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气恼的“领取邮件通知单”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局发出“领取邮件通知单”,让收件人凭证到发出“通知单”的邮局领取邮件,这本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然而,近几年来,我却不时被“领取邮件通知单”搅得心烦意乱。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即使内心常温诸葛亮“宁静以致远”的名言,情绪也难免由发愁变得气恼。
  要说明“气恼”何来,不得不费一些笔墨了。
  我得到的“领取邮件通知单”是从曹杨邮局发出的。我家住在华东师范大学一村。从家里出发到曹杨邮局,路程估计在5里上下,年纪大的人走得慢,步行大约40分钟左右。从前,交通闭塞,这一段路只能步行,十分不便。改革开放以来,市内公交发展迅速,仅从华东师大经过的公交线路就多达9条,但是,从华东师大往曹杨邮局偏偏没有公交车。即使乘车绕道,也还需要步行近20分钟。因此,现在虽然交通发达了,而走这一段路仍然感到很不方便。人们会说,为了领取邮件,走这么一段路算得了什么大困难呢,再远也得自己去或者委托人去!
  为了领取邮件,走路、坐车那是自己的事情,没有理由怨天尤人。而问题在于,就在华东师大大门旁边,便有一个邮局。这个邮局距离华东师大一村,大概只有100多米,不过几分钟的路程。这个邮局是华东师大建校后便设置的。记得还是上世纪50年代,曹杨邮局为了方便华东师大的广大师生和周围的居民,便与学校合作,在学校沿中山北路的地面,建造了一个邮局,当时命名为“华东师大邮电所”。此后,凡是邮寄包裹、挂号信件、汇兑等,免去了众人奔曹杨邮局之苦,也缓解了曹杨邮局工作负担太重的压力。长期以来,华东师大以及周围地区的居民,对曹杨邮局心存感激。
  从昔日的“华东师大邮电所”,到今日与华东师大“并肩”而立的邮局,半个世纪过去了。而今的这个邮局,名副其实堪称为邮局中的“老资格”。半个世纪来,这个“资深”邮局亲眼见证了华东师大及其周围地区的世纪巨变。而这个邮局本身,也数改容颜,几度翻新。
  可是,奇怪,就是这样一个邮局,改革开放之后,不知何故,却不能为师大一村的1000多家用户(包括附近地区就更多)直接提供取款服务了。如果通过邮局汇款到我们这里,必须经过曹杨邮局,再由曹杨邮局给我们这里的用户发出“领取邮件通知单”,我们只能凭这张“领取邮件通知单”和身份证,前往该局换取“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之后,才能办理取款。本来十分简单的取款手续,却绕了这么一个往返约十里路的大圈子。
  每次拿到曹杨邮局送来的“领取邮件通知单”,我都会将目光盯在用蓝色印戳加盖在上面的一行醒目文字:汇票,凭本人身份证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领取。我思忖:咫尺之距,不是就有华东师大边的邮局吗,而且就在路的同一侧,不用穿越车如急流的中山北路,三五分钟即可达到,为什么不能在这里办理,而必须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去呢?
  虽然十分不解,还是只得按规定前往“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只见营业大厅内人头攒动,声音嘈杂,窗口处处,队伍蜿蜒。我手持“领取邮件通知单”,首先站到领取“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的队列中。这个繁忙窗口,兼营多种业务。几经拥挤,终于用“领取邮件通知单”将“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换到手。
  接着,迅速“转战”到领取汇款的另一支队伍。在排队和准备填写领款人姓名和证件号码的间歇,忽然发现手中这张“汇款取款通知单”上,也盖着一个醒目的蓝色印戳,上书一行文字:“可到任何一联网邮局取款”。为了防止在人群拥挤中发生视觉差错,我专注地将这短短的一行字反复、仔细地看了两遍,最后确信自己的眼睛获得的这一信息准确无误。这时,我可说气、喜交集。气者,明明可到任何一联网邮局取款,为什么偏偏让人舍近求远?喜者,按照“可到任何一联网邮局取款”的明文,总会有修正让人舍近求远这种不合理规定的日子了。
  这次取汇,总算以怨气开始,以气平结束。说来这已经是三年前的一桩往事了。
  此后,在报纸、电视台陆续看到一些关于乡间邮路和优秀邮递员的报道,令人为之动容。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邮递员屈绍国,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沿着山间小路,步行到县邮局取出邮件,再把邮件递送到各村各户,往返要走60多公里。还经常随身携带邮票、收据,以方便村民用邮。福建邵武邮政局为解除农民来回数十公里山路购买良种之苦,专门开办优质稻种邮购服务业务。邮递员李良标将农民邮购的种子送上门。贵州丛江县邮递员蒙金顿,在莽莽山区踏出一条乡邮小道,除了投递信件,还免费为深山农民代为取款、代为购物。农民把他们当作亲人,称赞他们投递的不只是邮件,还是一颗火热的心。
  一天,正在开启邮箱取信,为我们送信的邮递员来了。上述报道带给我的激情未消,于是对这位邮递员连连道谢,并顺便向他请求:能不能将“领取邮件通知单”上加盖的“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领取”的印戳,改为加盖“到华东师大邮局领取”(姑且如此命名)?他客气地笑笑,说:我可以向领导反映。
  光阴荏苒,几个月过去,音信渺无。而“领取邮件通知单”偏偏又来了,上面照旧加盖着“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领取”的醒目印戳。本来心存的一丝侥幸,至此只得悻悻然也。我又一次对着“通知单”,盘算如何前往。老伴开口了:“别犹豫了,‘打的’去吧,安全要紧。”体谅老伴的苦心,我决定“打的”前往,估计是个“起步价”。谁知时运不佳,金沙江、曹杨路两个路口先后堵车,到达曹杨邮局,计程器显示:“15.00”。心中虽然感到有些“冤枉”,也就顾不得那许多了。我赶紧按常规步骤,排队领取“汇款取款通知单”、再排队取兑汇款。这一次,是某单位寄来的车马费,数额:50元。
  拿到这50元,一股受到取款折磨的怨气,再次填满心田。虽然理智不断提醒我“宁静致远”,我还是不由自主地重新回到排队换取“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的窗口,对着一位值班女士说:“同志,我是华东师大教师,家住华东师大一村,那边有邮局,为什么不可以让我们到那边领取‘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和汇款呢?”她很忙,连头也没有抬,话倒是很快从窗里丢出来了:“我不知道,你要问,去问我们的领导。”尽管话语冰凉,却也有它的道理——这样的重要决策,她是做不了主的。我于是接着请求:“能不能有劳你转告你们的领导一声,说有一位华东师大的老教师想见见他。”这位女士回话挺爽快:“没有看到我忙吗,你等等。”大约十来分钟,她起身进去了。我则站在窗口外焦急地期待着,眼看快打烊了。约摸又过了十分钟,女士出来了。看我还执著地站在那儿,便提高了嗓门说:“领导今天没有空,请下次来。”冲着她用了那个“请”字,我也只得怏怏离去。
  冬季天黑早,出得邮局大门,已是路灯初上。“怎么回去呢?”我又盘算起来。老伴的话再次在耳边萦绕,安全重要,“打的”吧。虽是下班高峰,回程相对比较运气,停车时计价器显示:“12.00”。进得家门,给老伴报了一下账:“领得汇款车马费50元,去程用去15元,返程用去12元,共支付27元。余款23元。车马费名副其实。”我掏出袋中余款,两人会意相视而笑。
  一次与朋友共同参加学习讨论“以民为本”重要思想的会议。会间与朋友聊天,我无意间又提到邮局取款这件事。这位朋友很有兴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说得清楚一些。于是,他索性拉过来两张坐椅,正式向我询问起来。
  “干吗这么当真?”我问。
  “最近行风评议,我恰巧分配在邮政系统检查。你说的这个情况很典型,我给他们反映一下。这样的问题大概不难解决。”身为人大代表的朋友很有信心地对我说。
  朋友记下我说的情况,然后说:“过两天我们就去邮政系统,你的意见和要求我一定转达。我想,合理的意见和要求他们会采纳的。”
  半年过去,这位朋友见到我便关切而又几分肯定地说:“肇麟兄,你的‘取款难’不再难了吧!”
  我实在不愿让他扫兴,于是笑笑说:“大概快解决了,我再等等。”
  他听了我这话,相当惊讶:“还是老样子?我反映意见的时候,他们都很认真听取并记录,答应尽快调查处理,怎么至今还没有动静呢!”
  一种无奈的阴影同时掠过我们两人的面庞。
  那一刹那在我脑中留下的痕迹,而今几乎已淡忘,因为算来又过去差不多八九个月了。本来嘛,时过境迁,过去的事就应该让它过去。辛弃疾词云:“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用不着“行也思量,坐也思量”,自寻烦恼。
  可事情却不肯就此打住。鸡年春节前夕,信箱里又投进一张“领取邮件通知单”。见到这张“通知单”,心便揪了起来。目光不由自主地直接落到“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领取”那行字上。这时,师大一村已处处弥漫迎春喜气。工会俱乐部大门檐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团结楼”厅堂的黑板上,书写着“鸡年大吉,喜迎新春”红色大字。我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又一次默念“宁静致远”,使被揪住的心恢复平静,以便与家人、邻里、社区共迎新春。
  进到书房,我就将“领取邮件通知单”放入抽屉,等过节后再行办理。
  年初五,趁着“过年”的兴致,我决定步行前往曹杨邮局。曹杨邮局大厅里,队伍比平时更长。既来之,则安之,按照已经很熟练的程序,先到一个窗口,用“领取邮件通知单”和身份证,换取“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然后,到另一个窗口,凭“中国邮政汇款取款通知单”,兑取汇款。我注意看了一下汇款人,知道是朋友寄来的书款,便将“取款通知单”和身份证一并递给了营业员。
  营业员凝视“取款通知单”和身份证良久,突然对我说:“你不能取款,汇款单上你的名字多了一撇。”
  听了这话,我一懵,不知说什么好。过了一会转过神来,我才问:“那该怎么办呢?”
  营业员说:“你到居民委员会盖一个章,然后到‘华东师大邮局’去取钱。”
  她这句话,顿时使我转忧为喜。所以喜者,不仅为我指点了名字有错如何领款的途径,更在于可以到‘华东师大邮局’领款,免去了再次“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领取”之苦。
  这位营业员的话充分证实,百姓习惯称呼的“华东师大邮局”具有一般邮局的正常功能,只要将“领取邮件通知单”送到那里,整个取款过程都可以在那里完成。既可免除师大一村及其周边广大居民“到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取款之苦,又可减轻“曹杨邮电局营业大厅”的不堪重负。何乐而不为呢?我想,“以民为本”的思想,是需要落实到一件一件实事中去的。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像这么一个将“领取邮件通知单”投递到哪里对居民更方便的小而又小的问题,还能成其为问题吗?
  其实,只要有“为民办实事”的观念和决心,办法多着哩!
  将“领取邮件通知单”送到“华东师大邮局”,这也只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当然,在用户看来,这是最方便可行的办法。
  其实,这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国外也有不少。我住在美国北卡(North Carolina)夏乐市(Sharlotte)的时候,发现那里的邮递工作令人羡慕。邮政局在每家门前设置一个邮筒。邮筒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让用户放置寄出的邮件;下层让邮递员放置送给用户的邮件。如果用户在上层已放置准备寄出的邮件,便竖起邮筒上的红色标尺。邮递员送邮件来时,见红色标尺竖着,便取出寄出的邮件放到自己的邮包。(附照片)而送来如果是大体积的邮件,不能放进邮筒,便搁在用户大门入口处。除非汇兑特别贵重的邮件,一般都用不着去邮局。当然,我们的人口多,国情有所不同,无法简单套用别人的做法。但是,尽量为用户着想的那种精神,应该说对我们还是颇有启迪的。
  说到这里,又让我勾起一件与邮递相连的事。曹杨邮局为了方便用户,改革开放初期在华东师大一村先锋路口的电线杆上挂了一个邮箱。20多年的烈日暴晒,风吹雨打,这个邮箱早已油漆斑驳,锈迹满目,岌岌欲坠。人们投入信件时都抱有几分迟疑,看看是否安全。然而,一日3班的收取信件时间表几经更换,看上去倒还能够辨认。因而,有时即使投递的信件已经塞满,还是竭力挤进一封。我常对着这个可用作纪念的邮箱默默感叹:你与2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邮政事业怎能匹配呢!曹杨邮局、“华东师大邮局”20多年来已数度整容,为何如此冷落为用户辛勤服务的你!
  几年来,“领取邮件通知单”的制度坚持不改,症结究竟在哪里?看来,这只有在学习和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过程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才可能寻求出正确的答案。
其他文献
据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科学系统执行经理LynetteHunter先生 2 0 0 2年 1月 18日向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提供的电子邮件获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市政工程关系到城市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质量,当前城市快速发展,使市政工程不断增多,那么在市政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安装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提高工程施工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可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信息网络化时代档案管理的本质进行介绍,然后对信息
案情:2006年7月7日,村民刘某把刚从田间收来的晚稻谷晒在公路上。不料,没过多久,罗某驾驶的货车行至该路段时,为避免与迎面驶来的小客车相撞,慌忙向右急转方向,致使货车驶上
晏阳初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教育研究对象不仅仅在于一般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也对儿童教育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消灭文盲,从而使平民化的学前教育在平
编辑同志:rn我与前夫唐某于2006年2月协议离婚,离婚时我们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但是今年1月份我从前夫朋友那里得知,在我与唐某婚姻存续期间,唐某曾经用我们的共同财产
校园网络信息污染是当前教育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乎青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在校园网络信息污染这一问题出现端倪之际,及时开展研究寻找解决方案是很有必要
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最大的苦恼就是怎样学好历史课,尤其作为一名高中文科生,掌握好历史知识显得更加重要.借助一些网络文章和教材实验,再通过专家的经验,我说说自己的理解.
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作为互联网金融
黑色真皮沙发Lomond系列,带有范思哲品牌的标志性图案,参考价格150000元.rn这样的价格对于工薪阶层的张林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他刚在一家小店里买了两张木椅,没有任何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