生时,我真的很激动。
  就这样,我们了解了整个造纸工艺流程,又亲身体验了手工造纸,还看到了造纸这个古老产业的样貌。
  刚刚亲眼见证手工纸怎样诞生,我又体验了拓印,亲手印制了一面手工纸扇。在初成形的纸面上,拓印字句,又让我体会到了四大发明中另一项印刷术的魅力。就是这样,我与四大发明中的两个在台湾不期而遇。
  在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我国传统戏曲蕴含着东方之美,怎么去保护它,是一个让人头痛问题。在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我们观看了民俗技艺表演和传统戏曲展演,我想也许北京也可以建一座艺术中心,把全国各地民间的文化瑰宝收集起来,保护起来,传承给我们下一代。
  在这里,从戏剧馆、曲艺馆、图书馆、工艺传习所、目仔窑、民俗街坊、住宿中心至文昌祠、戏台、黄举人宅等等,各种传统文化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走近它们,你觉得非常有味道。
  民间传统文化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食粮,从中可以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精髓,欣赏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也是书本之外的另一种学习。
  此外,我们还去了慈济关渡园区环保站,在慈济的多动能厅,《慈济环保20年从一双手开始》让我们知道慈济环保站的来源,也让我们知道“从一双手开始”所能带来的巨变。
  这趟台湾公益之行,在一场又不场的公益教育中最终结束,我的思考却留在了那里,宝岛的公益教育深入在生活中,也在丰富着生活的内涵。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