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岸歧口-狼坨子滩涂表层孢粉和藻类研究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对渤海湾西岸歧口~狼坨子滩涂表层沉积物中采集的9块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鉴定出30余种陆生植物花粉和蕨类孢子、两种水生植物花粉和一些淡、咸水藻类。计算了花粉浓度和百分含量,并分析了藻类含量与潮位的关系。发现木本植物花粉在高潮滩含量低,在低潮滩含量高。另外地方性花粉多,区域性花粉少。刺球藻的分布与潮水波及的大小有关,呈高潮滩<中潮滩含量<低潮滩含量的特征。它反映了海相环境的增强。
其他文献
<正> 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三面靠陆,海温场易受陆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增温和冷却都较外海快。通常,冬季温度比外海低,且垂直均匀;夏季温度比外海高,且由表层至底层急剧下降,形成
15名潜水员平分成3批在高低压舱内海拔4500m或5000m低气压下居住7~9d,模拟30~50m空气潜水80人次,按目拟的减比方案减压,发生了1例因水面间隔时间过长的轻型减压病,经再加压治疗
<正> 沿海警戒水位,是指发生暴潮时,告诫人们注意防备潮灾的既定高程的水位。警戒水位高程拟定得高、低适当,有助于防灾减灾。本文通过近40年验潮资料的分析计算,对该区现有
位于渤海湾南岸的惠民地区海岸带,为黄河三角洲平原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淤泥质海岸。这里海岸的淤涨、冲刷演变与黄河泥沙来源关系十分密切。黄河尾闾频繁改道,使本区海岸地
中国枓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61、1973、1975、1980年分别在文登、连云港、烟台、青岛进行黄海鱼类吸虫调查,经作者研究,确认4新种于此,各定名为连云港重肛吸虫Bianium lianyung
本文数值模拟了莱州湾主要半日潮和西南部由5条河流排放到莱州湾的COD、石油和酚在主要半日潮流作用下的分布规律。预测该海域水质和物理自静能力,为莱州湾西南部的污染防止
大亚湾实验挂板、渔具网片和浮标上附着的硅藻种类繁多,已鉴定出206种和变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环境下,硅藻的优势种也不同。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的基质上硅藻的种群结构相似
<正> 根据1989年7月23日~8月1日的大、小潮期间,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设置的10个大面站和1个连续站(图1)的密度调查资料,阐述密度跃层的分布特征。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丹麦西兰岛沿岸九个游艇码头和近海水体中的有机锡和总锡。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评价了其地理分在特征。游艇码头水体中有机锡和总锡浓度的最大值
本文首次较全面地阐述了现代滦河口地区,由陆到海不同区段沉积物中有机质、N_t、P_2O_5、CaCO_3、Fe_2O_3MnO、MgO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它们在底质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受粒度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