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来源 :心理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i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考察了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方法:共87名女大学生被试(45限制性饮食者,42非限制性饮食者)参与了研究,实验采用侧抑制范式,包括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均由高、低能量食物图片组成,要求被试注意目标刺激,忽视分心刺激。结果:1) 对于非限制性饮食者而言,目标主效应显著,其对高能量的目标反应更快。2) 对于限制性饮食者而言,目标和分心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事后检验发现,当目标刺激为高能量图片时,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的分心刺激(HHH)比低能量的分心刺激(LHL)反应更慢;当目标刺激为低能量图片时,限制
其他文献
自2016年起我国不再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独生子女家庭仍然占据很大比重。关于独生儿童的性格培养和教育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独生与非独生儿童
采用大学生人际困扰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350名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容纳他人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 17.90%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一般,2.60%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
青少年药物成瘾一般是在家庭当中形成的,反映了家庭系统的运行障碍,并且会因为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而维持和加剧。而青少年吸毒人员生理上脱毒及多次戒毒后,不良的家庭环境会
惊魄的宇宙之谜──《洛书》之我见周康龄《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儒谓《洛书》即《洪范》九畴。《洪范》云:“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汉孔安国传:“天与
大学生对于未来工作会有各种期待,个体的自信水平面对这些就业目标会表现出差异,本研究从自我建构角度探讨影响就业自信的心理机制。研究根据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将就业自信划分
【正】 关于《易经》《易经》,英国人写作J Ching,德国人写作Ⅱ ching,英文书名是“The Bookof Changes”(《变化之书》),大概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之一。它免遭中国公元前
《宋史·陈抟传》说:抟“颇以诗名后唐。长兴(公元930至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塵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棲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这段记载把陈抟从武当返归四川,从蜀中道流学道的重要史实全部漏掉了。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10名师范类中专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师范类中专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① 不同群体的师范类
<正> 巽(五十七) 经文: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九三:频巽,吝。六四:悔亡,田获三品。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体验消费是指为了获得生活经历或经验而进行的消费,与其对应的是实物消费,指的是为了拥有物质类商品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本研究采用两种研究范式探讨消费类型对幸福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