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淑琴:美好生活,从高质量睡眠开始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主题为“美好睡眠,放飞梦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更是高达38.2%,高于世界27%的比例。目前已明确属于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本刊特意邀请专家和大家分享拥有高质量睡眠的秘诀。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睡个囫囵觉”却成了很多都市人的奢望。失眠、睡眠不足,短期内会导致人体的精力得不到有效恢复,引起白天的身体困倦,疲劳,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工作容易出差错等。长期的、慢性的失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会大大增加罹患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脑卒中甚至肿瘤)的风险。因此,重视睡眠,改善睡眠质量是拥有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证。
  你有失眠障碍吗?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
  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
  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3个月)
  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 按病因,失眠可划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类。
  ● 失眠障碍的诊断:
  如果你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non-restorative sleep),或者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你很可能患上了失眠障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 失眠治疗的目标:
  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失眠障碍,
  可以有效干预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心理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比较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
  1睡眠卫生教育。众所周知,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睡眠系统也有自己的节律。在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因为忙着加班或应酬,生物钟也被打乱了。很多人经常熬夜至凌晨才入睡,为了提神喝咖啡或浓茶,这都是没有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的表现。
  门诊中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平时对睡眠不够重视,长期失眠会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及自身免疫疾病等。不仅如此,在门诊有时遇到一些突发性耳聋、面瘫后前来求诊,经过仔细问诊,发现这些患者病前多存在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有些患者如果反复多次出现面瘫。所以,我建议这些年轻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力所能及的承担一些工作,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时间,不要轻易剥夺享受睡眠的美好时光。
  2松弛疗法。这是治疗失眠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可以缓解应激、紧张和焦虑带来的不良效应,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腹式呼吸训练等。
  3刺激控制疗法。该疗法可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眠倾向(睡意)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应用。
  刺激控制疗法具体内容包括:
  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
  如果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可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电视、听收音机及思考复杂问题等;
  不管前晚睡眠时间有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
  日间避免小睡。
  4认知行为治疗。针对不同的睡眠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师会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这也是现在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很多睡眠障碍患者对失眠有错误的认知或不合理的信念,主要表现在:
  ● 夸大失眠后果:比如有患者认为自己“今天睡不着,那明天就什么都干不了”;甚至有人觉得“我今天不睡觉,明天就会死”,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也会让他想睡而更睡不着。
  ● 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有患者觉得“我每天必须得睡够8个小时”,或者认为“如果我没有睡足8个小时,就等于我今天没有睡觉”。事实上,对长期有失眠的人,开始我们定的目标是2-3个小时,然后逐渐把睡眠目标时间延长。要想改善睡眠,就要把这些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
  ● 控制失眠的安全行为:比如提早上床、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找时间补觉等。很多这类患者认为“我不是睡不着吗,那我多躺床上就睡着了”。实际上,他在床上躺10个小时,可能真正睡眠时间才3个小时。
  针对这类患者,我们会采取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具体做法是,帮助患者减少卧床时间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并且只有在一周的睡眠效率超过85%的情况下,才可增加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而当患者睡眠效率低于80%时则减少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他们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在这里,我要建议失眠患者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同时,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也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
  另外,还有通过光照睡眠仪调整睡眠的物理疗法,以及针对那些吃药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疗法和经颅磁刺激治疗等都对失眠有辅助治疗效果。
  慢性失眠常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开始阶段,同时联合使用短效BZRAs(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有益于尽快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例如,唑吡坦和部分SSRIs(帕罗西汀等)联用可以快速缓解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其他文献
无意间翻开一份消费账单,我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如今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们的很多开销都以200元为计数单位,也就是说我们的油盐柴米从200元起步,然后开始跳表。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吃饱后再说其他的。很多人对“吃”情有独钟,而200元正好可以买1袋米加1桶食用花生油,或者够一家三口在饭馆搓上一顿。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每到节假日,都市白领都会去商场打响“淘宝行动”
期刊
抑郁患者“不治自愈”是自杀前兆  今年27岁的林青被医生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但随后不久,她突然表现“正常”了,家人的心里也感觉放松了。正当家人暗自庆幸她不治自愈的时候,她却偷偷服下了大量药物,导致虚脱昏迷,一天一夜的抢救也没有挽回其生命,其家人追悔莫及。  重度抑郁症患者突然‘好了’,往往是其要采取自杀行动前的一个危险信号,却很容易被人忽视。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严重睡眠障碍、拒绝进食、自杀倾向等
期刊
读书作为养生之道,古已有之。明成祖朱棣把宫中藏书视为“特健药”。他的体会是,读书能使消极者变得振作,使孤独者生活充实,使自卑者坚强起来,使遗憾着知足知福,达到延年益寿目的。  实际上,读书是一种十分好的健脑活动。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健则体健,体健则寿长。前不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对1600多名25岁到92岁爱读书的人进行推理测试,结果发现,80多岁的人表现得和年轻人一样良好。由此
期刊
那天接到王女士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和儿子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她要带儿子去北京看病,已在网上挂了那所知名医院的专家号。  她的声音依旧疲惫,但多了份坚定。  我叮嘱她一路平安,特意加上一句:“孩子症状缓解了,需要心理服务,请记着我一直在。”  “谢谢……”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回来我还会找您的,我需要您的帮助,这份婚姻是结束还是重建,我需要认真面对了……”  挂断这个电话,我若有所思,心绪有些黯
期刊
朋友找到我,说和自己的父亲吵了架,现在仍然窝了一肚子火。  原来,前一阵子,我这位朋友被提拔为“副科”,也不知他父亲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逢人就炫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上进,现在左邻右舍见了我朋友都纷纷竖起大拇指道喜祝贺,弄得他不知所措。更麻烦的是,不知道这话何时传到了领导那里,领导找他谈了话,告诫他做人要平和、低调。  看着朋友近乎愤怒的表情,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那天,母亲对我说,这月的生活费
期刊
人际交往中,我们大都希望对方真诚、直爽,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但是,我们会发现,直话不必直说,也就是采取委婉的说,一方面能让对方更能接受你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彰显你的个人修养。正如看美景一样,不必锁定阳光大道,从曲径野路走过去,往往能有出人意料的结果,说话也是如此。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他特别清高,平日特立独行,但遭到不少人的非议,楚襄王听说这事,便问宋玉:“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
期刊
认识他,是在朋友组织的饭局上。那天,我们都喝了酒。因一句话不和,我们与邻桌发生了口角。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都剑拔弩张,争论眼看就要升级成殴斗。室内的气氛犹如一只饱胀的气球,谁只要再呵一口气,定会立刻炸开。尽管双方都有人极力制止,但谁都无法控制住那几头眼里喷射着火光的猛兽。就在这时,他突然往前跨了几步。见状,我干脆也把心横了下来,硬硬地攥紧了拳头。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跪了下来——没错,双膝
期刊
Q: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班干部,需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但是有时会因为分配任务或维持纪律等事情,跟个别同学起冲突、闹矛盾,有些同学对我有意见和不满,这让我着急又苦恼。最近我看到“领导力”这个词,觉得我应该提高我的领导力。我该怎么做呢?  欣欣  A:欣欣:  你好!在别的同学还想着如何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时候,你已经开始思考如何积极地影响或者说领导别人了,你真是个严格要求自己,擅于反思,要求进
期刊
前不久,某卫视正在热播一档节目《传承者》。当一群来自山西农村的孩子表演完稷山高台花鼓之后,青年团的成员纷纷表示:“这技能能当饭吃吗,人那么多,都找不到焦点。”对此,一向温文尔雅的一位评委“怒了”,说他们不懂传统文化却妄加批评和否定,并斥责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表演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的追求个性,有的强调共性。评委说,那些表演花鼓的孩子每张脸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是你没看见他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
期刊
第一次见到小平是在我出门诊的时候,她在爱人的陪伴下来看病。小平一开始很不情愿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她觉得自己的确有很多病,虽然看了很多医院,也做了各种检查都说没什么事,可是她一直坚信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一定是生病了。虽然这些病一直日夜困扰着自己,但小平认为自己绝对没有精神疾病。由于小平的不配合,她的爱人向我道出了小平的状况。  2015年春天时,小平的爱人无故发热,小平带着爱人四处求医,去过
期刊