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燃烧废气治理技术分析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试验室在进行电池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废气,通过分析动力锂电池燃烧机制,对其产生的污染物类别进行研究,采取一定的除尘、净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以便其达到达到污染物排放防控要求,同时可以可以帮助设计人进行工艺设备选型,提高本专业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试验室;净化除尘;
  引言:
  動力锂电池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随着科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将会得到更普遍的应用。新能源汽车试验室在进行电池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废气,在进行工艺通风设计时,通常这部分工艺除尘设备一般需要专门设备厂家进行深化设计,设计人员了解较少。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市场上常用的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燃烧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其产生的污染物类别,通过一定的除尘、净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以便其达到达到污染物排放防控要求。同时提高本专业和和其他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完善互提资料,提高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能力。
  1.电动汽车常用动力锂电池分类
  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能源,其工作原理是将电能和化学能通过充放电进行互相转换,达到储能的目的。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解液、正负极、隔膜、粘结剂等物质。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如图1-1所示:
  通常情况下,正极材料使用锂化合物,负极主要采用石墨材料、焦炭等。电解液主要采用锂化合物的有机溶液,溶剂为碳酸丙烯酯、甲乙基碳酸酯等溶液按照规定的标准混合得到。隔膜材料为(聚乙烯) PP 或 (聚丙烯)PE或两者的复合型材料等。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动力锂电池,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镍-钴三元锂电池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的即是上述三种锂电池。
  (1)锰酸锂电池(LiMn2O4,简写LMO)
  锰酸锂电池是指正极使用锰酸锂材料的电池,由于其良好的能源性能和较低的材料成本,锰酸锂电池是最早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的电池之一。但是它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2)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简写LFP)
  磷酸铁锂电池是以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因其特殊的材料,具有循环次数多、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
  (3)锰-镍-钴三元锂电池(LiNixCoyMnzO2,简称NCM)
  三元锂电池通常指使用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相比,其具有能量密度大、放电容量大等优点,但其安全性能较差。
  本文即对以上三种动力锂电池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及废气进行成分分析,通过采取必要的通风除尘措施,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已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2.动力锂电池燃烧机制分析
  2.1锂电池工作原理
  锂电池一般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为锂化合物,使得锂离子从正极锂化合物中脱出,通过电解液嵌入到碳层中,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当碳层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锂电池的充电容量越高。当电池进行放电时,嵌在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经电解液又重新嵌入回正极。随着正极的锂离子增多,放电容量越高。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
  2.1锂电池燃烧机理
  锂电池是一个封闭的反应体系,在其内部存在系列电化学和化学反应。但在某些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触发下,还存在如电解质溶液的还原和氧化分解、正极的热分解等副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并释放出小分子气体。由于反应剧烈,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传递到电池体外,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急剧上升;而温度的上升又会极大地加速副反应,产生更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物,此时电池进入无法控制的自加温状态,即俗称的热失控状态。
  动力锂电池电池副反应应不仅释放出大量热量,而且产生大量可燃、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聚集在电池内部引起电池胀包,压力进一步增大会破包、泄气;泄气极易发生燃烧,形成射流火或爆燃火球,并进一步点燃附近的可燃物以及诱发邻近电池热失控,形成火势的加大和蔓延。
  锂电池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充、短路、受热等。
  (1)过充
  当使用非原装充电器,或者充电器运行不正常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可能会导致电池的温度上升,正常情况下就会终止当前的充电状态。但是实际应用下,由于设计、管理、工艺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过充保护装置失效,此时电池会继续充电,可能会导致锂电池内部温度上升、内压升高,进而发生火灾爆炸。
  (2)短路
  当电池发生短路时,电池内正极可能会析出氧气,这使得电解液迅速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大量气体。这些反应会使得电池发生热失控,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热能,从而导致火灾爆炸。引发电池短路的原因包括针刺、撞击、高温环境、过充保护失效等。
  (3)外部高温因素
  电池在高温下,由于热传递,电池内电解液温度升高,电池内的 SEI 膜由于电解液的高温可能被熔化,SEI 膜一旦被熔穿,电池则会发生如上所说的电池短路现象,从而促使放热反应的生成导致电池爆炸。
  (4)内在因素
  产品内在因素包括电池结构的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
  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大多与车载动力电池系统的热失控有关,提高动力电池防护等级是电动汽车火灾防控的关键。锂电池火灾具有燃烧速度快、火焰强度大、产生大量有毒可燃烟气、存在爆炸的风险等特点,这给新能源汽车试验室建设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2动力锂电池燃烧产生烟气分析
  锂电池主要由 4个部分构成: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   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这 3 类电池相同之处在于都使用石墨材料作为负极,电解液也常用碳酸酯类作为溶剂,而不同之处在于正极材料不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也可能不同。
  从易燃性和释热性来看,石墨负极是电池组件中最容易著火的组件,而且也是热释放强度最大的组件,其次是隔膜、正极。从生烟性来看,电池燃烧过程中烟气的来源主要是隔膜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电极材料的燃烧和热分解。
  在电池组件中,隔膜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高聚物,分子中存在大量的碳氢键,在被点燃的情况下如果完全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但是在电池组件燃烧前期,空气中的大部分氧气被电解液的气相挥发物和电解液本身消耗掉了,因此,这一阶段中隔膜的燃烧主要是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烟气、不完全燃烧有机质、碳质悬浮粒子等污染物。
  通过相关文献可以得知,锂电池燃烧排放气体中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二氧化硫(SO2)、氟化氢(HF)、一氧化氮(NO)以及不完全燃烧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
  SO2 来自电池内添加剂的燃烧产物,NO 来自空气 N2 氧化,HCL 来自电池隔膜燃烧,HF 来自锂盐和粘接剂 PVDF,也包括隔膜和电池内部的添加剂,如阻燃添加剂等。
  本文即是对以上污染物进行除尘、净化,使其满足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烟尘及废气处理过程分析
  3.1废气处理方式分析
  锂电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不完全燃烧有机质及有毒物质,排入大气前必须进行除尘、净化处理,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放。有害气体的成分复杂,治理技术差异较大,目前常用的净化方法主要有:催化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法、复合光催化、蓄热式燃烧、热力氧化等。
  3.2废气处理原理分析
  对于产气量大、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为“吸附浓缩+脱附处理”。吸附浓缩常用常用活性炭等多孔介质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常见的脱附后处理方式有催化燃烧、焚烧处理、冷凝回收等。
  活性炭吸附过滤容量大、价格低、催化燃烧低温高效,因此活性炭吸脱附+催化燃烧技术在流量大、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中较为常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市场上常用的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燃烧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出产生的污染物类别,通过一定的除尘、净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达到达到污染物排放防控的目的。同时
  整理新能源电池在试验过程产生的烟尘及废气净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为设计人员进行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借鉴,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GB 30484-2013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2]张亚军,王贺武.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烧特性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2019,55(20):17-27.
  [3]邵丹,骆相宜 ,钟灿鸣 ,等.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的进展[J] .电池,2020,50(1):83-86.
  [4]陈玉红,唐致远,贺艳兵,等.锂离子电池爆炸机理分析[J] .电化学,2006,(3):266-270.
  [5]张宇,周亚斌.废锂电池拆解废气治理技术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5):43.
  [6]陈殿君,秦佩.活性炭吸脱附+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系统设计与应用[J] .山东化学,2020,49(16):150-151.
  [7]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HJ 2027-2013,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道路排水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其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道路排水施工出现较多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应对道路排水工程进行管理,保障道路排水工程顺利施工。本文先对道路排水工程的特征和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今后市政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关键词:管理措施;施工质量;排水工程;市政道路  引言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工程
期刊
【摘要】音乐节律机制包含静态框架与动态程序两个部分;而美国节律音系学所开创的节律模式,显然缺失了后一部分。本文论证了完整的音乐节律机制的构成,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以进一步形成音乐与语言共享新的节律饮系理论模式。  【关键词】节律;框架;程序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不但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把打开科学奥秘的钥匙。  1977年,美国学者利伯曼与波莱斯合作,发表了《论重音与语言节律》一文。该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历史学、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传统安代与现代安代进行简要的剖析,探讨其各自的社会根基及文化、艺术取向  【关键词】安代;文化;艺术;系统论  提起安代,多数人知道它是蒙古族传统的歌舞形式,也有些人甚至认为,它只是蒙古族舞蹈的一个品种,可以说,它属于舞蹈也好,属于歌舞也好,都只看到的它在当代的留存形态,而没有说到安代的真正本质,安代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有其蒙古族浓郁的民族传统。内
期刊
摘要:管道质量对于输水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和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输水工程管道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管道管材及管径选择的质量管理,保障整体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输水管道;管径;材料;措施分析  1输水管材的选择分析  1.1材料选择  管道材料是管道建设的核心因素,优化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道需要从管道材料的选择入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能优异的管道材料能够减少管道
期刊
【摘要】在关于民族音乐学众多理论著作中中,其中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最为突出,这本论著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清晰的论点,详细的论述了民族音乐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对于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我们应该遵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阅读相关的田野调查实例,带有实证性、思辨性和创见性去学习和探索。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伍国栋  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下属的一门年轻的音乐理论
期刊
【摘要】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裕固族传统民歌更是裕固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裕固族“象征标志”的一面旗帜。本文就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中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诸位前辈和同道,借以引起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裕固族;传统民歌;生活方式;认知意识;传承发展;  裕固族传统民歌作品内容大都与当时特定的劳动生产和
期刊
【摘要】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使很多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梅花三弄》和《百鸟朝凤》最为典型。这两首改编曲的共同特点在于王建中模仿借鉴了许多原曲运用到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并发挥了钢琴自身的优势,为它们更添神韵。由于模仿的乐器不同,演奏技法必然也截然不同。本文拟以这两首钢琴改编曲为例,简要分析其中沿用到的古琴、唢呐演奏技法,并谈谈我的演奏心得。  【关键词】钢琴曲;演奏;简析;发展  一、钢琴曲《梅
期刊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格调高雅,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歌曲的时代性和美学性,使得演唱者能够充分发挥独特的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形成自身所固有的演唱风格。有鉴于此,本文针对黄自的两首歌曲即《思乡》与《春思曲》作为例证,着重从音色与力度、速度与节奏、语言与句法等方面来予以分析,从而折射出演唱者所必须具有的音乐功底,也映衬出演唱者所具有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黄自;演唱风格;思乡;春思曲  黄自是我国近代
期刊
【摘要】在当下,音乐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不同学科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偏向,侧重点有所不同。然而,虽然这些研究方法各异,却有逐渐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音乐学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究竟带来什么?本文主要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就西方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西音史的研究可以借鉴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音乐学研究
期刊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提到俄罗斯音乐,最为熟知的便是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他的音乐感人至深,并且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色彩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民族性;四季;船歌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音乐就逐步重视起民族性的问题。古典主义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