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治沙,善待沙漠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谈沙色变,视为洪水猛兽,其实是对沙漠的不认识,不了解和不尊重。
  沙漠,我们指的是原生沙漠,如同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的一大自然生态系统,同样具有物种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沙漠是博大而美丽的,大漠瀚海中的金字塔型、新月型等形态各异的沙丘和沙丘链恢宏壮观,令人震憾!
  沙漠并非一些人想象中的是一片死亡的世界;沙漠中有河流、湖泊、沼泽和许多适应沙漠环境的动植物,它们的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沙漠中的绿洲瓜果飘香,民风淳朴,有如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世界的几大古文明多在沙漠地区发生是耐人寻味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我国西域的古文明遗迹,如今都已沉睡在茫茫的沙漠之中。骑着沙漠之舟骆驼,探访这些沙漠古城和古遗址,则有如步人时空隧道,穿越千古进入人类的童年。这种兼备探险与考古、生态与人文的旅行,更令人怦然心动!
  固然,沙漠地区因其酷热与干旱,环境的承载力低而不适宜大量人类的居住;但自古以来,却一直都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家园之一。沙漠地区的原住民在与沙漠长期相处的历史中,正是善待沙漠,顺应自然,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生活在极度干旱区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且由于设计巧夺天工、工程浩大而被誉为人类近代工程建设的一大奇观!
  沙漠是美丽的,而沙漠化则是可怕的。
  人们常把沙漠与沙漠化混为一谈,这是一种混淆了基本概念的错误,沙漠和沙漠化,其实完全是两码事。
  沙漠是在地质时代因气候变迁,陆地升降以及大陆飘移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多则有上亿年,少则也有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沙漠化则是在原本非沙漠的草原、森林与湿地,主要由于人为垦殖、樵采、过牧或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生态系统和土地的退化,形成了类似沙漠的那种景观,使人们痛失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力,称之沙漠化。沙漠化的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相生相伴,最古老的沙漠化土地约有1万年。
  我国有62万平方公里原生沙漠和沙地,70万平方公里原生戈壁,合计132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这是大西北壮丽山川的组成部分,“宜荒则荒”无须“治理”。需要治理的是近2000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38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在公元10世纪前,特别是汉唐时代的沙漠化土地,都以干旱区的古城和古垦区为中心,集中在内陆河流的下游,呈斑点状分布;11-19世纪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半干旱草原区为主,以历史上的农垦区为中心呈片状分布;20世纪以来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承袭了原来垦荒为基础上的面积扩大,并和其他人为活动相互作用,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按5000年算,则前4000年造成的沙漠土地,仅占14.3%,公元1000年至1900年造成的沙漠化土地,则占23.3%;年均较前4000年提高了7.25倍;在20世纪的百年中造成的沙漠化土地,竟占62.4%,较前4000年提高了174.79倍!这种以风沙活动为标志的土地退化,即沙漠化过程,始终伴随着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历史中历朝历代的无数次土地开发。这些土地开发,固然带来了拓展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等一时的积极作用,但是恰恰由于不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所有这些开发又几乎都是不可持续的,无不以自毁家园,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而告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世纪下半叶,由于人口激增,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压力空前加大。而不科学不合理地向自然开发索取,破坏了自然生态,原生植被与土壤结构,造成沙漠化发展空前加剧,农牧交错地带大幅度西扩北移,沙漠化土地扩展面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均1560平方公里直线攀升到世纪末的3436平方公里,而强沙尘天气,也相应地从50年代的10年5次跃升到90年代的10年36次。
  应该说,我国沙漠化治理的实用技术是成功的,其中不乏我国人民和科技工作者的首创;然而,由于在治沙战略、治沙理念和治沙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建设与破坏相抵之后,治沙速度始终赶不上沙漠化扩展的速度。防沙治沙总的形势是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整体恶化,沙进人退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以致有个外国专家说:中国有件事是十分不可思议的,那就是他们治沙是世界第一,造沙也是世界第一。
  了解了沙漠与沙漠化土地的基本区别,那么防治什么也就自然清楚了。可以说沙漠无须“治理”,反之,我们应当善待沙漠,保护沙漠生态系统,保护沙生植物和沙漠动物,保护沙漠中的河湖湿地。我们应当彻底摈弃对大自然动辄“征服”、“改造”的习惯性动作,不再将沙漠化作为自己的对立面去“斗争”,我们应当学会与沙漠和谐共存,这不是“向沙漠举白旗”,而是重修旧好,建立起人与沙漠互不侵犯和伤害的新型关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有赖于人与自然的谐调关系的建立。
  既然沙漠无须治理,那么需要治理的就是沙漠化的土地,也就是原本不是严重退化、沙化的,有植被覆盖的土地。这些土地同在沙漠里建造人工绿洲不同,因为不需要高投入即存在着重新恢复使用的可能。 在如何防沙治沙的问题上,存在着以防为主还是以治为主的两种思路。以治为主强调的是技术措施,斯望通过科技手段解决沙漠化问题,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其实,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漠化急速扩展,其根本原因并非治沙技术不高或者植树造林不多,而是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荒漠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破坏过甚,以致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造了沙又治沙,陷入一种“造一治一造”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如果你了解到,导致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之中,仅有5.5%系风力吹动沙丘前移引起,其余94.5%是由于过度垦殖、超载放牧、过度樵采以及水资源开发不当等人为因素引起的,那么你就会明白,所谓防沙治沙,主要工作应放在“防人治人”这个基本点上。
  所谓“防人治人”就是运用适当的法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约束和改变人们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制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协调人与第一”的思想,保护草原、保护湿地、保护荒漠生态系统,是我们面临的更为迫切的任务;要遏制住沙漠化土地加剧扩张的势头,实现“零增长”,只知道下大力气“治沙”是舍本求末、事倍功半、劳民伤财,而且效果不尽人意,沙漠化土地有增无减。
  必须指出,沙漠化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政府、专家和当地居民的充分参与,共同合作,综合决策,综合治理,不只涉及技术,更涉及政策、管理和文化等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新技术固然对治沙有所帮助,但是不能忽视了沙漠化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不在技术层面,而在社会层面。
  举例说,我国沙漠化的主因表现为草原因垦殖而退化,其实质是农耕文化进入草原,削弱乃至取代了草原文化,造成大自然划分的农自然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等着破坏了再去花钱“治”,而应当把主要力量放在避免破坏的工作上。因此,生态“保护与恢复”重于生态“建设与再造”,要树立“保护牧交错线历史空前地人为西扩北移。而以游牧为标志的草原文化恰恰是草原的保护神,在几千年来保护草原生态、防止沙漠化与沙尘暴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恰恰是这个问题不但尚未引起广大社会公众的重视,甚至也未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许多人只把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治沙项目上,而忽视了产生沙漠化问题的文化背景。
  (责编 付建平)
其他文献
海雾是什么?  有人以文学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雾的形象:“如毛毛细雨,似浓浓炊烟,像绵绵柳絮,萦萦笼罩,低垂漂浮,犹如轻柔洁白的面纱,把大海姣好的面容,抑或暴虐的嘴脸蔽盖隐藏起来。”  海面上,这种凝聚结集的无数细小的水滴,就是海雾。  实际上,海雾是海面低层空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它的生成要经过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即水汽的凝结过程以及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
大海水天一色,海底昏暗寒冷,然而在苦咸的海水中不仅有“花”开,而且“花”千奇百怪,艳丽异常,比陆上的花毫不逊色,甚至更具魅力。不同的是,陆上开的是植物花,海中开的是动物“花”。  海洋中能“开花”的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多为海洋中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一般固定或依附在海底或其他物体上。它们的外部形态有很多与植物一模一样,可它们能开出比植物更美不胜收的“花”。腔肠动物中的海葵、珊瑚等是海洋“开花”动物中最大
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附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望无际。这片荒沙曾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遥想当年,亚述王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681年)从宫中望去,城外是一片膏腴之地,远处
这里介绍几种西洋花园中漂亮的花,这些花中有的是人工杂交选种培育出来的,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色。如今我国人民爱花的风正盛,可提供一些种供欣赏。下文参照彩插。
2014年岁末的1天,我接了一个北京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我是刘允章的女儿,我母亲委托我向您问候。让我代问每月寄给您的杂志收到没有?我回答收到了。她又说:从2015年第一期开
麦茬辣椒生产中常发生落花落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椒农收益降低,严重者甚至绝收,给生产造成损失.rn一、落花落果原因rn1.不良环境条件.①温度不适:气温偏高(超过32℃)引起子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因其适应性较强得到广泛种植,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
丁肇中曾经这样形容他发现陶粒子时所作的工作量:就如同在北京的一场牛毛细雨中,寻找那惟一的一颗红色雨滴。单个的计算机芯片,即使处理能力再强大,也总是在这样的计算量面前束手无策。即便是IBM公司一台大约并联了8000个处理器芯片的巨型计算机,其计算能力也还是有限的。当今世界,大约有4亿台个人电脑,它们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闲置的。假如发明一种技术,自动搜索到这些电脑,并将它们并联起来,它所形成的计算能力,肯
61例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郑晓红,王念祖,王恩玉,高奇英,李慧1984年Inoue首先报告了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C)获得成功[1],为瓣膜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院1988年4月至1993年8月为
一、品种选择rn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自家地块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一些中熟、中晚熟的根系发达、分蘖力极强的耐旱水稻优良品种.rn二、在育苗上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培育出壮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